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尽锐出战 精准施策

保险扶贫多维度发力

发布时间:2018-10-17 08:01:55    作者:朱艳霞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编者按: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行各业均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过去几年,保险业在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在10月17日第5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国保险报》记者深入调查采访,为这些问题寻到了答案。

□记者 朱艳霞

今年8月,当福建宁德上村村滞销的9000斤水蜜桃被保险公司采购完成后,邱玉春总算松了一口气。自2017年底作为福建保险业扶贫干部被派驻到上村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邱玉春带领村民盖鸡舍、种竹荪、种水蜜桃……却差点因为水蜜桃滞销让农户致贫,看着村民们如愿拿到了这一季辛苦劳作的收入,他觉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都值了。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指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必须清醒地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党中央的号召为保险业一以贯之做好扶贫工作提振了信心,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本身就具有“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特征的保险业,在助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精准施策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政策引导必不可少。原保监会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定向、精准、特惠、创新原则,单独或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关于在贵州建设“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关于保险业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等系列文件,陆续制定多项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具体而言,大病保险方面,积极配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推动各地通过降低起付线、放宽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水平等措施,促进大病保险向困难群众倾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突出问题。鼓励保险公司配合各地开展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防止贫困户因病返贫,试点已在江西、湖北、河南、云南和重庆等省份落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特色农业保险方面,通过设置“绿色通道”等方式,引导保险机构积极开发扶贫专属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已开发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74个,涉及18省45种农作物。为降低贫困农户缴费压力,明确规定扶贫农业保险产品费率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下调20%,深度贫困地区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的保险费率在已降费20%的基础上再降低10%-30%,建档立卡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商业型农业保险的执行费率可在备案费率的基础上降低10%-30%。

尽锐出战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保险业高度重视,集中全行业力量,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和有关任务要求,扎实推进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过去几年中,从监管系统到市场主体,保险行业选择了一批有责任、有干劲、有能力的干部到基层驻村帮扶。他们扑下身子,深入田埂地头,将保险业的扶贫政策送到农民的心坎儿上,将驻村帮扶的暖心行动融入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形成了“系统干部抓扶贫、行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氛围。

在此过程中,原保监会率先垂范,先后向保险行业定点扶贫村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和察右后旗派出6名扶贫干部,从贫困人群扶助、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险保障及医疗条件改善、村风民风建设等方面汇聚行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动了全行业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纷纷迎来了来自保险行业的“第一书记”。他们远离家乡,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克服气候、饮食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还要克服方言障碍。为了能察实情访民意,他们需要认识每一条村路,熟悉每一家贫困户,在走街串屯中被晒得“判若两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保险行业已有超过万人参与过助推脱贫攻坚的行动。

创新模式

如果说扶贫干部是保险业开启助力脱贫攻坚大门的一把钥匙,那么,农业保险、健康保险、保险资金运用等方面一系列的支持模式,利用保险机制化解贫困地区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的后顾之忧,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地制宜开发扶贫项目,则将“保险姓保”与脱贫攻坚的结合落到了实处。

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已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三大口粮作物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承保农作物品种超过210种,覆盖农、林、牧、渔业的各个方面。2017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8万亿元,承保农作物21亿亩,向5388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366亿元,平均每户获得赔款679元,其中很多为贫困农户。

大病保险方面,2017年,共有16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10.6亿人。5年多来,累计有超过1700万人直接受益,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普遍提高10-15个百分点,整体报销比例达到70%,个案最高赔付达111.6万元。

此外,2017年,保险公司在中西部21个地区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撬动“三农”以及小微企业融资贷款达430.8亿元。由原保监会推动设立中国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以市场化的方式,专项用于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领域。截至2017年底,已投资河北阜平、贵州惠水等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4.5亿元。

近年来,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化,初步建立起3套功能作用协同配合的保险扶贫体系,分别是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核心的保险扶贫增信体系;以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和直接投资为核心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

此外,保险业已经形成一大批实践证明可复制、可推广的保险扶贫经验和模式,如河北阜平“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模式、宁夏“脱贫保”模式、云南昭通医疗费用“一站式报销”模式、江西赣州补充医疗保险模式、河南兰考“脱贫路上零风险”模式等。

对接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大型保险企业已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并在金融保险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助推脱贫攻坚方面,中国人保财险设立250亿元的支农支小资管产品,在陕西、河南等三十省开展“农业保险+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为农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农融资累计余额21.89亿元,带动贫困户14万人。目前,定点帮扶的江西省吉安县已经率先脱贫摘帽。

中国人寿2018年已经审批投入的扶贫资金达3660万元;大病保险覆盖4亿多人,上半年承保贫困户达到1557万,累计提供1.7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对口帮扶的龙州县已于今年7月底顺利完成国家核验,正式脱贫摘帽,成为广西首个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

中再集团在青海省循化县开创性地推出了以“保险扶贫”为核心、其他扶贫措施等为配套的“1+N”精准扶贫模式。目前,中再集团正在循化县等地开展白灾(雪灾)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并计划投入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同时引入中央和青海省财政资金6200万元,建立覆盖全省的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积极助力青海经济社会健康稳健发展。国庆前夕,青海省政府宣布循化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标志着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性整体脱贫。

中国平安2018年启动“三村工程”公益活动,主要面向“村官、村医、村教”3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截至9月,村官工程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3.72亿元,挂钩贫困户约1.2万人;村医工程培训3000余名村医,连续开展25场义诊下乡,覆盖贫困村民5500人次;村教工程援建升级村小200余所,培训1500余名村教。

秉持“未贫先防”的长效扶贫理念,中国太保针对临贫、易贫人群推出业内首款商业防贫产品——“防贫保”,覆盖因病、因灾、因学三大致贫因素,精准落实保障。截至9月底,中国太保共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派驻209名驻村干部,其中48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可以说,大型保险公司面向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等国家需求,将更多保险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中,充分发挥了自身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能力。

通过全行业共同努力,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贫困群众的保险服务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明显提升。保险扶贫工作获得相关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并在中央国家机关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中获得“优秀”。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是保险扶贫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保险业应聚焦深度贫困,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用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切实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为贫困地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