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李林鸾 记者 张爽
“我们今年‘双11’活动的销售额破了80万元! 第一次参与 ‘双11’就有这样的成绩,我很满意!”“双11”购物节刚过,四川木门茶叶公司总经理谭波就在微信上向记者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谭波的公司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黄粱村,这里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的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确保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是旺苍县面临的最大“考题”。
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方式,旺苍县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企业等多方发力,推出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这其中,谭波的木门茶业公司就成为重要的一环。
“ 政担银企户”降成本、防风险两手抓
12年前,谭波返乡创业。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深入到旺苍县,谭波的木门茶叶公司也参与其中。谭波告诉记者:“政府和银行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也应尽自己的一份力,发挥带动作用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7年,邮储银行旺苍县支行向木门茶叶公司发放了旺苍县第一笔“政担银企户”产业扶贫贷款150万元,通过帮扶贫困户种植茶苗、建茶园、安排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成功带动2个国家级贫困村、1个省级贫困村的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8人实现脱贫增收。同时,还解决了当地2000多户茶农原茶销售难的问题,人均年增收2000元,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20个,间接就业2000人。
“茶企要做大,就必须要进行土地流转,同时还需要建设茶叶加工厂等配套设施,邮储银行贷款支持对我们意义重大。”谭波表示,产业扶贫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企业每带动一个贫困户增收,就能享受10万元的低息贷款额度,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也让他在产业发展上更有信心了。
邮储银行旺苍县支行副行长刘德强介绍,支持谭波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政担银企户”模式,是广元市与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在2017年8月合作推出的,按照“政府+政策性担保+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五方联动,构建了财政激励金融、金融推动产业、产业带动扶贫的财金互动扶贫机制,有效化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开辟了精准扶贫新路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政担银企户’的方式可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这种模式对银行而言也能有效把控信贷风险,双赢的效果引来不少人借鉴、学习。” 刘德强说。
数据显示,“政担银企户”试点两年以来,累计为广元市75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银行贷款4.64亿元,减轻企业负担2679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000余户、2万余人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
银保联手创扶贫小额信贷“旺苍模式”
在扶贫工作中,金融支持往往是构建可持续脱贫机制中“活血” 的那一环。如何既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又帮助银行守好风险底线,旺苍县打出组合拳,推出扶贫小额信贷“旺苍模式”。
“2014年以来,旺苍县逐步形成了‘一授、两免、四优惠、四防控’的扶贫小额信贷方式,即评级授信指标体系;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利率、期限、贴息及结息优惠;风险补偿金、村级风险控制小组、村级风险互助金、保险风险防控机制。”旺苍县联社主任侯建介绍说。
据悉,该模式先后受到国家扶贫办、四川省的肯定,被财政部评为“最佳执行项目”;国际扶贫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访华团、亚非拉国家50余名司处级政府官员先后考察该县金融扶贫经验。
扶贫小额信贷“旺苍模式”之所以会受到多方面的肯定,正是因为该模式直击上述几大问题。
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旺苍县银行机构积极用好央行扶贫再贷款政策,有效解决扶贫小额信贷利润薄、成本“倒挂” 问题。为解决“怎样贷得到”的问题,科学制定贫困户诚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政府增信,提高农户评级授信比例和授信额度;银行则通过各种形式送金融知识下乡,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小额信贷的知晓度。为破解“如何用得好”的问题,充分发挥银行在资源、信息、人才、网络等方面优势,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门路,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
最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 “风险怎样控”的问题,该模式建立分险基金、互助资金、个人保险“三级防护”机制。设立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承担贷款损失的70%;建立村级风险互助资金,出现逾期时启动村级风险互助金代偿银行损失;鼓励贫困户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险等,为贫困户增信,为银行降低风险。
