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当下应高度关注地方财政风险——殷剑峰教授解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发布时间:2019-12-03 09:20:2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李林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战役。

11月25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结构性去杠杆,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将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结合,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殷剑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当下最值得关注的风险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地方财政风险不容小觑

《报告》指出,2018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总水平为249.4%,比2017年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应该说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已经稳定住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效。其中,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被遏制,企业杠杆率也比较稳定,民营企业杠杆率下降明显。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内部随着防风险各项措施的推出,行业内部融资增速大幅下降,同业融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殷剑峰说。

目前,仍有突出风险问题值得关注。《报告》认为,从国内看,经济运行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金融风险正在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演进趋势。其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规模大,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11月28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在殷剑峰看来,当下稳增长的压力集中到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上,今年随着减税降费的措施进一步推进,导致税收减少。从支出方看,地方财政支出增速在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土地出让金作为稳定地方收入的动力也在下降。因此,当下应该高度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问题。

殷剑峰说:“将地方政府每年需偿债务与地方财政收入比较,2021年将进入偿债高峰,有的地方偿债率可能高达30%—50%。从统计指标看,经济越落后的地区财政压力越大,杠杆率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债务主要为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其主要购买人为金融机构。“所以应该警惕地方财政风险转化成金融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旦地方政府无法按时还本付息,一定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这也是防止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应有之义。”殷剑峰说。

需要调整银行业保险业集中度

《报告》同时指出,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行业总体保持稳健运行。但与此同时,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承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下滑等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在银行方面,殷剑峰表示,过去10年银行业增长快,主要是中小银行增长快,这也导致银行业集中度大幅度下降。根据2010年和2016年的数据对比发现,2010年大型银行资产份额占比57%,到2016年下降了47%,增长快的主要就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对此他表示,目前中国有4000多家中小型银行法人机构,这4000多家银行法人机构中,一些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未来银行业调整的重心是集中度的调整,要提高行业集中度从而起到防风险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以后主要调整的还是中小银行机构。这一点《报告》中也有体现,指出要着力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同样,殷剑峰认为保险业调整的过程和银行业差不多,也是需要调整集中度,让行业集中度提高。从《报告》对保险业稳健性评估结果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中小保险公司因治理不完善、基础投入不足、创新力较弱、缺乏自主渠道、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等问题,增长乏力。另外,过去几年经营比较激进的机构可能会逐渐退出。随着集中度提高,整个行业也将逐步回归本源。

此外,保险业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长期资金如何投资的问题。“因为在债券市场,保险机构也是主要的投资者,所以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风险,保险行业也会受到影响。但目前的情况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发达国家出现了债券零利率、负利率的现象,虽然现阶段中国的债券利率远远高于上述国家债券利率,但同样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威胁,长期来看中国债券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这就导致保险行业寻找合适的投资资产将成为一个难题。”殷剑峰说。

以国债代替地方债

基于以上的现状,有何应对措施?

殷剑峰认为,缓解地方财政风险,中央财政要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不能过多依靠地方财政。可以用期限长、利率低的国债,来替代高成本、期限短的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以国债作为吞吐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一则能降低政府债务负担,二则能建立人民币主权信用货币模式,为人民币成为关键储备货币铺路。为此,央行应该更多以国债作为吞吐货币的主要手段。

与此同时,还需要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经济不好,核心的问题是投资效率比较低,因此需要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同时提升财政投资效率,比如把钱投到加强职业培训、更多鼓励生育等方面,而不是盲目投资基建。”殷剑峰说。

具体到金融行业,殷剑峰表示,金融业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也是结构性改革。“目前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业中占的份额太高,但其实非银行金融机构要逐渐崛起才有助于防风险。这个过程中银行业机构自身也要调整。”

《报告》指出将持续推动监管改革,弥补监管短板。下一步要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着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等金融领域重点立法修法工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积极探索以存款保险为平台,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在殷剑峰看来,在上述“补短板”举措中,最迫在眉睫的是研究出台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未来中小金融机构如何退出?如何进行兼并重组?目前这些机制还不完善。这应该是接下来的重点。”


