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广道】
“保险可以做的事非常多。”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会上回答《中国保险报》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险能做什么”的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韩俊表示,现在农业保险发展非常快,就保费收入来讲,(中国)已经排在世界第二。这几年,农业保险方面有很多新的探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专门部署开展一系列新的探索和试点。
2月4日晚间,由新华社受权发布的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的同时,也对保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来看,就保险而言,文件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在谈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时,文件指出,要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二是在谈及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时,文件强调,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今年,(保险业)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扩面、增品、提标’。”在韩俊看来,虽然近年来农业保险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的来看,这些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还是相对粗放。对此,韩俊进一步解释称,就粮食来讲,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很多经济作物,保险还没有覆盖,所以要“扩面”;保险的品种还比较少,要“增品”,即增加保险品种;还有就是要“提标”,即提高保障水平。
实际上,正如韩俊所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多处于保物化成本的阶段,甚至多数省份尚未达到完全覆盖物化成本的标准,保障水平较低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三大主粮每亩平均保额369元,而根据发改委成本调查数据测算,2015年全国三大主粮的物化成本是425.07元,13个粮食主产省三大主粮物化成本是399.93元,农业保险分别覆盖了物化成本的86.8%和92.3%。同年,稻谷、小麦、玉米包含人工和土地成本的总成本分别为1202.12元、984.30元和1083.72元,农业保险保额仅覆盖了总成本的30.70%、37.48%和34.05%。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冯文丽认为,这样的保障水平,对于经营规模较大、风险比较集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显然“不解渴”。在她看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使之覆盖完全成本,甚至保障收入,是农业保险追求的目标。因此,我国未来循序渐进地发展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是顺应农业生产发展趋势的做法。但鉴于我国的一些大宗农作物的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多年来受政策影响较大,产量与价格间的负相关关系不是很显著;同时,我国也缺乏完善的再保险制度,因此,收入保险的开展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先试点开展,再逐渐推广。
韩俊表示,今年将会先选择一些县市开展试点。试点的目的就是要探索一些新的产品和机制,比如,要开展农产品产值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方面的一些试点。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试点工作中要探索农业保险和脱贫攻坚政策深度结合,要为农民提供更高的保障,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对此,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郜延华认为,农业保险作为支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虽然在保障农业风险、精准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制度体系建设、支农力度、创新发展等方面,距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的顶层设计显然提出了更高和更紧迫的要求,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保险+期货”以及“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试点则是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的具体体现。
在保险之外,韩俊在谈到农村金融工作时还强调,农村金融回归本源,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要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接下来,将会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起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办法,以此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