“扶贫小额信贷保险保费为每贷款1万元,主借款人保费16.6 元,家庭成员5 元,最高贷款5 万元。保险责任主借款人意外伤害身故残疾或重大疾病身故,家庭成员为意外伤害身故,保险赔款的第一顺序受益人为放贷银行。” 中国人寿旺苍县支公司总经理苟孟介绍,该县一系列保险产品的推出,让贫困户意外伤害死亡基本都有赔付,不仅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矛盾。“希望我们的经验能给其他相同情况的贫困地区以借鉴。”
“双基联动”发展惠农贷款
一方面是贫困户产业脱贫渴望贷款资金的支持,一方面是银行担心贷款清收困难,主动深挖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解决扶贫贷款发放的风控难题,也同样困扰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青海省大通县。
“国家的政策摆在那,我们想扶贫的心也非常急切,但是由于银行对基层农牧民了解不深,信息不对称,我们也确实担心贫困户的信用情况,不敢轻易发放。”青海大通农商银行副行长韩寿华说。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15年,青海省探索设计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新模式,让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下乡驻村、聘任部分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挂职支行副行长。通过这种双向交流,既发挥村委的信息优势,借助村委在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在贷款清收中发挥作用,又能有效打消银行对贷款风险的顾虑,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推动精准扶贫有效落地。
韩寿华介绍,大通农商行针对不同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对具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推出“幸福贷”,给予5万元以内的授信,期限3年;对“信用户” 推出“信用快捷贷”,授信额度为15万元以内;同时对能解决就业或带动发展的,给予50万元以内的临时授信。
大通县贫困户李东胜靠着贷款养牦牛实现了脱贫。两年来,他累计从大通农商银行贷款了20万元。他说,像自己这种情况,贷款原来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现在,不仅利息低,还能随贷随还,减轻了贷款的心理负担。曾经只能给别人打工的他,如今已经养了40多头牦牛,生活也有了希望。截至目前,“双基联动”工作已经覆盖大通县全县20个乡镇,累计合作发放贷款10万笔、 86.26亿元,现有余额2.6万笔、 31.72亿元。
“双基联动”模式的推广也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的信用建设。大通县已创建文明信用乡镇20个,文明信用村273个,文明信用户65787户,占全县的比例分别为100%,94%和77%。2018年大通县被授予市级“文明信用县”。
同时,金融知识进村入户的深度和广度更大了。驻村信贷员定期组织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金融政策法规,为村民讲解金融知识和贷款流程,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金融服务能力,而且唤醒了广大村民利用信贷融资杠杆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实习记者 李林鸾 记者 张爽
“我们今年‘双11’活动的销售额破了80万元! 第一次参与 ‘双11’就有这样的成绩,我很满意!”“双11”购物节刚过,四川木门茶叶公司总经理谭波就在微信上向记者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谭波的公司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黄粱村,这里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的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确保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是旺苍县面临的最大“考题”。
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方式,旺苍县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企业等多方发力,推出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这其中,谭波的木门茶业公司就成为重要的一环。
“ 政担银企户”降成本、防风险两手抓
12年前,谭波返乡创业。2017年,金融扶贫工作深入到旺苍县,谭波的木门茶叶公司也参与其中。谭波告诉记者:“政府和银行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也应尽自己的一份力,发挥带动作用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7年,邮储银行旺苍县支行向木门茶叶公司发放了旺苍县第一笔“政担银企户”产业扶贫贷款150万元,通过帮扶贫困户种植茶苗、建茶园、安排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成功带动2个国家级贫困村、1个省级贫困村的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8人实现脱贫增收。同时,还解决了当地2000多户茶农原茶销售难的问题,人均年增收2000元,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20个,间接就业2000人。
“茶企要做大,就必须要进行土地流转,同时还需要建设茶叶加工厂等配套设施,邮储银行贷款支持对我们意义重大。”谭波表示,产业扶贫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企业每带动一个贫困户增收,就能享受10万元的低息贷款额度,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也让他在产业发展上更有信心了。
邮储银行旺苍县支行副行长刘德强介绍,支持谭波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政担银企户”模式,是广元市与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在2017年8月合作推出的,按照“政府+政策性担保+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五方联动,构建了财政激励金融、金融推动产业、产业带动扶贫的财金互动扶贫机制,有效化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开辟了精准扶贫新路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政担银企户’的方式可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这种模式对银行而言也能有效把控信贷风险,双赢的效果引来不少人借鉴、学习。” 刘德强说。
