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课题组
编者按:
江苏是经济大省亦是保险大省,拥有的客户数量、提供的风险保障均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保险业原保费收入突破3000亿元,当年累计赔付接近1000亿元(见图1)。为此,南京大学课题组以保险为媒介载体,以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省域保险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历时一年完成了《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这是目前我国首份“省域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该报告充分考虑到保险业的特性,通过指标构建、模型选择、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得出2019年全省及13个地级市的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和维度指数,并对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分析,现予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图1-1 2008年-2018年江苏等4省市及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图1-2 2008年-2018年江苏省人身险和财产险保费收入及增长率(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
图1-3 2017年江苏等4省市及全国和世界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和瑞士再保险研究院
何谓保险业 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能综合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在现阶段全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营商环境的优化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要“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将我国营造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营造国际一流的保险业营商环境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保险业能以其特有的保障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稳定器”和“减震器”,尤其是在防风险、美生态、惠民生等方面,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针对保险业独特的行业特点,课题组经反复研讨并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后对保险业营商环境做出如下定义:“保险业营商环境”是基于保险业特有的保险功能,遵循以保险业需求为中心的原则,从8个维度集合形成系统性环境指标(保险业营商环境)。8个维度分别是政策、法制、诚信、投资/经营、人才、税费、保险认知、舆情。
保险业营商环境与世界银行定义的营商环境既有共同点又有一定区别。共同点:都是以企业需求为中心设计问卷和评价体系,评价受访者所在经济体(国家、城市、区域)的营商环境。不同点主要有:(1)课题组发布的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旨在为江苏(省域)改善保险业营商环境提供依据和参考,而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旨在为不同国家(城市)改善企业(制造业)的营商环境提供依据和参考。(2)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问卷的发放对象是江苏(省域)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即一家保险机构的受访者,包括该机构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问卷的发放对象是所在国制造业企业,一家企业一份问卷。(3)不同于制造业企业,保险业的功能属性及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民生和社会等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更为显著,其独特的外部性意味着对保险业营商环境准确观测和客观评价的难度更大,更为复杂。
课题组面向江苏13个地级市各类保险机构的保险从业人员发放并回收3万余份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问卷,通过核验剔除异常和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698份。Alpha信度系数>0.9,表明调研问卷的内部一致信度非常好。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构建了13个地级市的原始数据矩阵,使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同时为了避免计算信息熵时无意义,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细微的平移,进而分别计算出32个三级指标的信息熵,并由此得到二级指标的八个维度的权重。
据此,课题组运用熵值法赋权得到的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为73.46。8个维度指数中,政策指数71.21,法治指数77.4,诚信指数77.2,投资/经营指数76.83,人才指数75.74,税费指数41.44,认知指数75.55,舆情指数78.05。各维度评价简述如下 :
政策维度
政策维度评价由5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各级政府对保险市场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对保险的认知、支持保险创新的力度等。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58%以上的保险从业人员对政策维度5个三级指标持积极评价。其中,受访者对保险政策实施效果持正面评价的占比最高(71.85%);有67.69%(超过2/3)的受访者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给予了较高评价(“非常高”或“比较高”); 对保险政策可操作性持负面或一般评价的占比(41.36%)最高;对政府推动保险业创新力度的评价较低(34.03%)。
法治维度
法治维度有4个三级指标,综合反映江苏及13市涉及保险的法治建设推进情况,依法治理的成效和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的成效。4个指标中正面评价占比最高的是“保险业依法展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其比例高达89.29%;其次是对“政府部门廉洁程度”的评价,占比为80.06%。总体来看,4个三级指标的正面评价都高于72%,前江苏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江苏省涉及保险的行政处罚案件数呈现出前3年下降而2018年陡然上升的走势。截至2018年底,行政处罚案件数达到135件,几乎是前一年的2倍。其原因是2018年原江苏保监局对江苏保险市场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开展了集中巡查和监管,并对有违规行为的保险机构加大了处罚力度,在强化江苏保险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方面效果显著,得到受访者的积极评价(见图2)。
图2-1 保险业依法展业的市场环境
图2-2 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
