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民
总体而言,当前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尚难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个性化、差异化产品较少。究其原因,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指出,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性非常强,这些技术既要靠人去掌握,又要靠人去开发。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存在技术、人才、规制等明显的短板,使得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仍相对滞后,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很小,难以充分发挥其对社会保障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有鉴于此,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要求,提升商业养老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职业教育。
呼唤综合型精算人才
据介绍,从行业内部来看,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短板和人才短板,技术短板主要在于精算技术。精算技术是人身保险发展的核心技术,虽然我国近几年间精算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与美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由于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预期寿命将延长,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期限也相应地变长。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后,既要考虑长寿风险,又要考虑经济因素的变化,汇率、利率、国债收益率以及死亡率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如何精准分析出长时间的变化趋势?这就需要越来越综合的保险精算技术。
此外,精算领域呈现人才短板。中国精算师协会相关人士向《中国保险报》记者介绍,由于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性非常强,技术的要求也体现了对人才的需求。而目前开设保险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尚为数不多,开设精算专业的学府更少,这就导致了我国精算人才紧缺。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精算课程是精算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结合养老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需求,有效培养和提高精算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工作应用能力,正成为我国高校保险精算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来看,保险精算师的教育基本都分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阶段,以此强化精算师在公司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的友邦-科大精算中心主任吴之强认为:“在保险精算人才的培养方面,除参加精算考试外,还应适当加强数据科学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选修课程,以适应科技革命给保险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同时,风险管理与精算职业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涵盖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历史意识、哲学素养。因此,在精算职业向风险管理领域渗透的过程中,还应建议学生提升人文综合素养。”
应重视精算人才适配
接受采访的养老保险公司相关人士普遍表示,公司将人才战略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特别是在精算、投资、风险控制、养老服务等领域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合理适配人才,建立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精算技术与IT技术已成为现代保险科技的核心技术,二者如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采访太平洋保险时,记者了解到,一方面,太平洋保险围绕集团公司“数字太保”的战略举措,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从需求研究、数据积累和模型预测等方面提高精算技术能力,并将传统的精算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结合,以此升级保险业务的质量。
太平洋保险精算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精算部门的人员基本配置大致是:总体协调1人,核心出单系统1人,规则平台1人,外网出单1人。此外,如果业务量大,还需要相关外包人员。
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在实际工作中,精算与IT技术的相互配合非常关键,其中涉及大量细致入微的流程,好的精算人才在与合作方衔接时,会假设对方没有专业保险背景知识。
他说:“内部沟通交流中,优秀的精算师在与IT工程师对接时,传送的精算表应尽量清晰易懂,让对方一目了然,简便易行。这样交给IT工程师之后的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而且邮件沟通后,精算师应争取再当面或者电话沟通核对。”
国务院加快发展商业养老险政策系列解读之一——商业养老险:大发展须避免同质化
国务院加快发展商业养老险政策系列解读之二——推进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安全稳健运营
国务院加快发展商业养老险政策系列解读之三——养老服务产业前景广阔 机构保障力度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