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百亿”来了,“千亿”还远吗?

——访泛华企业集团CEO汪春林

发布时间:2016-09-23 07:42:46    作者:高嵩 房文彬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高嵩 房文彬

一家保险中介机构实现从百亿保费到千亿保费的跨越需要多久?泛华企业集团(以下简称“泛华”)的回答是8年。

2015年,泛华保费突破100亿元。正在人们感叹这一中介巨头发展之快速时,2016年——泛华第三个八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千亿泛华”的目标被提出,与此同时,一轮名为“百万扩军、万店计划”的新浪潮滚滚袭来。

泛华的信心来自哪里?近日,泛华CEO汪春林在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给出了答案——“中国保险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700万代理人、数万亿的规模,给泛华提供了足够的成长空间。”汪春林说,“从行业和经营环境来说,‘新国十条’的颁布、保险法律法规的修改、监管政策的支持、互联网工具的成熟,可谓天时已备。从泛华自身来说,战略、资本、组织、产品、技术、人才、品牌等已经确立优势,全面金融能力已经形成、O2O平台建设处于领先。”

从零到100亿

提起泛华的发展,不得不提它的3个八年计划。

1999年,泛华开始进军保险领域,从零开始。彼时,泛华董事长胡义南就提出说要带领员工“打造一家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让别人炒我们的股票”。当时被很多人称为“忽悠”的豪言壮语,却在泛华走过第一个8年时兑现。2007年,首个八年计划收尾之年,泛华携10亿元的销售规模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市场上市。

从10亿元到100亿元的过程也仅用了8年。“2009年,我在集团高管会上提出泛华要实现百亿保费。当时,除了胡义南和总裁室有所期待之外,其他高管都不敢相信,这一幕令我记忆深刻。”汪春林回忆说。但是,2015年,泛华的保费规模超过了100亿,这是泛华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6年,泛华再次出发,目标锁定1000亿规模、1000亿市值。今年上半年,泛华二季度总营业收入为10.7亿元,同比增长58.6%;2016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同比增长57.7%。新八年计划开局良好。

“中国保险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窗口期,甚至是风口,各类保险主体蓬勃发展,但保险中介发展仍相对滞后。”汪春林表示,“作为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中介正逐步形成规模,与保险行业发展规模相匹配,并发挥其在保险产业链中的作用。”目前的缺口也是机遇。

汪春林认为,自2015年《保险法》修订,明确删除设立机构时的前置审批规定,取消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职业资格认证以来,保险中介市场的春天已经来临。而寿险及车险费率的市场化不断深入,大大增强了市场活力及购买力,有利于保险中介的销售。

“自2013年泛华着手推动财寿险板块合并以来,截至2016年二季度,90%的机构已具备同时销售财寿险业务的能力。组织融合所带来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机构的盈利能力,而产品线的丰富对于提升代理人的收入和客户黏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汪春林坦言,随着泛华财寿险板块的充分融合,交叉销售贡献加大。

“保险+互联网”是趋势

2009年,泛华管理层专程到英国和美国进行考察发现:英国通过车险比价网站销售的车险产品占到40%的市场份额,美国的车险产品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网上销售。如果按照2009年的中国车险市场规模推算,互联网车险销售占比达到40%的话,约1500亿元。这意味着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保险+互联网’必然是未来的趋势”。汪春林认为,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将会提供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价,这也是未来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基础。保险借助互联网不仅可以提高经营者的效率,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与比价体验。

从2010年起,泛华就明确了“全面金融+技术领先”的转型方向,提出了产品全面金融化、运营O2O化的战略升级思路。经过5年转型和布局,泛华已经成功从一家传统的保险中介公司转型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O2O金融服务公司。

据了解,泛华2016年一季度实现业务与利润的高速增长,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56.7%;2016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同比增长57.7%。汪春林表示,未来,泛华将持续加大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为地面服务能力“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2016年是泛华第三个八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泛华积极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险中介中的落地,推动“互联网+”的应用,强化风险内控。同时,进一步加强组织扩张和人力扩张,启动进一步提升市场地位的营销战略。此外,还大幅提升业务产能,促进业务队伍健康成长,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销售误导。

汪春林坦言,“在利好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激励下,泛华有信心抓住机遇,力争在未来8年内实现千亿保费规模和超10亿经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