数据显示,“政担银企户”试点两年以来,累计为广元市75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银行贷款4.64亿元,减轻企业负担2679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000余户、2万余人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
银保联手创扶贫小额信贷“旺苍模式”
在扶贫工作中,金融支持往往是构建可持续脱贫机制中“活血” 的那一环。如何既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又帮助银行守好风险底线,旺苍县打出组合拳,推出扶贫小额信贷“旺苍模式”。
“2014年以来,旺苍县逐步形成了‘一授、两免、四优惠、四防控’的扶贫小额信贷方式,即评级授信指标体系;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利率、期限、贴息及结息优惠;风险补偿金、村级风险控制小组、村级风险互助金、保险风险防控机制。”旺苍县联社主任侯建介绍说。
据悉,该模式先后受到国家扶贫办、四川省的肯定,被财政部评为“最佳执行项目”;国际扶贫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访华团、亚非拉国家50余名司处级政府官员先后考察该县金融扶贫经验。
扶贫小额信贷“旺苍模式”之所以会受到多方面的肯定,正是因为该模式直击上述几大问题。
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旺苍县银行机构积极用好央行扶贫再贷款政策,有效解决扶贫小额信贷利润薄、成本“倒挂” 问题。为解决“怎样贷得到”的问题,科学制定贫困户诚信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政府增信,提高农户评级授信比例和授信额度;银行则通过各种形式送金融知识下乡,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小额信贷的知晓度。为破解“如何用得好”的问题,充分发挥银行在资源、信息、人才、网络等方面优势,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门路,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
最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 “风险怎样控”的问题,该模式建立分险基金、互助资金、个人保险“三级防护”机制。设立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承担贷款损失的70%;建立村级风险互助资金,出现逾期时启动村级风险互助金代偿银行损失;鼓励贫困户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险等,为贫困户增信,为银行降低风险。
“扶贫小额信贷保险保费为每贷款1万元,主借款人保费16.6 元,家庭成员5 元,最高贷款5 万元。保险责任主借款人意外伤害身故残疾或重大疾病身故,家庭成员为意外伤害身故,保险赔款的第一顺序受益人为放贷银行。” 中国人寿旺苍县支公司总经理苟孟介绍,该县一系列保险产品的推出,让贫困户意外伤害死亡基本都有赔付,不仅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矛盾。“希望我们的经验能给其他相同情况的贫困地区以借鉴。”
“双基联动”发展惠农贷款
一方面是贫困户产业脱贫渴望贷款资金的支持,一方面是银行担心贷款清收困难,主动深挖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解决扶贫贷款发放的风控难题,也同样困扰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青海省大通县。
“国家的政策摆在那,我们想扶贫的心也非常急切,但是由于银行对基层农牧民了解不深,信息不对称,我们也确实担心贫困户的信用情况,不敢轻易发放。”青海大通农商银行副行长韩寿华说。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15年,青海省探索设计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新模式,让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下乡驻村、聘任部分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挂职支行副行长。通过这种双向交流,既发挥村委的信息优势,借助村委在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在贷款清收中发挥作用,又能有效打消银行对贷款风险的顾虑,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推动精准扶贫有效落地。
韩寿华介绍,大通农商行针对不同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对具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推出“幸福贷”,给予5万元以内的授信,期限3年;对“信用户” 推出“信用快捷贷”,授信额度为15万元以内;同时对能解决就业或带动发展的,给予50万元以内的临时授信。
大通县贫困户李东胜靠着贷款养牦牛实现了脱贫。两年来,他累计从大通农商银行贷款了20万元。他说,像自己这种情况,贷款原来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是现在,不仅利息低,还能随贷随还,减轻了贷款的心理负担。曾经只能给别人打工的他,如今已经养了40多头牦牛,生活也有了希望。截至目前,“双基联动”工作已经覆盖大通县全县20个乡镇,累计合作发放贷款10万笔、 86.26亿元,现有余额2.6万笔、 31.72亿元。
“双基联动”模式的推广也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的信用建设。大通县已创建文明信用乡镇20个,文明信用村273个,文明信用户65787户,占全县的比例分别为100%,94%和77%。2018年大通县被授予市级“文明信用县”。
同时,金融知识进村入户的深度和广度更大了。驻村信贷员定期组织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金融政策法规,为村民讲解金融知识和贷款流程,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金融服务能力,而且唤醒了广大村民利用信贷融资杠杆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