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更深层次,生态文明也历史性地写入了宪法。金融业如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商业保险如何推动绿色发展、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是新的也是长期的课题。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深圳保险业在国内率先落地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深圳市委市政府也将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作为深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之一,这为商业保险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有价值的经验。
□记者 王小波
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毗邻东莞长安镇,工业产业特别是加工贸易发达,是深圳发展比较久的传统工业区。9月2日,《中国保险报》记者来到沙井街道万安工业园,园内多数企业周末仍未休息,深圳著名滨海风景区海上田园距此2公里。
今年4月7日,万安工业园一栋工业楼楼顶发生明火,被大火点着的是深圳市海普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栋厂房。海普嘉公司是深圳一家从事工业电镀的民营企业,被认为是“有高环境污染风险的企业”。
火灾一个小时后,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接到报案,海普嘉公司环保经理骆国敏称“厂房顶棚着火,导致生产大楼及设备受损,并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几个小时后,火势扑灭;几天后,事故现场清理、查勘完毕,工厂氰化物废液全部由环保公司吸走,“处理及时,没有发生次生环境风险”;一个月后,平安产险的41万余元赔款到账,赔付险种名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这是深圳市试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来的第二起赔案。
环责险十年探路
海普嘉公司主要业务是为第三方提供电镀服务,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剧毒氰化物的工业酸废水,有着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公司位列《深圳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企业名录》中,自2013年开始即在平安产险投保环责险。
像海普嘉公司这样有环境污染风险的企业在深圳有多少家?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人居委”)2018年印发的深圳强制环责险企业名录,1066家企业在列,分布全市,涵盖电镀、石油库、危险化学品、印制电路板行业、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铅蓄电池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等10个行业,基本囊括深圳所有从事环境高风险经营、涉及高环境风险物质、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等相关企业。
环责险试点企业呈现高环境风险的特征,虽然在严格的企业流程管理、风险防控措施之下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概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将对环境、人身、财产产生难以估量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害。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很多传统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交错,人口稠密,重大环境污染的后果将更为严重、更易被放大。为降低城市生态环境风险,深圳作为最早一批列入全国试点的城市,开展环责险试点至今已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8年12月,深圳保监局与深圳人居委联合下发试点通知,当时选定13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开展试点推动环责险,此后参与试点的行业和企业数量不断扩大。
2012年、2013年,深圳市政府均将环责险纳入深圳市改革计划;2012年5月,深圳保监局与深圳人居委联合下发《深圳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同年7月发布强制环责险企业名录,将投保企业范围明确为六大类企业;2013年4月,双方又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企业试点范围覆盖全市六类行业692家企业,企业投保呈现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特点。
2015年底,原环保部在深圳举办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深化和创新研讨会”,将深圳环责险试点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
其实强制环责险的推行也遇到不少问题,在最初试点期间,因缺少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措施,“强制”有名无实。2017年底,深圳保监局联合深圳人居委将强制环责险的具体实施条款细化,制定《深圳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经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让深圳强制环责险的推行有了政策保障,推行将更加顺畅。
目前,尽管名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但也并无所谓的法律“强制”,而是按照深圳环保相关规定对不按期、不按要求投保的试点企业对外公布并列入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并辅以行政手段和配套监管措施予以推动。未来,结合国家即将出台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管,并依法实行相应惩罚措施。
“之前试点有没有企业有异议?或多或少有一些疑义。”深圳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副处长白志刚表示,10多年的实践让多方主体坚信,环责险有利于社会和行业,有利于企业。深圳保监局与深圳人居委长期保持密切沟通,让保险产品更切合企业需求,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开宣讲会、指导保险企业上门做安全辅导等,从最开始的困难重重,到现在的普遍接受和认可,我们用了10年时间。
让市场和服务发挥作用
自今年7月深圳强制环责险试点的企业名录、费率方案、风险评估标准等制度规范正式公布开展以来,深圳人居委联合各区环水局在宝安、龙岗、龙华三个区连续举办了4场宣讲会,邀请专家分别从政策背景、保险产品、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三个方面为所有试点名录内企业进行解读,并现场答疑。
据记者了解,现场反馈很好,试点企业参与改革的态度积极。对此,深圳人居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汪斌认为,这是环责险长期坚持市场化和优质服务的结果,尽管目前的环责险称不上尽善尽美,还需与时俱进,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
