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的衰退比想象中来得更为猛烈。
Wind资讯最近一期融资平台周报统计数据显示,12月22日-12月28日,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融资规模降至961.15亿元,环比降49.55%,新发债规模几乎被腰斩。
“43号文”发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逐步剥离,取而代之的将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城投主导地方融资平台谢幕后,作为公认弥补地方资金缺口的主要方式,PPP模式炙手可热。
有专家预计,2015年政府参与投资类项目投融资需求超8万亿元,将通过PPP和地方政府发债解决。
PPP模式炙手可热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公私合作模式,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合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
一家投资公司的高级投资经理认为,中央严管地方债以及地方投资需求不断增加等背景下,PPP将成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朝阳模式。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也表示,2015年推广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有新突破。
发力推动PPP模式,缘于政府对引入社会资本,平抑自身财务风险有较旺盛的需求。
可以预见,2015年将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大发展之年,PPP模式发展潜力无限。
管清友团队在最新发布的宏观系列报告中指出,若PPP模式成功替代城投主导的融资模式,其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2013年中国PPP项目的累计总投资为1278亿美元,和同类型新兴市场比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2013年新增的PPP投资额仅为7亿美元,而2013年城投债的发行量则高达9512亿元。
从目前PPP项目的投资者来看,主要包括建设商、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但出于风险管控的原因,金融机构当前大多还是处于观望中。
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长期看来,保险资金拥抱PPP模式,进入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市场潜力很大。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掀开了改革的新篇章,大大增加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机会。
此外,“新国十条”强调了保险资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商业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领域的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保险市场整体资金规模很可能迎来一轮快速增长,这将为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推广PPP模式,国家层面出现了一系列政策利好。
2014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连发3份PPP的重磅文件。当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2014版)》,并要求各地发改委2015年1月起按月报送PPP项目,建立发改委的PPP项目库。
财政部也发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从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5个方面对相关实务操作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同时还公布了天津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网络等3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涉及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多个领域。
一天之内,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罕见地下发三个关于PPP建设方式的文件,被市场解读为PPP大潮即将来临的重要信号。
对此,星景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温晓东认为,这一重要信号非常符合市场需求。在他看来,PPP股权投资更适合现阶段地方债紧缩常态下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
助力险资化解部分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普华永道中国区合伙人陈燕华表示,对广大社会资本而言,PPP的兴起为实业企业和金融资本的对接并搭建更大的合作平台提供了机会。PPP项目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年,往往更符合那些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金融资本的风险偏好,如保险资金等。
其实,险资通过股权计划、债权计划等与政府合作,已有先例。
复星地产旗下星景资本近日成功完成60亿元基金募集,基金主要用于投资某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PPP股权方式进行投资,创新性求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
星景资本以股权投资PPP,为当地城市建设带来新鲜血液,并将能辐射到更多地区,起到示范性作用。据了解,60亿元投资主要用于惠及民生的安置房项目和城市周边大型生态环境建设。
“这对于提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是大有裨益的。”温晓东介绍说,星景资本目前已与多个城市就生态环境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达成投资意向。
实际上,泰康早年的债权投资计划、平安的京沪高铁项目投资,实际上都属于PPP的范畴。“可以说,险资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得很好,而且回报率也是可观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稳认为。
“保险资金如何运用到PPP项目中来,从资产端来说,如基础设施、高铁等,久期都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这对于险资是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对于缓解险资资产错配问题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险资本身就具有长期性的特征,所以资产负债的匹配问题是全球各国保险投资都面临的突出问题。”王稳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美国商业保险公司得以在债券市场有效化解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不同,在我国,险资很难从债券市场上化解长期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PPP则为险资提供了一种中长期的资产品种,会化解一部分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益与退出机制,《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了地方政府某PPP项目的负责人。他表示,一家上市水务公司与某县政府正在合作某PPP项目。项目主要是1.46亿元的饮水安装项目,上市公司出资8000万元可以获得30年的经营权,期间收益全部归属上市公司。据预测,这个项目扣除成本每年营收大约为700万元,30年后上市公司与政府按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如果水价上涨,收益率还会进一步提升,而水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此外因为有政府信用作背书,未来上市公司融资时,还可以此项目向银行申请贷款。”对于投资风险,这位负责人认为,“基本上没有风险”。
险资切忌一哄而上
PPP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政府、财政部门和企业合作的项目,在总的市场化改革下,PPP会常态化。下一步,PPP将成为主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从国际上来说也是通行的方式,险资应该充分参与这些计划,尽快熟悉。
王稳提醒道:“目前,对于险资来说,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要一哄而上。因为保险资金是一个资产组合的问题,不要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对于险资的投资比例,监管层是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规定的,在这个指引下,保险公司本身会有自己的投资策略。”
一位券商保险资金运用分析师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险资在资本市场上是非常保守的投资者,这与其本身的资金特性、包括负债来源都息息相关,因此,险资可能会有尝试,但是不会成为主要投向。险资还会以原来的存款、债券,以及另类一些另类投资为主。
“目前兴起的一些另类投资,如债权计划、信托投资等,风险已经比较温和,但险资还是会很谨慎。险资内部会有一套自身的风险评估系统。对于相对收益和风险都比较高的项目,例如收益能够达到8%-9%的,险资都会犹豫,不会轻易参与。”
“总体来看,险资较其他机构投资者而言,还是十分保守的。但具体还要区分不同项目,如果有非常好的项目,险资也是会优先考虑的。”
“一带一路”规划获批,近日将正式出台,新疆及连云港两大起始点率先取得突破。保险机构人士表示,可以预期,在“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上,保险资金可以参与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或通过参股公司、或投资为小微企业出口服务的创投基金、或发起设立专项基金投资标的企业等。
拥抱PPP模式,未来或许将成保险资金参与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
相关链接
PPP模式存在哪些风险
2015年,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将采用PPP模式尝试创新融资,引入社会资本。
PPP看起来很美,但投资者如何才能趋利避害,投入其中?PPP模式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
风险的识别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模式的关键,在特许权协议及合同设计中应当权责对应,把风险分配给相对最有利承担的合作方。PPP项目的主要风险有政策风险、汇率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
政策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被称为政策风险。PPP项目失败原因主要归结于法律法规与合同环境的不够公开透明,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变化过于频繁,政策风险使私营合作方难以预料与防范。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关法规,为PPP的进一步广泛与成功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私营合作方的政策风险。
汇率风险在当地获取的现金收入不能按预期的汇率兑换成外汇,为汇率风险。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货币贬值,也可能是因为政府将汇率人为地定在一个很不合理的官方水平上。这毫无疑问会减少收入的价值,降低项目的投资回报。
技术风险直接与项目实际建设与运营相联系,技术风险应由私营合作方承担。以BOT为例,私营合作方在基础设施建成后需运营与维护一定时期,因此私营合作方最为关注运营成本的降低,运营成本的提高将减少私营合作方的投资回报,这将促使私营合作方高质量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减少日后的运营成本。
财务风险基础设施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债务和利息,从而可能造成债权人求诸法律的手段逼迫项目公司破产,造成PPP模式应用的失败。现代公司理财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等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私营合作方可能独自承担此类风险,如果债务由公共部门或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了担保,则公共部门和融资担保机构也可分担部分财务风险。
营运风险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状况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项目盈利能力往往达不到私营合作方的预期水平而造成较大的营运风险。私营合作方可以通过基础设施运营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创新等手段提高效率增加营运收入或减少营运成本降低营运风险,所以理应是营运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私营合作方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将PPP运用过程中的营运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