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详解普惠金融

科技助力必不可少

发布时间:2017-06-05 16:02:02    作者:张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保险报/中保网讯【记者 张爽】

6月3日, 2017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包括一行三会在内的国内外重要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代表及学者专家齐聚清华,畅谈“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

“技术驱动下的普惠金融创新”是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包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以及京东金融集团CEO陈生强等众多金融与科技行业大咖齐聚,纷纷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献计献策。

普惠金融是全球难题

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首先提出了普惠金融所面临的几大全球性难题: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问题。他认为,一个以技术为主要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快形成,这为解决普惠金融这个全球的共性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技术支撑。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也认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也不是扶贫金融,而是实实在在的商业金融,就必须履行金融的内涵;它的经营必须要建立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作为在场科技企业代表表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做普惠金融的机构都很难发挥出全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找到一个可持续的模式。如果金融机构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那么只能去服务高收入人群和高价值的大公司。反之,则相对没有边际的限制,可以覆盖更多群体。

目前,金融机构的成本结构大多是固定成本较低,而变动成本较高。陈生强以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举例,认为金融机构在获取用户、风控以及运营操作三大环节,基本上都是在依靠传统的模式——靠广告、靠地推去获客;靠人工调查来做风控;在申请、受理、授信、放款、贷后等一系列流程管理上也都是大量的在使用人工来审批和操作。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做小微信贷的变动成本过高。

科技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成本难题

基于普惠金融必须找到可持续发展、低成本模式的共识,到场嘉宾也深入讨论了科技对于降低普惠金融成本的作用,认为未来的金融服务将是不分线上与线下的,而是要融合在一起。实现普惠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的力量不可或缺,他们应该是推动普惠金融的主力。金融机构如果能够通过科技赋能,将线下优势与线上打通,将很快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李东荣表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操作,可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金融血液持续的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末梢神经,解决了“普”的问题;同时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得小微企业、农民等服务对象能够获取价格相对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解决了“惠”的问题。

作为亲身参与普惠金融实践的科技企业,陈生强结合京东金融做普惠金融的经验表示,科技公司在三大层面能有效帮助做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首先,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到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尤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公司通过自身的生态建设,拥有了很多场景。像京东金融,大量的金融服务是在真实的生活消费场景和产业场景中实现,将这种场景开放给传统金融,就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

其次,科技公司可以在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真实反应了客户需求和实体经济的产销情况,通过这些数据+风控技术可以去做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金融机构可以跟科技公司展开技术层面的合作,让科技公司的风控技术和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进行结合,降低欺诈和信用风险。

第三,在流程运营层面,科技公司基于更好用户洞察能力、产品洞察能力,可以在交易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实现从客户申请、授信、放款、贷后的全流程贯通,让客户在交易场景中获得贷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极大地改善客户体验。当这种能力与金融机构进行连接,也将极大地降低金融机构的流程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