深圳保监局副局长江裕棠对记者表示,深圳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自试点之初就没有考虑采取政府补贴保费的方式,而是通过逐步试点,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进,由企业自行承担保费,通过保险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保险意识,最终实现强制环责险在高环境污染风险企业中的基本全覆盖,为全国推行强制环责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完全按照市场的路径推进其实并不容易,完全公开、透明、有据可查是深圳强制环责险得以更大范围铺开的基础。
“我们的环责险为什么企业基本没有异议?因为我们所有内容都公开、透明,保监局和人居委就是负责定好规则,按市场规则来运行,让所有企业对环责险产品价格、服务、保障都有预期。”汪斌表示,“所有企业包括保险公司给我打电话咨询此项改革,我一般都建议电话咨询者直接到我们官网去查,因为我给出的解答与我们公布的内容一样,甚至还没有网上公开的那么详细。”
记者看到关于强制环责险的系列文件,详细列出了不同风险类别企业所对应的保费指标,最低保费2万元,对应最高保额100万元,最高保费25.6万元,对应最高保额1000万元,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在任意一家完成产品备案的保险公司购买环责险。
“相对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一年2万元保费对于我们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骆国敏表示,海普嘉公司保险意识强,很清楚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已经主动投保环责险多年了,另外也投保了企财险。
仅仅有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机制显然不够,要得到企业真正认可还须靠创新服务。
近年来,深圳环责险服务创新也在稳步开展。2014年,深圳首次将环责险从政府文件层面细化到企业操作层面,引入保险经纪公司,确定7家保险公司组建“共保体”,推动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将单一投保模式向多元投保模式转变;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重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并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将企业环境风险大小与投保档次相挂钩,确保环责险为企业提供与风险相匹配的保障;同时,搭建了“环境风险管理服务平台”和“深圳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创新产品网上投保平台”,为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诊断、网上投保提供便利。
在承保责任方面,将自然灾害责任、场所内清理费用、消防用水等施救而造成第三者财产损失、疏散人群费用等纳入到保障范围,并实行零免赔额,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增加至保障范围,降低企业发生意外环境污染事故的赔偿负担,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
每一次的创新改革都将环责险的全面覆盖往前推进一步。“尽管培养企业主动投保的意识很不容易,让保险市场和保险服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初心。”白志刚表示。
事前防范重于事后赔付
据介绍,与此前试点的环责险产品相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首次纳入保障范围,并增加环境风险预防费等保险公司环境风险防控服务内容,增加费率浮动机制,增加预赔付,增加损害赔偿求偿期限,同时减少除外情形,减少免赔额,维持风险评估等级标准及保费费率标准不变,充分论证考量强制环责险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保费中专列环境风险预防费,强化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的风控服务,是本次强制环责险的重要亮点。按照承保规则,保险公司必须拿出不低于保费20%的费用用于风险防控,该费用每年为企业提供不少于一次的风险评估和相关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做好灾害预防、安全培训等事前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重于事后赔付,我们鼓励企业投保,但更希望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白志刚表示,在设计强制环责险的相关附属条款时就将保险公司风险防控服务考虑其中,重点是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风控体系,做好防灾减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为更好帮助企业辨别和判断潜在风险,结合强制环责险专业工作特色,深圳人居委牵头制定发布了覆盖各行业的技术规范和风险指引,编制深圳环责险环境风险评估机构信息一览表、环境应急预案评审专家、环境损害评估机构和环境损害推荐专家名单等信息资料,为企业和保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同时还建立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信息平台”,集数据报送、统计、分析、发布于一体,与保监局、市场监管委、市金融办、各区环水局对接,提供技术管理平台。
对于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开展的环境污染事故预防服务,深圳保监局和深圳人居委还将对各保险公司产品、承保前环境风险评估、承保期间环境风险防控服务、环境风险预防费使用、定损理赔等履约情况组织第三方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促进保险公司切实履行风险防控服务义务。
在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用预赔付、垫付等制度增强保险理赔功能,只要损失初步确定,保险公司即应积极预付赔款,加快理赔进度,并明确预赔付额度,做到快速定损理赔,帮助企业复产、降低损失。
试点效果显现
据记者了解,截至9月初,试点企业名单1066家企业中已有约800家完成了承保前的风险评估,约400家企业已完成投保,试点工作效果初显。按照计划,所有试点企业将于9月30日前按要求参加强制环责险。
环责险投保企业从2009年的11家到2016年的341家,到2018年预期1000余家;保费从34万元增加到每年数千万元,保额从2000多万元增加今年的预期近10亿元,环责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我们所追求的效果,那应该是帮助企业降低环境风险并且促成他们认可环责险的价值。”江裕棠表示,环责险在助力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通过商业保险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有很大空间的。
深圳人居委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深圳市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客观来讲,效果来自于多方努力、多措并举,但自环责险试点几年来,深圳未发生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即便在目前深圳环责险已赔付的两个仅有案例中,均实现了安全处置、隔离风险,未造成污染物外泄等环境风险。
这就是强制环责险希望达到的效果,为生态环境保护上一道保险,为企业的风控体系上一道保险,让天更蓝、水更清,让民众生活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