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气候预测准确率稳步提升,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在技术实力上,我国已拥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78部,在轨运行气象卫星7颗,建成299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45926个区域自动站,建成雷电监测网、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网、土壤水分实时监测网、全国大气环境观测网,组建了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和16个空间天气观测站。同时,我国还建立了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发展了精细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流域面雨量、森林与草原火险天气等级、沙尘暴天气以及海洋天气预报等。天气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6.5%。台风24、48小时路径预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我国的灾害发布网络近年来也更加健全。比如,在公共频道上播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通过中国气象频道、中国天气网、乡村信息服务站、手机短信、声讯电话、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等平台对外发布气象信息。此外在新媒体方面,气象部门开通的732个官方微博粉丝/听众数已超过1071万,中国天气通用户突破2300万。同时,中国气象局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1个省(区、市)气象局也相继与当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签署合作协议。29个省实现了部分重大气象灾害橙色以上预警信息的手机短信全网发布,2个省份实现了重大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息在灾害影响区域的手机短信全网发布;31个省(区、市)均实现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即时插播。
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还建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灾情上报系统和灾情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了以县为单位的全国历史气象灾情普查和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全国共有1065个县完成了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成县级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4501项。2012年,基于临界致灾条件和灾害性天气预报开展了全国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试验业务,全年开展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次数达到85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