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内相关政策细则中有关保险业的试点内容主要包括: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支持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
此外,上海保监局还向上海自贸区工作组建议:支持开展航运保险;支持功能型保险机构的聚集,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的建设;支持国际著名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精算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风险管理机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支持建立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等。
前四项内容较为具体,先行试点。后四项则是原则性内容,是保险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长期努力的方向。
日前,上海市政府对外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将于9月29日挂牌。上海市政府将于同日公布上海自贸区首批改革政策细则。随着上海自贸区进入挂牌倒计时,保险行业参与自贸区建设的蓝图也日渐清晰。
含四项保险业试点内容
《中国保险报》记者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上海保监局曾向中国保监会提出八项建议,均获得保监会批复。前四项已被即将公布的政策细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行办法》采纳,有关保险业的试点内容主要是: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支持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中国保险报》记者获悉,《暂行办法》正在走审核程序,不排除在正式公布前变更个别字句。
据了解,除了上述试点内容,上海保监局曾报中国保监会批准,并向上海自贸区工作组提出的建议还包括:支持开展航运保险;支持功能型保险机构的聚集,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的建设;支持国际著名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精算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风险管理机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支持建立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等。
一位接近上海保监局的人士表示,已经批准的四项内容较为具体,先行试点。其余四项则是原则性内容,是保险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长期努力的方向。
利好保险业开放
尽管很多政策细节尚未公布,但金融业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金融改革作为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最大看点已经成为多方共识。
据了解,《暂行办法》规定,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服务等领域对内资和外资进一步扩大开放,暂停、取消或者放宽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同时,还将试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但对于适用特别管理措施的领域除外。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只是保险业在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部分内容。
此外,《暂行办法》还规定,在金融主体发展上,根据需要并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上海自贸区将允许不同层级、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试验区,允许金融市场在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届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境外保险社会团体和保险中介机构、个人从事试验区内的保险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保险业对外开放格局可能会有进一步调整。
财险业或机遇更大
据介绍,上海自贸区建设中,涉及金融、航运、商贸、教育、电信、文化、体育、娱乐等多个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海关管理都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表示,目前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财产险的机遇或更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及自贸区国际贸易和货运吞吐量的大幅增加将直接利好相关财产险的发展。其中,尤其对航运保险的发展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9月24日,上海保监局正式向总部设在上海的两家产险公司太平洋产险、大众保险发出批文,允许其作为首批保险机构入驻自贸区。其中,太平洋产险是两步并一步走,将一家营销服务部迁至自贸区并同步升格为分公司,大众保险是直接将一家支公司迁至自贸区并更名。
据悉,已经获批的两家公司具体所涉险种包括:航运保险、离岸保险、责任保险、健康医疗保险等。这些险种都将是未来自贸区建设中所重点发展的保险项目。
《中国保险报》记者了解到,除上述两家公司外,其他保险公司尚未申请在自贸区批设机构。人保财险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表示,该航运中心已经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建设情况,将在政府相关政策公布后,制订方案上报总公司。而对于是否会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则尚无定论。
据悉,上海自贸区内的贸易创新将为航运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如在船舶登记制度上,区内企业可以将“洋山港”作为其拥有船舶的船籍港进行国际船舶登记,从事国际航运业务。这就可能使一大批挂“方便旗”的中国船只回流,增加船舶保险资源;此外,外贸进出口集装箱“沿海捎带”、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发展总部经济、“启运港退税”等一系列政策都将有利于航运保险发展。
一位接近上海保监局人士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中发展离岸保险业务也将促进保险业的发展。“离岸保险业务旨在做大增量,让原来流失海外的保险资源重新回流,比如,船舶保险、保赔保险、高端医疗保险等,而不是重新瓜分在岸保险机构的市场份额。”
人身险、险资投资态度谨慎
相比起态度积极的财产险业,人身险业及险资投资的态度相对谨慎。
一位总部在上海的大型寿险公司高管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表示,尽管未来存在可能性,但短期来看,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并无必要,“上海分公司已经可以覆盖这方面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业务性质不同,寿险公司参与自贸区商机争夺战的动力并不是很足。目前尚未听说哪家外资健康险公司可能会进驻自贸区的消息,客户群体尚不明确或是主要原因。
此外,一位保险资产管理人士表示,上海自贸区建设将涉及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手握巨额资金且高度关注另类投资业务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能会以通过发行债权计划等方式参与其中。
但也有人表示了谨慎的态度,“自贸区建设与保险资金运用在概念上很容易联系在一起,但实际操作上却存在困难。”上述寿险公司高管表示,“尽管存在保险资金的投资机会,但由于险资需要绝对收益,上海自贸区刚刚挂牌,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太大,所以保险资金投入会比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