当下应高度关注地方财政风险——殷剑峰教授解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03

□实习记者 李林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战役。

11月25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结构性去杠杆,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将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结合,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殷剑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当下最值得关注的风险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地方财政风险不容小觑

《报告》指出,2018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总水平为249.4%,比2017年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应该说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已经稳定住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效。其中,居民部门快速加杠杆被遏制,企业杠杆率也比较稳定,民营企业杠杆率下降明显。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内部随着防风险各项措施的推出,行业内部融资增速大幅下降,同业融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殷剑峰说。

目前,仍有突出风险问题值得关注。《报告》认为,从国内看,经济运行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金融风险正在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演进趋势。其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规模大,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11月28日召开的金融委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在殷剑峰看来,当下稳增长的压力集中到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上,今年随着减税降费的措施进一步推进,导致税收减少。从支出方看,地方财政支出增速在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土地出让金作为稳定地方收入的动力也在下降。因此,当下应该高度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问题。

殷剑峰说:“将地方政府每年需偿债务与地方财政收入比较,2021年将进入偿债高峰,有的地方偿债率可能高达30%—50%。从统计指标看,经济越落后的地区财政压力越大,杠杆率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债务主要为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其主要购买人为金融机构。“所以应该警惕地方财政风险转化成金融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旦地方政府无法按时还本付息,一定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这也是防止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的应有之义。”殷剑峰说。

需要调整银行业保险业集中度

《报告》同时指出,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行业总体保持稳健运行。但与此同时,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承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下滑等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在银行方面,殷剑峰表示,过去10年银行业增长快,主要是中小银行增长快,这也导致银行业集中度大幅度下降。根据2010年和2016年的数据对比发现,2010年大型银行资产份额占比57%,到2016年下降了47%,增长快的主要就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对此他表示,目前中国有4000多家中小型银行法人机构,这4000多家银行法人机构中,一些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未来银行业调整的重心是集中度的调整,要提高行业集中度从而起到防风险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以后主要调整的还是中小银行机构。这一点《报告》中也有体现,指出要着力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同样,殷剑峰认为保险业调整的过程和银行业差不多,也是需要调整集中度,让行业集中度提高。从《报告》对保险业稳健性评估结果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中小保险公司因治理不完善、基础投入不足、创新力较弱、缺乏自主渠道、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等问题,增长乏力。另外,过去几年经营比较激进的机构可能会逐渐退出。随着集中度提高,整个行业也将逐步回归本源。

此外,保险业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长期资金如何投资的问题。“因为在债券市场,保险机构也是主要的投资者,所以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风险,保险行业也会受到影响。但目前的情况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发达国家出现了债券零利率、负利率的现象,虽然现阶段中国的债券利率远远高于上述国家债券利率,但同样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威胁,长期来看中国债券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这就导致保险行业寻找合适的投资资产将成为一个难题。”殷剑峰说。

以国债代替地方债

基于以上的现状,有何应对措施?

殷剑峰认为,缓解地方财政风险,中央财政要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不能过多依靠地方财政。可以用期限长、利率低的国债,来替代高成本、期限短的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以国债作为吞吐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一则能降低政府债务负担,二则能建立人民币主权信用货币模式,为人民币成为关键储备货币铺路。为此,央行应该更多以国债作为吞吐货币的主要手段。

与此同时,还需要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经济不好,核心的问题是投资效率比较低,因此需要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同时提升财政投资效率,比如把钱投到加强职业培训、更多鼓励生育等方面,而不是盲目投资基建。”殷剑峰说。

具体到金融行业,殷剑峰表示,金融业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也是结构性改革。“目前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业中占的份额太高,但其实非银行金融机构要逐渐崛起才有助于防风险。这个过程中银行业机构自身也要调整。”

《报告》指出将持续推动监管改革,弥补监管短板。下一步要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着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等金融领域重点立法修法工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积极探索以存款保险为平台,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在殷剑峰看来,在上述“补短板”举措中,最迫在眉睫的是研究出台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未来中小金融机构如何退出?如何进行兼并重组?目前这些机制还不完善。这应该是接下来的重点。”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