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从鲍鱼转场感受时代变迁

发布时间:2018-11-22 08:51:05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特约记者 李敬伟/摄影报道

候鸟为了生存并追求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会随着季节变化进行周期性迁徙。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退休老人近些年也开启了“候鸟”式生活模式,夏季到北方尤其是北方沿海城市避暑,而冬季则选择到南方尤其是海南御寒。生活条件再好一些的家庭,干脆在南、北方各购置一处住宅,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受此启发,大连鲍鱼等海珍品人工海上养殖也借鉴了这一模式——冬季将鲍鱼转场至南方养殖,第二年5月份来台风之前再运回大连。

渔工们正在海上牧场紧张起运转场到福建海域越冬的鲍鱼苗。

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总经理蔺湘将其表述为——这是人们认识、适应及维护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进步,更是改革开放赋予新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

11月7日,《中国保险报》特约记者赶赴大连壮元海生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壮元海”)海上鲍鱼养殖场,亲历了鲍鱼转场过程。据了解,大连鲍鱼的养殖面积、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鲍鱼品质全国闻名,而壮元海鲜鲍产量占大连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素有“壹城大连鲍,半壁壮元海”之称。

“通过转场养殖,冻害、台风和赤潮得到有效规避,再加上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护驾,壮元海的鲍鱼养殖就有了多重保障。”壮元海副总经理孙强告诉记者。

孙强介绍,作为涉渔民营上市企业,壮元海这些年加大科研投入,随着养殖技术和品种的改进,很多养殖难题已被破解,但极端大风等天气无法人为控制,成为海水养殖尤其是海带等藻类养殖企业的一块“心病”。其中大风造成的损失统计一直是一个难题,要将数千亩纵横交错于海水台筏上生长的海带数量统计得十分清晰,非常麻烦且精确度难以达成共识。通过引入人保财险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将保险标的所遭受的损失指数化,以气象部门发布的公共气象信息作为保险公司履行保险责任、赔付财产损失的核心要件,不仅有效简化了繁杂的查勘定损工作,避免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产生争议,还提高了风险可控程度。

另据了解,近年来,壮元海为其底播养殖的5000余亩海珍品和1000余台海带、龙须菜投保了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为该公司海上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记者赶到时,壮元海租赁的大型运输货轮正在进行紧张的海上作业。为了找到居高临下的拍摄角度,记者试图从临时悬挂在货轮右船舷、距离海平面近2米的简易铁梯子攀爬上去。“你上不去的!”养殖场的黄场长调高嗓门喊道。但记者还是背负两套摄影器材并依靠敏捷的身手攀登上去了。见状,黄场长一阵唏嘘。

站在货船甲板上眺望鲍鱼养殖鱼排,只见几十名渔工有序排列,按照剥离、分拣、装笼三个流程,彼此分工细致,配合默契。为避免鲍鱼受到伤害,养殖工人使用专业工具——板尺辅助剥离,并用掺入白醋的海水不断泼淋,使鲍鱼尽快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有的鲍鱼壳上附着着牡蛎,还需渔工将牡蛎夹掉方能开始分拣。最后,由渔工按照不同规格分拣鲍鱼,然后开始装笼上船……

完成拍摄,记者小心下船回到鱼排上再度“缠”上了孙强。深谙鲍鱼养殖技术的孙强告诉记者,“鲍鱼是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很‘娇气’,对水温的要求近似苛刻,最适宜的水温是在12℃至25℃之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大量死亡。而在大连鲍鱼生长的海域,冬天水温会降到1℃,如果鲍鱼滞留在本地越冬,死亡率较高。”

“从2000年前后,壮元海开始探索对鲍鱼进行‘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模式,即每年11月下旬将鲍鱼从大连海洋牧场运送到福建沿海养殖基地,防止冻害;次年5月至11月份再从福建沿海养殖基地将鲍鱼运送到大连,规避南方的台风、赤潮等带来的风险危害。”孙强说,“相比传统养殖模式,这种南北冬夏对调养殖能促进鲍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只2.2厘米鲍鱼苗半年内可长到4.5厘米,鲍鱼生长期由24个月缩短至18个月,成活率近90%,产量大幅提高,同时改善了鲍鱼的品质尤其是口感。”

看到孙强一边跟记者“周旋”,一边电话向比邻的海上其他养殖场场长下达着生产指令,记者决定向孙强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孙总,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海上养殖业还有什么期望?”

孙强略加思考后说:“壮元海现在投保的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是个好东西,但其性质属于纯商业性保险,也就是说保费没有政府补贴。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给民营企业发展开出了良方,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民营企业对做大做强自身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更希望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能给予从事海上养殖的民营企业更多的保费财政补贴。我们轻装上阵了,海上牧场和粮仓建设就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