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娜娜】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业和群众创新创业便利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戴颖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近日,北京市编制完成了《北京市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也被称之为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
3.0版改革重点
戴颖介绍,3.0版改革重点体现出三个特点:改革力度更大;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改革透明度和参与度更高。
“2018年的1.0版改革主要围绕世行评价10个指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领域;今年2月份出台的2.0版在1.0版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诉求和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拓展改革;3.0版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从总量上看,1.0版、2.0版推出了191项改革措施,3.0版改革提出了12个方面204项改革任务,数量超过前两版总和。”戴颖提到。
戴颖谈到,3.0版改革力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压茬拓展营商环境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强化市区两级协同高效推进改革,市级牵头改革任务198项,区级牵头配合104项。强化系统集成整体推进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当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既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导向,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也包括不断提升人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营商环境改革,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
3.0版改革主要包括主要12大方面204项任务。戴颖举例,比如,国家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市目前已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国家要求建成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3.0版改革中将企业注销业务纳入“e 窗通”平台,实现市场监管、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企业重复跑动和材料提交。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将企业变更也纳入改革范围,推行企业变更“网上办、容缺办、承诺办”,在丰台区试点企业地址变更承诺受理,企业在“e窗通”平台承诺变更地址真实有效,无需提交房产证明即可办理变更登记。又如,国家要求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北京今年已经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在此基础上,在海淀区探索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办理不动产登记。
在聚焦短板弱项和关键难题,精准推进改革方面,戴颖介绍,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在于打通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3.0版改革围绕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审批手续多时间长、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招投标管理等领域的26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7大重点领域推出101项改革措施。例如,在融资续贷上,通过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企业在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10个工作日内能完成审批,续贷前无需过桥资金。该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已在海淀区建立了首个企业续贷受理中心,截至10月15日,已有15家银行入驻中心,累计完成续贷审批77笔,续贷金额5.4亿元。
推动率先在全国试点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妍在发布会上介绍,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政府在全国首次提出试点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建议,将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由《物权法》赋予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的抵押登记职能,委托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履行,首次在北京市实现两个部门、两个系统的实质统一,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行业内呼吁了12年的改革创新。2019年4月28日,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按照世行标准建设,登记类型不受限制,登记信息全面集中,可降低企业的登记成本和环节。
李妍介绍,该项改革的创新成果被正式纳入国务院于2019年10月23日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动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为全国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改革迈出了突破性一步。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北京地区共有148家金融机构完成四类动产抵押登记673笔,达成融资290亿元,帮助436家民营和小微企业实现融资金额260亿。
加大缓解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融资需求
李妍表示,为缓解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建立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北京畅融工程”,按年度、季度、月度、周的频率,根据不同主题安排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覆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5G产业、绿色金融、临空经济等重点领域,通过政策解读、项目发布、金融机构介绍金融产品和服务、企业交流融资需求等形式,帮助企业运用信贷、发债、股权、上市、基金、信托等方式,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截至目前,已举办41场对接活动,包括1场年度活动、3场季度活动、12场月度活动、25场周活动,累计服务金融机构1195家次,对接企业1714家次,参加总人数4827人次。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北京市抓好《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意见》落实,出台《北京市企业上市市级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做好北京市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培育。截至目前,北京地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22家,通过发审会企业29家,上市过会率84.38%,较2018年大幅提升。科创板上市方面,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北京占5家。目前,北京地区有33家企业申报科创板,全获上交所受理并问询,全国共87家科创板申报企业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其中北京16家。
李妍介绍,在服务小微企业上,全国首家小微企业“续贷中心”于2019年8月22日落户北京;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于2019年10月17日正式上线运营。
【记者 冯娜娜】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业和群众创新创业便利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11月12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戴颖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近日,北京市编制完成了《北京市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也被称之为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
3.0版改革重点
戴颖介绍,3.0版改革重点体现出三个特点:改革力度更大;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改革透明度和参与度更高。
“2018年的1.0版改革主要围绕世行评价10个指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领域;今年2月份出台的2.0版在1.0版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诉求和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拓展改革;3.0版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从总量上看,1.0版、2.0版推出了191项改革措施,3.0版改革提出了12个方面204项改革任务,数量超过前两版总和。”戴颖提到。
戴颖谈到,3.0版改革力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压茬拓展营商环境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强化市区两级协同高效推进改革,市级牵头改革任务198项,区级牵头配合104项。强化系统集成整体推进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当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问题。既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导向,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也包括不断提升人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营商环境改革,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
3.0版改革主要包括主要12大方面204项任务。戴颖举例,比如,国家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市目前已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国家要求建成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3.0版改革中将企业注销业务纳入“e 窗通”平台,实现市场监管、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企业重复跑动和材料提交。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将企业变更也纳入改革范围,推行企业变更“网上办、容缺办、承诺办”,在丰台区试点企业地址变更承诺受理,企业在“e窗通”平台承诺变更地址真实有效,无需提交房产证明即可办理变更登记。又如,国家要求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北京今年已经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在此基础上,在海淀区探索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办理不动产登记。
在聚焦短板弱项和关键难题,精准推进改革方面,戴颖介绍,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在于打通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3.0版改革围绕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审批手续多时间长、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招投标管理等领域的26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7大重点领域推出101项改革措施。例如,在融资续贷上,通过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企业在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10个工作日内能完成审批,续贷前无需过桥资金。该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已在海淀区建立了首个企业续贷受理中心,截至10月15日,已有15家银行入驻中心,累计完成续贷审批77笔,续贷金额5.4亿元。
推动率先在全国试点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妍在发布会上介绍,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政府在全国首次提出试点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建议,将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由《物权法》赋予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的抵押登记职能,委托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履行,首次在北京市实现两个部门、两个系统的实质统一,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行业内呼吁了12年的改革创新。2019年4月28日,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按照世行标准建设,登记类型不受限制,登记信息全面集中,可降低企业的登记成本和环节。
李妍介绍,该项改革的创新成果被正式纳入国务院于2019年10月23日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动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为全国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改革迈出了突破性一步。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北京地区共有148家金融机构完成四类动产抵押登记673笔,达成融资290亿元,帮助436家民营和小微企业实现融资金额260亿。
加大缓解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融资需求
李妍表示,为缓解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建立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北京畅融工程”,按年度、季度、月度、周的频率,根据不同主题安排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覆盖科技创新、文化创意、5G产业、绿色金融、临空经济等重点领域,通过政策解读、项目发布、金融机构介绍金融产品和服务、企业交流融资需求等形式,帮助企业运用信贷、发债、股权、上市、基金、信托等方式,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截至目前,已举办41场对接活动,包括1场年度活动、3场季度活动、12场月度活动、25场周活动,累计服务金融机构1195家次,对接企业1714家次,参加总人数4827人次。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北京市抓好《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意见》落实,出台《北京市企业上市市级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做好北京市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培育。截至目前,北京地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22家,通过发审会企业29家,上市过会率84.38%,较2018年大幅提升。科创板上市方面,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北京占5家。目前,北京地区有33家企业申报科创板,全获上交所受理并问询,全国共87家科创板申报企业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其中北京16家。
李妍介绍,在服务小微企业上,全国首家小微企业“续贷中心”于2019年8月22日落户北京;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于2019年10月17日正式上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