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爽
新年伊始,伴随着横扫长江以南的大雪,2018年的保险业“开门红”低调开场。南方地区的人们遭遇了罕见的冰冻,保险从业者感受了少有的寒意。只不过前者是意料之外,后者却在情理之中。但寒意之外有暖意,虽然有机构预测,2018年首月银保总收入降幅在40%左右,但资本市场保险板块的表现坚挺。市场正在重新认识、理解和解读这个备受关注的行业。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保险业走上了一条“涅槃”之路,浴火重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保险业牢牢把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战略两大主线,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逐渐显现。公司治理乱象、资金运用乱象、产品不当创新、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问题突出。面对多重因素共振、多种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保险业发展亟待拨开迷雾,迈向高质量,踏上新征程。
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出。2017年,保监会以刮骨疗毒的气魄,在法人治理监管、保险资金投资、产品管理、偿付能力监管、中介业务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新型业务监管、完善监管基础设施等方面弥补监管短板,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过去的一年,监管利剑引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重构稳健发展的新生态。事实证明,在“1+4”系列文件引导下,不仅行业风险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保险业完善公司治理、主动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保险业正以更加积极、健康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保监会于2017年6月至12月对139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现场评估,结果显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普遍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加强人员配备、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理系统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2017年9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将用3年左右时间对偿二代制度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更符合市场实际和监管要求。偿二代自正式实施以来,在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建设、提升行业风险防控能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被列为保险监管三大支柱之首。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做基础,做大的将不一定是保险,而是风险。随着投资主体多样化,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给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带来更大挑战,少数保险公司的虚假注资、一股独大、治理失衡现象不同程度存在。2017年,一场首次覆盖全行业的公司治理现场评估有序展开,目的是对全行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听诊把脉”,全面体检。130家中资机构、51家外资机构的评估结果被公开通报。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保监会此次深入公司内部现场评估,对于夯实公司治理结构基础,切实提升行业风险防范能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公司治理监管从柔性引导向刚性约束转变。
“红红脸”不是监管的目标,关键是要“出出汗、排排毒”,才能“治治病”。随着一系列监管函纷至沓来,潜伏在行业快速发展下的地雷开始被逐个排除。一年来,保险公司法人治理在从“形似”走向“神似”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完善股权管理、防范内部人控制、加强穿透性审查、完善公开质询、加强关联交易监管、严格高管任职资格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市场主体普遍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机制作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各保险公司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加大。公司在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市场各方人士已经注意到,保险机构与非保险机构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销声匿迹,激进型保险投资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场同时看到,保险资金创新形式投向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蹄疾步稳。
如果说公司治理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那么保险产品则是行业能否切实成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的试金石。134号文件是人身险写给过去的一封诀别书,激进的产品模式和不当创新被碾压在转型发展的车轮下。中短存续期产品被“腰斩”,长期限、高价值的保障产品持续增加。保费规模不再是人身险公司追求的重点,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落实“保险业姓保”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核心要求。
财产险的调整步伐也未停歇。174号文件如悬于财产险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粗放的经营模式将不再有容身之所。商业车险改革全面实施一年来,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5.3%,显著提高消费者获得感,社会管理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为了点亮行业的形象窗口,2017年“亮剑行动”持续深入,清理目标直指因营销失信、数据失真等市场乱象造成的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由中国保信建设的“双录系统”在2017年11月正式上线运行,从技术层面保障了监管政策落地,提高了行业监管信息化水平,优化了保险消费环境。另一方面,在电子签名、OCR识别等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理赔服务时效显著提升。一些公司还推出智能理赔服务,支持低风险小额案件全流程自动作业,保险消费者的理赔体验明显改善。
当然,科技在保险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此。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2017年的保险科技应用之广泛,创新业务之活跃展现了行业的另一种生机。逐渐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业务流程和服务环节,实现定损、理赔等功能的智能化;成功将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有效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针对共享单车推出专门保险产品,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没人能预设出科技助力保险业转型发展的界限。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这是保险业的使命所在,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则是保险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由此,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追求的保险业发展拥有了更为广阔的时代舞台。保险业应该坚定信心和勇气,全面落实“保险业姓保”要求,在维护金融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将发展党和人民需要的保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