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改革开放试验田 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18-07-18 09:11:2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新华社记者 陈刚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拉开建设序幕2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成为改革开放活力最强、发展质量效益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今,顺应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园区面向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和创新等目标,加速前进。

从洼田密布到产业新城

1994年,4个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在苏州成立了一家名叫宝时得的公司,从贸易、代工起步,发展成为电动工具行业的品牌跨国公司。目前,这家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已拥有十多个海外分公司和研发子公司,创造了十多个世界第一的领先技术。

正是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24年来,从洼田密布、阡陌纵横到现代化产业新城,苏州工业园区构建起特色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正在迈向中高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年均增速30%左右。

今年5月,商务部公布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综合排名第一位,科技创新、对外贸易等关键指标也居于榜首。

多年来,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特征的工业化快速启动,到以产城互动并进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加速集聚,再到促进内涵提升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苏州工业园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显示出崭新的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从1738.22亿元增长到2388亿元,人均GDP从3.3万美元增加到超过3.9万美元。到2017年底,9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共投资了156个项目,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0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内资企业也发展强劲,增长到了5000多家。

开放创新汇聚全球高端资源

以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不变追求。

“园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前期更多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到3年前提出双向开放,就要承担更多全球责任了,要走出去,也希望引进更高端的资源。”参与园区筹建、从开园之际就到这里工作的黄建明,如今是园区经济发展委调研员、企业发展局局长。

2015年9月,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并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当年12月,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落户园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这为海外发展提供了平台金融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帮助。”苏州旭杰建筑科技董事长丁杰说。

这仅是当地完善双向开放机制的举措之一。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效益,坚持“亩产论英雄”;积极推进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累计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50项……一系列探索和举措在这里落地。

苏州工业园区还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这里已引进“国字号”科研院所十余家,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等合作创新平台20多家,微软、华为等研发机构近500家,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4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形成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四个90%在企业”的良好局面。

“园区经验”启发中国

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有两张规划图:一张是1994年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时设计师手绘的金鸡湖远景图,一张是2014年的实景图,两者相似度竟高达90%以上。

借鉴新加坡经验,园区投入3000多万元从高水平规划起步,并以规划引领建设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九通一平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几乎成为全国开发区遵循科学开发规律的范本。

24年来,园区实现了新加坡经验本地化、借鉴成果制度化,形成了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基本内涵的园区经验。在注重规划先行、突出先行先试、强化亲商服务等方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从首创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全国首家中外合作办学试点,到首个国家级股权投资基金等,众多“第一”在这里诞生。两年来,在双向开放合作、产业优化升级、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综合治理领域,已累计实施130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国家级先行先试任务24项。

在园区众多干部看来,亲商服务实现了“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的同频共振”。园区招商局信息资源处副处长陈柳颖说,这里打造了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亲商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围绕投融资、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等事项打通了政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园区将把自主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争当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