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银保监局的监管引领推动下,甘肃农险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全省基本形成了“大宗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和“传统成本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3+3”保障体系。
□赵艳丰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仍有111万贫困人口,大部分生活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甘肃银保监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主动协调有关方面,推动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将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发挥风险保障兜底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为藏区农业提供保险保障,主要包含三个中央补贴品种,分别是牦牛、藏系羊以及青稞。 记者 史方舟/摄
主动作为
助力政府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制度框架。甘肃银保监局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牵头起草并协调推动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助推和规范甘肃农险发展。牵头起草的《甘肃省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甘肃农险3年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一户一单、一户一保、一户一赔”的种养产业综合保险新方法,一张入户保单菜单式投保,切实做到承保到户;在全国“增品、扩面、提标”的基础上,率先提出“降费”的新要求,大幅增加保险品种,绝大多数品种保额提高30%—100%,保险费率下调30%—40%,且贫困户只承担10%的自缴保费。《方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甘肃省省长唐仁健评价该《方案》是“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统筹各方关系最好”的农险方案。同时,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甘肃省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实施方案》《甘肃省农业保险2018-2020年农产品价格采集和发布工作实施办法》,指导保险机构制定了《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管理办法》,作为《方案》的配套政策,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农险制度体系。
牵头起草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依托现有银行保险基层服务点,在全省1.6万个行政村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以下简称“农金室”),提出“一村一室、集中统一、共建共享、综合服务”的农金室运营理念,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全省已挂牌建成1.5万余个,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4.5万名。农金室工作人员较好地参与了今年农险的承保理赔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强化协同推进效应,理顺高效联动机制。甘肃银保监局积极协调助推省政府明确了全省农险工作牵头单位,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农险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省级层面负责牵头抓总,市级层面协调统筹推进,县级层面具体组织实施,监管部门全程跟踪监督。逐步推进县域内保险承办机构由县级人民政府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在本次省级机构改革工作中,还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农村金融保险工作总站(正县级建制,编制22人),大大加强了农险工作力量。
激发机构担当作为,提高农险服务质效。甘肃银保监局大力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发挥保险的兜底作用,为甘肃与全国一道脱贫攻坚战贡献行业力量。引导保险机构不断加大资源投入,下沉服务网点,增加服务人员,强化农险科技支撑。各保险机构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开发运用“智慧农险”“e农险”“i农险”等信息系统,提高承保理赔的科技化水平。为了应对今年开春的倒春寒灾害,甘肃银保监局督促保险机构抢抓农时,加快承保进度,赶在早春自然灾害发生前完成承保,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按计划完成了100.7万亩苹果、22.1万亩花椒、12.7万亩核桃、2.8万亩樱桃的承保工作。灾害发生后,督促保险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定损理赔,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支付农险赔款3.76亿元,同比增长72.6%,占全省农业灾害损失的33%,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作用。
强化监管引领,确保有序竞争。甘肃银保监局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和监管协作,规范市场准入秩序,努力营造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目前,全省主要有3家机构参与承办农险,既防止了过度分散造成的过度竞争,又避免了过度集中引发的竞争不充分,进而影响服务质效的问题。今年以来,按照严监管的思路,加大农险领域监管力度,营造合规有序的经营环境。督促保险机构拿出真金白银、务实管用的措施,提高承保理赔质效,做到真保真赔,赔足赔好,切实提升农户获得感。
成效显著
在甘肃银保监局的监管引领推动下,甘肃农险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全省基本形成了“大宗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和“传统成本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3+3”保障体系。农险已经发展成为甘肃财产险的第二大险种,甘肃农险发展规模跃居全国中游、西北第二。近5个年度,累计赔款支出28.9亿元,简单赔付率66.1%,是农户自缴保费的4倍。2019年,全省计划实施80个保险品种,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6月末,全省农业保险已落地实施71个险种,实现保费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63%,支付赔款3.76亿元,同比增长73.5%。参保农户170.7万户次,其中贫困户参保78.1万户次,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种养产业全覆盖、贫困户种养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全覆盖”。
甘肃农险工作的创新做法受到了中央农办的高度重视。7月中旬,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袁纯清同志带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有关同志组成的调研组,利用5天时间对甘肃农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袁纯清同志从八个方面对甘肃农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突出了脱贫攻坚总任务;创造了农业保险三级联动补贴办法和模式;提出了“一户一保、一户一单、一户一赔”新保险方法;实施“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有创新;创新了合作社投保新模式;加强了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的基层组织建设;较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靠实了市、县、乡三级地方政府工作责任。
(作者单位:甘肃银保监局)