诚信维度
诚信维度评价由5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各级政府对诚信建设的推动情况及诚信建设的成效。其中有4个三级指标持正面评价的占比高达80%以上(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81.64%、政府推进保险市场诚信建设力度80.14%、政府部门诚信度80.40%、保险机构及从业人员诚信度80.91%)。对保险消费者诚信度的评价较低(74.08%),低于政府部门6.32个百分点,低于保险机构6.83个百分点。同时,对消费者诚信度持负面评价的占比高于政府0.48个百分点,高于保险机构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保险从业人员)对诚信度的自我评价并没有明显好于对政府部门或对保险消费者的评价,表明江苏省保险消费者的诚信建设亟待强化,政府和保险机构的诚信建设也需加强。
投资/经营维度
投资/经营维度主要反映江苏及13市保险市场聚集资金的能力,以及保险机构的经营状况。总体上看,在5个三级指标中,正面评价占比最高的是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达到89.58%,表明大多受访者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持乐观预期和充满信心。从“保险市场投融资活跃程度”的评价(74.09%)和“保险机构在江苏的投资意愿”的评价(72.21%)看,有近3/4的受访者给予了积极评价;受访者对“公司创新氛围”的评价(81.96%)也比较高,其中持“非常好”(最高级)的评价(34.70%)是5个评价指标中占比最高的,表明近年来江苏保险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人才维度
人才维度由4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江苏及13市的保险专业人才市场供求、专业素养,及对保险人才的吸引力。总体上看,人才维度4个三级指标中均持正面评价的受访者占比达72%以上;其中,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持正面评价(“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受访者占比最高(80.93%);需要关注的是,在对“新员工保险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受访者持“一般”(24.09%)评价、“不够专业”(3.09%)评价和“非常不专业”(0.24%)评价三者之和占比(27.42%)较大,显然,这些受访者认为新员工的保险专业素养亟需提升,这也表明,江苏高校应切实加强中高端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江苏培养更多的能满足各类保险机构业务需要的保险经营管理人才。
税费维度
税费维度由“对公司总体税费的评价”和“对从业人员所得税的评价”构成,反映江苏及13市的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税费压力。本报告采用熵值法对维度指数客观赋权,税费维度权重是8个维度权重中最小的。表明江苏保险从业人员认为保险业税费负担对营商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一些。一般而言,大型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强,“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对公司税费压力更敏感一些;在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下,保险代理人随着收入的提高,对个税压力会更敏感。问卷显示,有47.71%的受访者对“公司总体税费”给予负面评价(“大幅增加”或“略有增加”), 有52.63%的受访者对“从业人员税负”给予负面评价(“大幅增加”或“略有增加”)。
认知维度
认知维度由“公众对保险认知的改善程度”和“咨询或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数量变化”这2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江苏及13市公众的保险认知变化和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数量的变化。保险认知程度与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正相关。有76.69%的受访者对“公众对保险认知的改善程度”持正面评价(“非常大”和“比较大”),表明大多受访者认为公众对保险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善;有83.83%的受访者认为“主动向本公司咨询或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在“大幅增加”,表明随着江苏保险消费者对保险认知的改善,保险需求显著增加。需要关注的是,有3.94%的受访者认为公众对保险认知的改善程度“比较小”和“非常小”,有19.37%的受访者选择“说不准”,或者说有23.31%的受访者感受不到公众保险认知有所改善。这表明目前在江苏,社会上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保险知识,使广大民众能真正熟悉保险和更好的接受保险,助推江苏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舆情维度
舆情维度有5个三级指标,反映保险机构所面对的舆情环境,包括政府及政府宣传部门行为和媒体行为。问卷显示,有82.54%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态度”持正面评价(“比较积极”和“非常积极”);有83.29%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速度”持正面评价(“非常及时”或“比较及时”);有81.09%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力度”持正面评价(“非常大”或“比较大”);有80.93%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效果”持正面评价(“非常好”或“比较好”);有78.80%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正面舆情的宣传效果”持正面评价(“非常好”或“比较好”)。评价结果表明,受访者持正面评价的占比均达到78%以上,其中,“对负面舆情处置速度”的正面评价占比最高(83.29%)。充分表明政府和媒体对保险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对舆情的处置效果得到大多数保险从业人员的认可。
江苏保险业发展概况
启示:引领与影响
南京大学课题组主持的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研究得到江苏银保监局的高度重视和全程支持,随着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形成两点认识:
■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意义在于其引领性
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结果实质上是受访者(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其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等主观感受,是受访者对政府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功效的评价。因此评价指标、评价问卷的设计应对标国家战略导向下政府应有的职能和服务的转型,强化引领性。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维度指标、问卷等)就是基于这一引领性要求设计的,力求每个维度项及对应的问题都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每一维度及三级指标的评价都与其分管部门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功效相关联,通过警示、激励和引领助推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
