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李林鸾】
8月2日,“质普惠 畅金融——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并揭晓了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据报告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介绍,报告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及其独有特征,全面介绍了2018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实务领域的创新案例。
报告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金融服务不匹配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引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出现四大特征。
一是普惠金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以来,针对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决策部门统筹规划,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债券发行支持、风险分担等各个角度出台了多项新政策。
二是普惠金融的机构体系日益丰富。大型银行积极探索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创新,建立了适应普惠金融服务需要的事业部管理体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贴近基层的天然优势,使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向下、向小、向农延伸;非银行机构,尤其是保险和担保等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是数字普惠创新继续深入。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关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除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外,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保险等)已成为数字普惠创新的主力。
四是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聚合模式”被提出并应用。该模式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开放平台,将在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诸多业务参与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以规模经济效应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便捷的信贷解决方案。
报告同时提出,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普惠金融过度泛化,一些实为非法集资的P2P、引导过度消费并收取超过法定水平利息的“现金贷”等披上了普惠金融的外衣。相关问题需要重视并解决。
峰会同时揭晓了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的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例占比接近一半,充分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头雁”作用。
曾刚介绍,国有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系统、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都有案例获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体系已初步建立。如中国建设银行“惠懂你”一站式金融平台,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引入平台经营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体验,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微众银行则展现了其科技企业的基因,采用分布式的IT架构来打造银行核心系统,提供所有业务和产品7*24小时服务,产品投放最快仅需11天,运维成本远低于同业,以科技手段实现了普惠金融经营的可持续性。
保险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风险分担和增信机构,为普惠金融客户的融资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获评案例中,该类机构的占比居第二。如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推出的投标保证险代替保证金缴纳业务,2019年前4个月已服务22个省市区的8000多家企业,释放投标保证金14.34亿元,切实为实体企业减负。
此外,普惠金融事业百花齐放的景象也在获评案例中得到了体现。以东方微银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缓解信息不对称,破解抵押难、担保难,显著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效率;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中,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小额信贷组织、农民合作社内部的资金合作等则在乡村振兴等领域耕耘结果。
中国保险报网讯【实习记者 李林鸾】
8月2日,“质普惠 畅金融——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并揭晓了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据报告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介绍,报告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及其独有特征,全面介绍了2018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实务领域的创新案例。
报告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金融服务不匹配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引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出现四大特征。
一是普惠金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以来,针对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决策部门统筹规划,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债券发行支持、风险分担等各个角度出台了多项新政策。
二是普惠金融的机构体系日益丰富。大型银行积极探索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创新,建立了适应普惠金融服务需要的事业部管理体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贴近基层的天然优势,使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向下、向小、向农延伸;非银行机构,尤其是保险和担保等行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是数字普惠创新继续深入。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关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除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外,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保险等)已成为数字普惠创新的主力。
四是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聚合模式”被提出并应用。该模式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开放平台,将在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诸多业务参与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以规模经济效应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价格可承担、体验便捷的信贷解决方案。
报告同时提出,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普惠金融过度泛化,一些实为非法集资的P2P、引导过度消费并收取超过法定水平利息的“现金贷”等披上了普惠金融的外衣。相关问题需要重视并解决。
峰会同时揭晓了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的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例占比接近一半,充分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头雁”作用。
曾刚介绍,国有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系统、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都有案例获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体系已初步建立。如中国建设银行“惠懂你”一站式金融平台,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引入平台经营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体验,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微众银行则展现了其科技企业的基因,采用分布式的IT架构来打造银行核心系统,提供所有业务和产品7*24小时服务,产品投放最快仅需11天,运维成本远低于同业,以科技手段实现了普惠金融经营的可持续性。
保险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作为风险分担和增信机构,为普惠金融客户的融资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获评案例中,该类机构的占比居第二。如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推出的投标保证险代替保证金缴纳业务,2019年前4个月已服务22个省市区的8000多家企业,释放投标保证金14.34亿元,切实为实体企业减负。
此外,普惠金融事业百花齐放的景象也在获评案例中得到了体现。以东方微银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缓解信息不对称,破解抵押难、担保难,显著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效率;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中,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小额信贷组织、农民合作社内部的资金合作等则在乡村振兴等领域耕耘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