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娜娜
“新时代、新经济下,小微企业在转型,如何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效率、风险管控水平和服务附加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台州银行市场总监王伟文介绍,台州银行在各级监管部门的引领和指导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推进业务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升级小微金融传统服务,将小微信贷技术和体系从“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传统模式,朝着“数据驱动、线上流程、行业专家、现场交叉”的新模式推进。
新模式带来了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末,台州银行移动工作站共办理信贷业务30.81万笔,总授信金额937.26亿元。通过互联网渠道合计受理贷款申请10.39万笔,授信金额达30.67亿元,其中新客户20.16亿元,占总授信金额的65.42%。后台集中建群8269个;后台集中审查累计客户54.39万户;后台远程电话营销外呼37.47万户,促成贷款17.93亿元。
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祝树民近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提及,鼓励银行进一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总结推广成熟的信用贷款模式。
他举例说,“小微快贷”是建行发挥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优势,借助“互联网+”,整合行内的金融数据与政府部门的企业数据,研发全流程线上操作、系统自动识别风险、评分审批的纯信用线上操作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到去年末累计为55万户提供超过7100亿元的贷款支持。
另外一个例子是,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和台州银行,将“跑数”的数字化信息和“跑街”的社会化信息结合,完善了社区的小微金融经营模式,发放纯信用贷款。
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过度依赖抵押担保,不敢发放信用贷款,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突出短板,其根源是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不足。”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认为。
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是“短、小、频、急”, 小微企业在融资中的弱点是“缺信息、缺信用”。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阻碍了融资的畅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使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不充分难题有了更多可能。
“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收益和成本之间不对称三大融资‘卡脖子’问题,小微企业难以在银行获取有效信贷支持。” 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表示,针对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现状,江苏省苏州市探索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着力破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专营服务团队不健全、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不充分、多种金融工具组合应用不灵活等问题,重点解决有成长性、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型企业首贷首保等问题,逐步形成企业守信用、机构勇创新、政府强推动的综合金融服务机制。
“平台采用互联网平台思维践行小微服务,且引入了集税务、工商、环保等72家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数据的服务平台——苏州地方企业征信系统。金融机构经过企业授权,通过平台查询该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经营健康状况与否,一目了然。”王兰凤表示,通过这样一张企业全面、实时、真实的“体检表”,可有助于降低银行对传统抵质押物的依赖,更科学、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浙江成立了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归集了70多家政府部门数据。目前,浙江银保监局正在牵头推进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和工商、法院、税务、公安、环保等23个省级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对接,归集字段4300余个,推动相关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包祖明介绍,在此基础上,鼓励银行机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风控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不断应用才能提升数据质量、丰富数据层级。” 台州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曹光群提到,依托浙江银保监局与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的合作,对接浙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引入了台州政府有关信息,实现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数据及时查询和共享应用,台州银保监分局组织银行机构创新开发台州银行业“掌上办贷”数字金融平台,真正让数据可以“跑起来、用起来、立起来”。
曹光群介绍,依托“掌上办贷”平台可带动银行机构信息系统与PAD移动终端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的服务闭环,让金融服务全流程网上通办。该平台可为提高授信决策精准度、提升信用贷款占比“赋能”。截至2019年3月末,台州市信用贷款余额9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亿元,增长31.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3个百分点。
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压缩了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时间。王兰凤提到,苏州综合金融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参与银行在其中充分竞争,授信审批效率快。以苏州银行为例:“该行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设置专人进行抢单,成功关注企业需求后第一时间将任务分配给客户经理,客户经理接到任务后,当日联系企业进行回访并约定时间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申报材料,贷款申请材料由小企业审批中心专人审批,平均审批时间1.5个工作日,较其他线下小企业贷款审批时间缩短了约10个工作日。”
包祖明也提到,浙江推广“信贷工厂+移动工作站”模式。初步统计,近百家银行网点上线运行移动作业平台,部分银行审批时限从1-2天缩短到1-2小时。创新推出“经营快贷”等纯线上服务,实现在线评估、极速审批、随借随还,企业初贷时间由10天缩短至5天,续贷由3天缩短至1天。
少跑腿 多跑数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小微金融服务改革的核心就是体制机制创新。”曹光群谈到,台州银保监分局指导银行机构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与服务延伸等方面积极转变,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技术,变“多跑腿”为“多跑数”,让民营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小微金改带来的便利。
王伟文介绍,台州银行正在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努力构建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圈。该行创新建设了“以枢纽平台为核心的一站、一分行、一平台、一中心”模式,打造小微金融服务智慧平台。
具体来看,“一站”指客户服务移动工作站,实现移动办贷、送贷上门。客户经理手持PAD,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企业生产一线,实时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一笔新增贷款最短仅需90分钟,能做到让客户一次也不用跑银行。“一分行”指利用微信和自建APP构建完善的线上分行。“一平台”指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汇聚内外部数据,通过建模,有效分析客户交易行为、需求偏好、用信情况等,实现精准营销、差异化服务;同时依托大数据开发了各类客群的风险评级工具,利用数据模型,对贷前准入、贷中审批、贷后监控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识别客户风险。“一中心”指后台中心。为适应线上线下融合的需要,台州银行搭建后台作业支持中心,建立前端批量获客、中后台集中支持作业的模式,提高一线营销和授信作业效率。
王伟文还提到,台州银行通过积极探索供应链、专业平台小微企业融资,形成“银行+核心企业(平台)+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业务模式。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组建了专门的团队,并着手开发产品和系统,制定供应链业务操作指引,指导全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截至目前已拓展了60个供应链金融业务项目。
“泰隆商业银行于2015年底设立科技企业发展部,探索投贷联动,2017年11月设立台州科技支行,专业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双轮驱动,提高科创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行长王官明表示,台州科技支行已逐步探索出具备泰隆特色的“七专”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即专业定位、专属产品、专有营销、专长风控、专用硬件、专享服务和专家队伍。截至2018年末,累计发放科技类业务205笔,累放金额2.7亿元,已办理的业务全部为科技类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