■经济社会基础及政策功效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大多城市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指数排名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排名大体一致。比如2019年江苏13个地级市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排在前两位的苏州和南京,与2018年这两城市GDP排名的顺序相一致,其综合优势形成长期的“磁石效应”,表明经济社会环境是保险业营商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不同的是,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共有8个维度指标,只有“投资/经营”和“税费”维度与经济指标直接关联,另外6个维度分别是政策、法治、诚信、(保险)认知、人才和舆情,彰显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内涵。从2019年江苏13市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排名中即可发现,在江苏13市经济发展排名长期居后的宿迁市,其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74.4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3.46)并在13市中位居第五名。显然宿迁保险业从业人员(受访者)对其营商环境的积极评价和认可,与原中国保监会、江苏省政府及宿迁市政府在宿迁积极推进“保险小镇”建设密切相关,是政策功效充分发挥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保险业营商环境既与其经济社会基础条件相关,也与其政府的政策功效相关,政府行为对营造保险业营商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南京大学课题组自承担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研究的重任后,即着手广泛查阅借鉴历年来国内外营商环境研究的文献和成果,立足我国保险业营商环境的内涵,设计符合我国省域实际和时代要求的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问卷,并通过多次研讨会广泛征询业内保险专家的建议使之不断完善。其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评价问卷的设计则对应下表的三级指标,生成8个维度项共32个问题(见下表)。
课题组立足于江苏(省域)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指数客观研究需要,结合评价问卷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性和权威性要求,对问卷数据处理和指数编制借鉴了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模型和编制方法。
为选择和确定评价体系的维度赋权方法,课题组邀请了江苏银行保险监管部门、江苏省内代表性产寿险公司的高管以及高校专家教授共20人,采用专家打分法对8个维度指标进行独立打分得到各维度的主观权重;并用专家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别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测算权重和进行比较,从比较结果看,课题组认为熵值法的客观赋权能更好地反映8个维度指标对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的差异性贡献。因为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方法,仅依靠客观的数据结构计算权重,可以很好地消除评价问卷受访者的“主观性”选择对最终营商环境综合指数的影响,更符合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客观性要求。
□南京大学课题组
编者按:
江苏是经济大省亦是保险大省,拥有的客户数量、提供的风险保障均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保险业原保费收入突破3000亿元,当年累计赔付接近1000亿元(见图1)。为此,南京大学课题组以保险为媒介载体,以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省域保险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历时一年完成了《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这是目前我国首份“省域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该报告充分考虑到保险业的特性,通过指标构建、模型选择、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得出2019年全省及13个地级市的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和维度指数,并对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分析,现予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图1-1 2008年-2018年江苏等4省市及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图1-2 2008年-2018年江苏省人身险和财产险保费收入及增长率(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
图1-3 2017年江苏等4省市及全国和世界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和瑞士再保险研究院
何谓保险业 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能综合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在现阶段全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营商环境的优化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要“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将我国营造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营造国际一流的保险业营商环境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保险业能以其特有的保障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稳定器”和“减震器”,尤其是在防风险、美生态、惠民生等方面,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针对保险业独特的行业特点,课题组经反复研讨并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后对保险业营商环境做出如下定义:“保险业营商环境”是基于保险业特有的保险功能,遵循以保险业需求为中心的原则,从8个维度集合形成系统性环境指标(保险业营商环境)。8个维度分别是政策、法制、诚信、投资/经营、人才、税费、保险认知、舆情。
