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真扶贫 暖人心——大连百年人寿唐屯村扶贫见闻

发布时间:2018-11-08 08:47:04    作者:李敬伟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特约记者 李敬伟 摄影报道

11月1日早晨,百年人寿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百年人寿”)总经理王斌和副总经理陈志刚、迟锋带领由公司16名共产党员组成的扶贫工作队,驱车近3个小时前往瓦房店唐屯村,赶在立冬前给结对认亲的唐明全和于德兰两个贫困户送去温暖。

55岁的唐明全,犯有严重心脏病和痛风,不能从事稍微重一点的体力劳动。他没有经济来源,家中还有一个77岁患病的老母亲娇凤芝需要照料。唐明全的儿子有一份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后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收入,但还要补贴父亲。家里靠乡亲帮助打理的8分田只能勉强打够自用口粮。从2018年初至10月底,唐明全住了7次医院,除了新农合报销65%的费用,自费部分有1万余元。回头看看家里4间修建于1905年、漏风不御寒的老房子,唐明全不禁叹息。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大连百年人寿同瓦房店市(县级市)慈善机构共同出资,帮助唐明全把老房重新修补了一遍。考虑到老旧门窗不防寒,不久前,百年人寿出资近万元,将所有门窗换成塑钢门窗。

1日当天,唐明全到医院去输液。唐明全的老母亲娇凤芝像见到久别的孩子一样抓着王斌和扶贫队员的手就往屋里领。王斌用手试着屋里的门窗严不严实,娇凤芝眉头舒展地告诉王斌:“严实着呢,一点儿不透风,今年冬天好熬(过)了!”


贫困户唐万全的母亲娇凤芝大娘看到熟悉的扶贫队员喜出望外。

这时,陈志刚把帮助唐明全治病的2000元扶贫款交到娇凤芝的手上。看到扶贫队员搬进来的米、面、油等副食品,老人的眼泪一下子落了下来:“有你们的牵挂,大娘心里暖和着呢!”

“有困难可以随时跟我们联系,过年前我们还会过来看望你们的。”王斌安慰娇凤芝道。


娇凤芝大娘与扶贫队员在她的农家小院里的“全家福”。


娇凤芝大娘拉着个险负责人陈志刚的手希望扶贫队员常回家看看。

告别唐明全母亲,扶贫队员又赶往同村的另一贫困户——63岁的于德兰家。

于德兰丈夫8年前因意外身故,撇下一个现已30岁、二级精神残疾、无劳动能力、吃低保的儿子;还有一个现已33岁、弱智且无低保的女儿。这样的子女不要说不能帮助于德兰分担一点家务,还时常让上山打理40棵苹果树——全家唯一的经济支柱的于德兰提心吊胆,两个孩子每天还要服用维持性药品。让人心酸的是,于德兰结婚至今,家里竟然没钱套上院墙。

大连百年人寿扶贫工作队从2017年即展开对于德兰家一对一的帮扶。于德兰家原来几乎是家徒四壁,北方许多贫困户家里也能见到的普通衣柜,在于德兰家里难觅踪影。于德兰说:“家被两个残疾孩子给掏空了。”“这是典型的因意外和因病致贫。”看到这个情景,王斌跟迟锋说。

“过日子总得有个精气神,一个农家没有院墙、没有门面,就没有了过日子的底气。”王斌说,由此,大连百年人寿对员工发起总动员,在短时间内就筹足了套院墙和买铁质大门的资金。

来到于德兰家,看到红砖垛基、水泥罩面、厚实大气的院墙;还有造型雅致、材质瓷实且工艺考究的金属大门,于德兰和扶贫队员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放下带来的慰问品,王斌和迟锋又带着扶贫队员往于德兰的院子里卸煤。虽说扶贫工作队帮助于德兰种植的40棵苹果树收获了4000斤苹果,赶上今年苹果价格好,能卖上个1万出头,但多年欠债,于德兰依然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大连百年人寿扶贫工作队到煤炭市场给于德兰家买了一吨半无烟优质大块煤,让于德兰心里热乎得不得了。


贫困户于德兰家的40棵苹果树丰收了。


扶贫队员帮助于德兰装运扶贫煤。

待扶贫队员忙乎完,于德兰赶紧把扶贫队员一个个拽进屋内,掀开热气腾腾的大锅盖,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似乎正在朝着大伙儿张嘴笑。“有各级政府和百年人寿帮助我们娘仨儿,往后的日子肯定会蒸蒸日上!”于德兰对她蒸上一锅大白馒头犒劳扶贫队员的初衷和寓意解释说。


贫困户于德兰给扶贫队员蒸上一锅寓意今后生活蒸蒸日上的大白馒头。

“好啊,于大姐,有党中央和银保监会指挥,我们百年人寿和保险业一定会看到您这样的家庭走上脱贫奔小康的那一天!”王斌说。

“贴对联啦,放七彩礼炮了!”扶贫队牵头联络人于晴招呼着大家。


扶贫队员在为贫困户于德兰新套的院墙和院门前留下幸福的定格。

新落成的院墙两个门垛上,上联是“脱贫共铺勤劳致富路”,下联是“攻坚齐建百年幸福家”,横批是“精准扶贫”。全体扶贫队员把于德兰簇拥在中间,伴随着七彩礼炮瞬间喷发出的七彩花瓣,于德兰和扶贫队员的一张张笑脸定格在宽敞明亮的“精准扶贫”大院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