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亮/文 史方舟/摄
从银川驱车4个多小时,跨过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满眼黄沙的鄂尔多斯台地,地势逐渐抬升,到了固原市的隆德县,海拔就有2100米了。这里属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我们要探访的三合村,就位于一处缓坡下,离县城不远。
别看三合村离县城近,交通不是问题,但这里依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据统计,该村现有常住人口259户973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17户431人,贫困率接近50%。
2014年2月,宁夏自治区保监局开始了针对三合村的帮扶工作。目前,驻村工作队有两人。其中,一名副处级干部挂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宁夏保监局驻村工作人员到隆德县城关镇三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文贵老人家回访。
驻村期间,驻村工作队挨家逐户走访五保户、低保户、残疾、重病、党员和致富能人家庭等,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细分致贫返贫类型。团结村两委负责同志,共商共议村级管理、产业发展、扶贫帮困计划等。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大会,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谋划脱贫致富和村级管理方案。根据自治区、隆德县有关扶贫文件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在“双到资金”分配和金融扶贫贷款等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户着想,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驻村工作队根据三合村具体情况,协助制定“两个带头人”实施方案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和行动保证。
宁夏保监局驻村工作人员向杨文贵介绍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2015年底,三合村开始筹划建档立卡工作。在保监局驻村工作队协助下,这项工作于2016年2月份完成。在三合村村民监督委员会,记者详细了解了实情。用一个词来形容看过的感受:“细致入微”;如果还不解恨,可以称之“不留死角”。
隆德县城关镇三合村,不少贫困户在政策扶持下开始养殖羊,为脱贫积极努力着。
在村委会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精准识别五看指标评价体系”,哪“五看”?一看房,二看种植和牛羊,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儿女上学堂,五看信用良不良。其中第二项和第三项,各占30分,第一项占20分,第四第五项各占10分。还有“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十步法”,从“户申请”“组提名”“入户查”“村初评”再到“乡复核”“县审批”“三公示”“县公告”“系统管”,最后还有一个“动态调”,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随时调整,即增加或减少贫困人口。最后,还有“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实现一览表”,密密麻麻、逐一列举了所有贫困户的帮扶档案。从对贫困户致贫原因的统计看,“因病”致贫占据绝对优势,达52.9%,其次是“因学”,占比16.01%;“因缺发展资金”,占比12.76%;“因缺土地”50人,占比11.60%。这个统计结果基本上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吻合。
隆德县城关镇三合村村民以秸秆为主要燃料烧火抗,防寒保暖,又能剩下买煤炭的钱。
要想“真扶贫”,就得“扶真贫”。“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十步法”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村民投票选出贫困户。因为说到底,还是村民更了解村民。但是,由于关系亲疏远近,难免会有投票误导。记者翻阅《隆德县城关镇三合村脱贫攻坚汇编之精准识别(一)》,这是一厚本档案,其中记录了遴选贫困户的投票结果。记者看到大部分申请贫困户的村民都是“同意”票多,“不同意”票少,但是也有少数例外。比如村民赵勤文,“同意”票仅6票,“不同意”票竟高达24票。他这个“贫困户”显然不受大多数村民认可,显然不能过关。
宁夏保监局驻村工作人员在村小学帮忙分发午饭。
三合村村主任柳国平解释说,为了做到公平,“我们把村里面一个家族的同姓都合起来只算一票,就是要防止亲亲相护。”
记者随着驻村工作队踏访了其中一家。这是唯一一家居住在坡上的贫困户。主人名叫杨文贵,62岁,单身。建档时间是2014年1月,贫困原因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对他的脱贫举措很简单,就是政策兜底。根据“精准脱贫明白卡”的记录,他的收入有三个来源,养老金、五保户收入以及种植等补贴。算下来,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07元,已经顺利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