保险业营商环境与世界银行定义的营商环境既有共同点又有一定区别。共同点:都是以企业需求为中心设计问卷和评价体系,评价受访者所在经济体(国家、城市、区域)的营商环境。不同点主要有:(1)课题组发布的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旨在为江苏(省域)改善保险业营商环境提供依据和参考,而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旨在为不同国家(城市)改善企业(制造业)的营商环境提供依据和参考。(2)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问卷的发放对象是江苏(省域)保险业的从业人员,即一家保险机构的受访者,包括该机构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问卷的发放对象是所在国制造业企业,一家企业一份问卷。(3)不同于制造业企业,保险业的功能属性及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民生和社会等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更为显著,其独特的外部性意味着对保险业营商环境准确观测和客观评价的难度更大,更为复杂。
课题组面向江苏13个地级市各类保险机构的保险从业人员发放并回收3万余份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问卷,通过核验剔除异常和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698份。Alpha信度系数>0.9,表明调研问卷的内部一致信度非常好。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构建了13个地级市的原始数据矩阵,使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同时为了避免计算信息熵时无意义,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细微的平移,进而分别计算出32个三级指标的信息熵,并由此得到二级指标的八个维度的权重。
据此,课题组运用熵值法赋权得到的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为73.46。8个维度指数中,政策指数71.21,法治指数77.4,诚信指数77.2,投资/经营指数76.83,人才指数75.74,税费指数41.44,认知指数75.55,舆情指数78.05。各维度评价简述如下 :
政策维度
政策维度评价由5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各级政府对保险市场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对保险的认知、支持保险创新的力度等。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58%以上的保险从业人员对政策维度5个三级指标持积极评价。其中,受访者对保险政策实施效果持正面评价的占比最高(71.85%);有67.69%(超过2/3)的受访者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给予了较高评价(“非常高”或“比较高”); 对保险政策可操作性持负面或一般评价的占比(41.36%)最高;对政府推动保险业创新力度的评价较低(34.03%)。
法治维度
法治维度有4个三级指标,综合反映江苏及13市涉及保险的法治建设推进情况,依法治理的成效和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的成效。4个指标中正面评价占比最高的是“保险业依法展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其比例高达89.29%;其次是对“政府部门廉洁程度”的评价,占比为80.06%。总体来看,4个三级指标的正面评价都高于72%,前江苏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江苏省涉及保险的行政处罚案件数呈现出前3年下降而2018年陡然上升的走势。截至2018年底,行政处罚案件数达到135件,几乎是前一年的2倍。其原因是2018年原江苏保监局对江苏保险市场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开展了集中巡查和监管,并对有违规行为的保险机构加大了处罚力度,在强化江苏保险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方面效果显著,得到受访者的积极评价(见图2)。
图2-1 保险业依法展业的市场环境
图2-2 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
诚信维度
诚信维度评价由5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各级政府对诚信建设的推动情况及诚信建设的成效。其中有4个三级指标持正面评价的占比高达80%以上(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81.64%、政府推进保险市场诚信建设力度80.14%、政府部门诚信度80.40%、保险机构及从业人员诚信度80.91%)。对保险消费者诚信度的评价较低(74.08%),低于政府部门6.32个百分点,低于保险机构6.83个百分点。同时,对消费者诚信度持负面评价的占比高于政府0.48个百分点,高于保险机构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保险从业人员)对诚信度的自我评价并没有明显好于对政府部门或对保险消费者的评价,表明江苏省保险消费者的诚信建设亟待强化,政府和保险机构的诚信建设也需加强。
投资/经营维度
投资/经营维度主要反映江苏及13市保险市场聚集资金的能力,以及保险机构的经营状况。总体上看,在5个三级指标中,正面评价占比最高的是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达到89.58%,表明大多受访者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持乐观预期和充满信心。从“保险市场投融资活跃程度”的评价(74.09%)和“保险机构在江苏的投资意愿”的评价(72.21%)看,有近3/4的受访者给予了积极评价;受访者对“公司创新氛围”的评价(81.96%)也比较高,其中持“非常好”(最高级)的评价(34.70%)是5个评价指标中占比最高的,表明近年来江苏保险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人才维度
人才维度由4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江苏及13市的保险专业人才市场供求、专业素养,及对保险人才的吸引力。总体上看,人才维度4个三级指标中均持正面评价的受访者占比达72%以上;其中,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持正面评价(“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受访者占比最高(80.93%);需要关注的是,在对“新员工保险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受访者持“一般”(24.09%)评价、“不够专业”(3.09%)评价和“非常不专业”(0.24%)评价三者之和占比(27.42%)较大,显然,这些受访者认为新员工的保险专业素养亟需提升,这也表明,江苏高校应切实加强中高端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江苏培养更多的能满足各类保险机构业务需要的保险经营管理人才。
税费维度
税费维度由“对公司总体税费的评价”和“对从业人员所得税的评价”构成,反映江苏及13市的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税费压力。本报告采用熵值法对维度指数客观赋权,税费维度权重是8个维度权重中最小的。表明江苏保险从业人员认为保险业税费负担对营商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一些。一般而言,大型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强,“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对公司税费压力更敏感一些;在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下,保险代理人随着收入的提高,对个税压力会更敏感。问卷显示,有47.71%的受访者对“公司总体税费”给予负面评价(“大幅增加”或“略有增加”), 有52.63%的受访者对“从业人员税负”给予负面评价(“大幅增加”或“略有增加”)。
认知维度