在甘肃银保监局的监管引领推动下,甘肃农险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全省基本形成了“大宗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和“传统成本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3+3”保障体系。
□赵艳丰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仍有111万贫困人口,大部分生活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甘肃银保监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主动协调有关方面,推动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将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发挥风险保障兜底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为藏区农业提供保险保障,主要包含三个中央补贴品种,分别是牦牛、藏系羊以及青稞。 记者 史方舟/摄
主动作为
助力政府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制度框架。甘肃银保监局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牵头起草并协调推动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助推和规范甘肃农险发展。牵头起草的《甘肃省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甘肃农险3年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一户一单、一户一保、一户一赔”的种养产业综合保险新方法,一张入户保单菜单式投保,切实做到承保到户;在全国“增品、扩面、提标”的基础上,率先提出“降费”的新要求,大幅增加保险品种,绝大多数品种保额提高30%—100%,保险费率下调30%—40%,且贫困户只承担10%的自缴保费。《方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甘肃省省长唐仁健评价该《方案》是“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统筹各方关系最好”的农险方案。同时,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甘肃省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实施方案》《甘肃省农业保险2018-2020年农产品价格采集和发布工作实施办法》,指导保险机构制定了《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管理办法》,作为《方案》的配套政策,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农险制度体系。
牵头起草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依托现有银行保险基层服务点,在全省1.6万个行政村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以下简称“农金室”),提出“一村一室、集中统一、共建共享、综合服务”的农金室运营理念,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全省已挂牌建成1.5万余个,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4.5万名。农金室工作人员较好地参与了今年农险的承保理赔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强化协同推进效应,理顺高效联动机制。甘肃银保监局积极协调助推省政府明确了全省农险工作牵头单位,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农险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省级层面负责牵头抓总,市级层面协调统筹推进,县级层面具体组织实施,监管部门全程跟踪监督。逐步推进县域内保险承办机构由县级人民政府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在本次省级机构改革工作中,还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农村金融保险工作总站(正县级建制,编制22人),大大加强了农险工作力量。
激发机构担当作为,提高农险服务质效。甘肃银保监局大力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发挥保险的兜底作用,为甘肃与全国一道脱贫攻坚战贡献行业力量。引导保险机构不断加大资源投入,下沉服务网点,增加服务人员,强化农险科技支撑。各保险机构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开发运用“智慧农险”“e农险”“i农险”等信息系统,提高承保理赔的科技化水平。为了应对今年开春的倒春寒灾害,甘肃银保监局督促保险机构抢抓农时,加快承保进度,赶在早春自然灾害发生前完成承保,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按计划完成了100.7万亩苹果、22.1万亩花椒、12.7万亩核桃、2.8万亩樱桃的承保工作。灾害发生后,督促保险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定损理赔,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支付农险赔款3.76亿元,同比增长72.6%,占全省农业灾害损失的33%,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作用。
强化监管引领,确保有序竞争。甘肃银保监局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和监管协作,规范市场准入秩序,努力营造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目前,全省主要有3家机构参与承办农险,既防止了过度分散造成的过度竞争,又避免了过度集中引发的竞争不充分,进而影响服务质效的问题。今年以来,按照严监管的思路,加大农险领域监管力度,营造合规有序的经营环境。督促保险机构拿出真金白银、务实管用的措施,提高承保理赔质效,做到真保真赔,赔足赔好,切实提升农户获得感。
成效显著
在甘肃银保监局的监管引领推动下,甘肃农险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全省基本形成了“大宗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和“传统成本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3+3”保障体系。农险已经发展成为甘肃财产险的第二大险种,甘肃农险发展规模跃居全国中游、西北第二。近5个年度,累计赔款支出28.9亿元,简单赔付率66.1%,是农户自缴保费的4倍。2019年,全省计划实施80个保险品种,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6月末,全省农业保险已落地实施71个险种,实现保费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63%,支付赔款3.76亿元,同比增长73.5%。参保农户170.7万户次,其中贫困户参保78.1万户次,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种养产业全覆盖、贫困户种养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全覆盖”。
甘肃农险工作的创新做法受到了中央农办的高度重视。7月中旬,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袁纯清同志带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有关同志组成的调研组,利用5天时间对甘肃农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袁纯清同志从八个方面对甘肃农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突出了脱贫攻坚总任务;创造了农业保险三级联动补贴办法和模式;提出了“一户一保、一户一单、一户一赔”新保险方法;实施“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有创新;创新了合作社投保新模式;加强了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的基层组织建设;较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靠实了市、县、乡三级地方政府工作责任。
(作者单位:甘肃银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