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娜娜】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稳步增加,增速略有下滑。此外,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居民参保意识较强。
2016年底,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现包含使用情况、可得性、质量3个维度共21类51项指标,其中8个指标通过问卷调查采集。
其中,根据对保险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2017年,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稳步增加,增速略有下滑。2017年,全国保险密度为2631.58元/人,同比增长17.53%,增速略有下滑;保险深度为4.42%,比上年高0.2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居民参保意识较强。从各省数据看,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保险密度居前,仍有约1/3的省份保险密度低于2000元/人。从保险深度看,北京等部分省(市)保险深度较高,已超过5%。近年来,江西省保险服务保障功能有效发挥,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2017年为506.1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941.5亿元,出口信用保险帮助1200余家企业减少和降低损失9796.4万元,支持企业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约39.2亿元。
报告显示,从2017年填报结果看,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可得性、使用情况、质量进一步改善,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已广泛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具体而言,我国基础金融服务已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使用已广泛普及,电子支付迅速发展,保险产品和服务使用稳步增长,信用建设稳步推进,消费者金融素养有所提升,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建设取得进展,信贷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平稳增长,信贷障碍有所改善,但部分领域信贷支持有待加强。
报告提到,2017年,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低于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截至2017年末,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38.95亿元,同比增长9.79%;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4%,占比较上年末低0.15个百分点。西藏自治区大部分企业均为微型企业,近年来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迅速。一些省份部分企业经营效益较差,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从填报情况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金融素养有待提升、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边远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仍亟待加强;数字金融迅速发展,“数字鸿沟”现象值得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挑战;普惠金融相关配套政策和机制有待完善;对创新创业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防范等问题要重点关注。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巩固普惠金融发展成果,解决发展难题,不断优化完善政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做法上,鼓励各地巩固特色做法、加强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普惠金融;继续加强对创新创业、弱势群体等的支持;继续加强普惠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推动完善普惠金融相关制度和机制;深化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