认知维度由“公众对保险认知的改善程度”和“咨询或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数量变化”这2个三级指标构成,反映江苏及13市公众的保险认知变化和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数量的变化。保险认知程度与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正相关。有76.69%的受访者对“公众对保险认知的改善程度”持正面评价(“非常大”和“比较大”),表明大多受访者认为公众对保险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善;有83.83%的受访者认为“主动向本公司咨询或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在“大幅增加”,表明随着江苏保险消费者对保险认知的改善,保险需求显著增加。需要关注的是,有3.94%的受访者认为公众对保险认知的改善程度“比较小”和“非常小”,有19.37%的受访者选择“说不准”,或者说有23.31%的受访者感受不到公众保险认知有所改善。这表明目前在江苏,社会上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保险知识,使广大民众能真正熟悉保险和更好的接受保险,助推江苏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舆情维度
舆情维度有5个三级指标,反映保险机构所面对的舆情环境,包括政府及政府宣传部门行为和媒体行为。问卷显示,有82.54%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态度”持正面评价(“比较积极”和“非常积极”);有83.29%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速度”持正面评价(“非常及时”或“比较及时”);有81.09%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力度”持正面评价(“非常大”或“比较大”);有80.93%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对负面舆情处置效果”持正面评价(“非常好”或“比较好”);有78.80%的受访者对“政府相关部门正面舆情的宣传效果”持正面评价(“非常好”或“比较好”)。评价结果表明,受访者持正面评价的占比均达到78%以上,其中,“对负面舆情处置速度”的正面评价占比最高(83.29%)。充分表明政府和媒体对保险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对舆情的处置效果得到大多数保险从业人员的认可。
江苏保险业发展概况
启示:引领与影响
南京大学课题组主持的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研究得到江苏银保监局的高度重视和全程支持,随着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形成两点认识:
■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意义在于其引领性
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结果实质上是受访者(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其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等主观感受,是受访者对政府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功效的评价。因此评价指标、评价问卷的设计应对标国家战略导向下政府应有的职能和服务的转型,强化引领性。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维度指标、问卷等)就是基于这一引领性要求设计的,力求每个维度项及对应的问题都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每一维度及三级指标的评价都与其分管部门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功效相关联,通过警示、激励和引领助推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
■经济社会基础及政策功效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2019年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大多城市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指数排名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排名大体一致。比如2019年江苏13个地级市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排在前两位的苏州和南京,与2018年这两城市GDP排名的顺序相一致,其综合优势形成长期的“磁石效应”,表明经济社会环境是保险业营商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不同的是,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共有8个维度指标,只有“投资/经营”和“税费”维度与经济指标直接关联,另外6个维度分别是政策、法治、诚信、(保险)认知、人才和舆情,彰显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内涵。从2019年江苏13市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排名中即可发现,在江苏13市经济发展排名长期居后的宿迁市,其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74.4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73.46)并在13市中位居第五名。显然宿迁保险业从业人员(受访者)对其营商环境的积极评价和认可,与原中国保监会、江苏省政府及宿迁市政府在宿迁积极推进“保险小镇”建设密切相关,是政策功效充分发挥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保险业营商环境既与其经济社会基础条件相关,也与其政府的政策功效相关,政府行为对营造保险业营商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南京大学课题组自承担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研究的重任后,即着手广泛查阅借鉴历年来国内外营商环境研究的文献和成果,立足我国保险业营商环境的内涵,设计符合我国省域实际和时代要求的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问卷,并通过多次研讨会广泛征询业内保险专家的建议使之不断完善。其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评价问卷的设计则对应下表的三级指标,生成8个维度项共32个问题(见下表)。
课题组立足于江苏(省域)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指数客观研究需要,结合评价问卷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性和权威性要求,对问卷数据处理和指数编制借鉴了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模型和编制方法。
为选择和确定评价体系的维度赋权方法,课题组邀请了江苏银行保险监管部门、江苏省内代表性产寿险公司的高管以及高校专家教授共20人,采用专家打分法对8个维度指标进行独立打分得到各维度的主观权重;并用专家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别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测算权重和进行比较,从比较结果看,课题组认为熵值法的客观赋权能更好地反映8个维度指标对江苏保险业营商环境综合指数的差异性贡献。因为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方法,仅依靠客观的数据结构计算权重,可以很好地消除评价问卷受访者的“主观性”选择对最终营商环境综合指数的影响,更符合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的客观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