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道
“阳台上的护栏晃着晃着就被刮跑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大的台风。”现在回想起2017年8月23日台风“天鸽”横扫珠海时的情景,曹柳佳依然心有余悸。
当日,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海滨南路的房间内,曹柳佳真实地感受到了“地动山摇”。让她庆幸的是,家人都没受伤,而且自己因一时好玩买的保险还解决了她后续维修的费用。
“当时看到大学同学朋友圈里发的一个台风保险的购买链接,想着我们这儿每年都有台风,就点开了,一看才十几块钱,就随手买了一份,没想到这次还真给赔了。”曹柳佳说。
曹柳佳购买的这款产品正是平安产险和瑞士再保险携手推出的国内首款手机端“个人及中小企业台风过境损失补偿保险”。该产品借助瑞再自有的巨灾模型,基于巨灾大数据,让客户可在手机端进行简便快捷的购买、查询和理赔。目前,广东、浙江、上海、福建、江苏、广西、山东以及海南等东南沿海八省份的个人和企业均可自助购买。
据介绍,该款产品的用户可灵活选择保额(个人最高2万元/每个地址,企业最高50万元/每个地址),可选投保期限为一个月或多个月。而具体价格则需要根据被保险人所在地的台风风险暴露以及投保月份决定。保障范围为台风过境后对个人或企业产生的损失补偿费用,包括但不限于维修费、额外的交通费等。赔付依据是国家气象局公布的台风路径点及两分钟最大持续风速,当风速达到32.7米/秒(12级台风)及以上,同时台风路径点距投保地址100公里以内,开始赔付,风速越高、距离越近,赔得越多。
台风是中国的主要气候灾害之一,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经常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据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2013年统计,我国保险对台风损失的承担率还不到5%,跟国际社会保险赔款在巨灾损失补偿中占30%-40%的比例相比较低。瑞再中国总裁陈东辉表示:“保险业界需要认清巨灾的本质,以及巨灾给社会造成的衍生灾害,所提供的保险保障要真正能够缩小保障缺口。”
瑞再关于巨灾保险的理念与平安产险在特殊风险领域产品及模式创新的思路不谋而合。双方在台风损失保险本地化和网络化方面合力开发出了上述“个人及中小企业台风过境损失补偿保险”,这也是国内首款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适合网络销售的台风保险产品。
平安产险总部重要客户部/特险部总经理宋学良表示,近年来市场上充斥了不少娱乐型的天气指数保险,用于博取公众眼球,但平安产险一直希望开发真正保障型的天气保险产品,而台风由于显著的巨灾性和一定的频发性成为首选,正好可以利用自动判赔类保险投保和赔付简单、明了、快捷的特点,去解决家庭、小微企业等主体在遭遇台风后直接损失定损周期长、间接损失无法获赔的尴尬,成为家财险、企财险甚至旅游险等传统险种的有效补充。但巨灾类保险跟其他产品不同,区域风险累积的特点非常明显,全球分散风险的能力和丰富的巨灾建模经验、精细化的费率定价能力缺一不可。
以这款产品为例,为了实现精准定价,除借鉴瑞再在全球的台风巨灾数据和模型外,瑞再总部的巨灾研发中心和中国本地的核保员还对中国有记录以来的包括路径、风速、损失等在内所有台风数据予以归集建模,模拟数千年内可能发生的台风灾害事件,并基于此事件集进而定量分析风速、台风中心点距各标的距离、标的的保险价值等因素对台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影响,最终得到在不同地区的标的在各月份的预期损失及保费价格。而这背后则是由来自瑞再全球的众多地质学家、环境工程学家、统计学家、风力工程学家、海洋学家、水文学家、物理学家等组成的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及模型工具研发3支专家团队协同保障。
为了更精准地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台风的活跃程度在年际间的差异,瑞再与平安产险专门搭建了基于云技术的在线定价引擎,根据大气环流的实时信息,做到了精准报价,从而实现了巨灾产品的重大突破。
“没有精准定价的支持,保险公司的损失机会大大增加,意味着提供此类产品的可持续性将骤然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市场上的一些诸如航班延误险之类的产品在雷雨季会停止销售的原因。”陈东辉说,多年来,瑞再持续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资金,不间断地搜集全球各市场的灾后损失情况,通过历史经验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持续更新其背后的数据库,使模型能够反映更加真实的巨灾损失情况,提升模型的时效性与精确性。
实际上,这款手机端台风保险仅仅是瑞再近年来就中国巨灾保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的一个缩影——被广泛应用的巨灾风险地图;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开展的《指数保险与我国救灾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在多个省、市开展风险基础研究,对包括台风、地震、强降雨、低温等自然灾害,以及由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为地方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灾害和巨灾保险方案可行性分析;2016年在黑龙江和广东两省成功落地财政风险巨灾指数保险试点项目……
“这还远远不够。”在陈东辉看来,与新西兰等国居民巨灾保险准备充足的情况不同,目前我国居民对保险尤其是巨灾保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同时,保险业界对于巨灾和巨灾保险的认识也不够清晰,解决方案和产品大多仅止步于一般性的灾害补偿,而难以提供真正的巨灾保障。为此,陈东辉认为,这需要保险业付出更大的努力去纠正社会对巨灾保险的各种错误认知,比如,巨灾保险的作用是为了应对低频高损的灾害而非年年发生的灾害等等。瑞再也一直致力于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客户一起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其实,好的保险产品就是最好的保险教育。”曹柳佳说,台风“天鸽”让她对自然灾害和保险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国这么大,总不能一有灾就靠政府,所以还得自己想办法,像我这次买的这个保险就是不错的选择。只可惜,目前个人能买的巨灾保险产品太少了”。
宋学良对未来表示了信心:“这次的合作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平安产险对市场需求的洞见和产品设计理念与瑞再在风险、建模和定价方面的专业能力完美结合,成为产险巨灾保险领域强强联合、共同创新的典范。面对今年马上到来的台风季,平安产险与瑞再将共同努力,加速产品迭代和IT优化,并对未来在更多领域复制类似的合作模式充满期待。”
陈东辉也认为,具有丰富巨灾保险经验的外资公司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分享更多的国际市场经验,借此帮助中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或进行本地化的改良;同时,鉴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员和资产高度聚集,而巨灾项目又需要巨额承保能力,外资公司还应积极提供更多的承保能力,并将风险转移至国际市场;此外,还应积极分享建模、精算等技术以助力中国的巨灾保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