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胡杨
金融业扩大开放加速驶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陆续有沪伦通正式启动、A股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等标志性事件,充分体现中国金融“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果。
在“引进来”层面,成绩更是引人瞩目,首批外资A类主承销商诞生、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获批筹建、美国标普全球公司获准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等皆为佐证。
中国金融双向开放成果丰厚
我国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的成果不断落地,涉及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市场以及银行、保险、支付清算等众多领域。
今年以来,多个重要的国际金融指数吸纳中国债券与A股。具体来说,4月1日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5月14日,MSCI(明晟公司)宣布把现有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6月24日,富时罗素正式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
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彰显了中国金融“走出去”的速度和质量,体现了全球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高度认可。
更多成就同时体现在“引进来”层面。从银行业来看,早在7月20日宣布的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中就提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通过市场评价取得A类主承销业务资格。
仅仅一个多月后,首批获得A类主承销商牌照的外资银行便诞生了。9月2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称,增加两家外资银行A类主承销商,分别为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二者可以正式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业务。
实际上,除上述两家机构外,截至此业务申请截止日(2019年8月28日),还有其他4家外资银行类会员也提交了参评材料,积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保险领域的开放成果更为直观。去年末,德国安联保险集团获银保监会批准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距离开业仅一步之遥。
与安联同时拿到准入许可的还有不少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如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重庆分行、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的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韩再保险公司筹建的分公司等。
地方细化落实开放政策
金融业扩大开放硕果累累,得益于政策层面的积极布局。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随后,包括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等在内的12条金融业开放措施就悉数公开。
今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再推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囊括银行、保险、券商、基金、期货、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基础之上,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推出了更多符合本地特征的细化措施。
以上海银保监局为例,其就在进一步优化本地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相关负责人回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上海银保监局正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扩大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辖内银行保险领域外资营商环境,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高行政许可事项辅导效率。另外,扎实做好机构准入辅导服务工作,及时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提交在沪设立机构申请提供政策解读与准入咨询服务。
与此同时,上海银保监局也引导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将自身优势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发挥自身所长,扩大对外开放效应。
具体来看,一是利用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跨境业务、贸易融资、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为本地市场引入了丰富的产品、成熟的做法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二是推动在沪中外资银行优势互补,促进中外资银行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仅2018年,辖内外资法人银行与中资银行新开展合作项目102项,涉及境外债券发行、债券承销、银团贷款等多个领域,金额近4000亿元,为2017年的4倍多;三是鼓励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引进来”的境外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目前,上海地区共有来自1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5家外资法人银行、17家外资银行分行和9家外资银行代表处;同时,上海地区保险机构积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提供控险和融资服务,已实现“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全覆盖。
□实习记者 胡杨
金融业扩大开放加速驶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陆续有沪伦通正式启动、A股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等标志性事件,充分体现中国金融“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果。
在“引进来”层面,成绩更是引人瞩目,首批外资A类主承销商诞生、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获批筹建、美国标普全球公司获准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等皆为佐证。
中国金融双向开放成果丰厚
我国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的成果不断落地,涉及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市场以及银行、保险、支付清算等众多领域。
今年以来,多个重要的国际金融指数吸纳中国债券与A股。具体来说,4月1日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5月14日,MSCI(明晟公司)宣布把现有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6月24日,富时罗素正式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
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彰显了中国金融“走出去”的速度和质量,体现了全球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高度认可。
更多成就同时体现在“引进来”层面。从银行业来看,早在7月20日宣布的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中就提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通过市场评价取得A类主承销业务资格。
仅仅一个多月后,首批获得A类主承销商牌照的外资银行便诞生了。9月2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称,增加两家外资银行A类主承销商,分别为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二者可以正式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业务。
实际上,除上述两家机构外,截至此业务申请截止日(2019年8月28日),还有其他4家外资银行类会员也提交了参评材料,积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保险领域的开放成果更为直观。去年末,德国安联保险集团获银保监会批准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距离开业仅一步之遥。
与安联同时拿到准入许可的还有不少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如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重庆分行、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的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韩再保险公司筹建的分公司等。
地方细化落实开放政策
金融业扩大开放硕果累累,得益于政策层面的积极布局。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随后,包括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等在内的12条金融业开放措施就悉数公开。
今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再推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囊括银行、保险、券商、基金、期货、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基础之上,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推出了更多符合本地特征的细化措施。
以上海银保监局为例,其就在进一步优化本地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相关负责人回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上海银保监局正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扩大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辖内银行保险领域外资营商环境,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高行政许可事项辅导效率。另外,扎实做好机构准入辅导服务工作,及时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提交在沪设立机构申请提供政策解读与准入咨询服务。
与此同时,上海银保监局也引导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将自身优势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发挥自身所长,扩大对外开放效应。
具体来看,一是利用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跨境业务、贸易融资、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为本地市场引入了丰富的产品、成熟的做法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二是推动在沪中外资银行优势互补,促进中外资银行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仅2018年,辖内外资法人银行与中资银行新开展合作项目102项,涉及境外债券发行、债券承销、银团贷款等多个领域,金额近4000亿元,为2017年的4倍多;三是鼓励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引进来”的境外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目前,上海地区共有来自1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5家外资法人银行、17家外资银行分行和9家外资银行代表处;同时,上海地区保险机构积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提供控险和融资服务,已实现“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