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小银行风险整体可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解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发布时间:2019-12-04 10:36:2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李林鸾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相关问题受到持续关注。央行在11月25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随后,金融委召开第十次会议指出,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我国中小银行目前风险水平如何?存在哪些风险点?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就此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过于夸大,目前风险总体可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施策,做到“精准拆弹”。

中小银行风险整体可控

 “必须要承认的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包括中小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金融业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和挑战。”曾刚说。

在曾刚看来,这个风险和挑战的成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比如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会给银行带来风险,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对金融层面产生影响;也有内部因素,比如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层面存在不足,导致了金融脱实向虚、公司治理失当等问题,导致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累积。以上原因共同造成了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整个银行业,包括中小银行在内,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但曾刚强调,不能过于夸大这种风险。《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虽然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但目前来看,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曾刚认为,一方面,从银行自身资本积累来看,目前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保持良好;同时,在前期不良贷款得到充分暴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银行的拨备状况仍保持在监管要求的水平之上。另一方面,从银行业的利润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银行的经营利润增长相对稳健,这也给银行消化风险提供了长期的支撑,成为源源不断化解风险的能力。

中小银行风险来自三方面

曾刚分析认为,目前不同类型的银行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类是实体经济运行产生的信用风险。由于经济运行仍处于结构调整和下行周期,企业经营失败、破产倒闭带来的信用风险客观存在,是当下银行业形成不良压力的主要来源。虽然不同的银行所处的经济区域不同、发展存在差异,情况会有一些分化,但总体趋势大体一致,即经济下行时信用风险上升。

第二类是少数中小银行前期不理性扩张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过去一段时间,少数中小银行出于对规模的过度偏好,利用同业业务、资管业务等影子银行业务,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资产规模、利润等指标的非正常扩张,埋下了流动性风险隐患。“在金融市场融资环境出现整体变化,或者由于特定风险事件导致信用分层的情况下,这类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就会比较突出,这是前期不理性扩张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曾刚说。

第三类是个别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出现了重大风险。曾刚表示:“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重要的风险来源。目前来看,在个案的风险事件当中,既有大股东控制导致的问题,也有银行内部人控制导致的问题。公司治理失败对机构产生的影响,往往比前面两类风险更严重,这也是监管部门大力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监管力度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曾刚看来,目前更应该关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问题。不过,曾刚也认为,在现实中,公司治理层面出现重大风险的机构仍是个别现象,其所对应的处置模式也不具普遍性。

对不同风险“精准拆弹”

今年5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依法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除包商银行外,恒丰银行得以改革重组,锦州银行引入了战略投资者。从今年的情况看,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有序推进,且采取了市场化的处置方式,处置过程积极稳妥,有助于将风险的传染性和对市场情绪的冲击降到最低,维护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果断实施接管发挥了及时“止血”作用,避免了包商银行风险进一步恶化。存款保险基金出资、央行提供资金支持,以收购大额债权方式处置包商银行风险,是较为稳妥的处置方式,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客户合法权益,避免了客户挤兑和风险向众多交易对手扩散,又依法依规打破了刚性兑付,实现对部分机构激进行为的纠偏,进而强化市场纪律。同时,央行适时适度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及时稳定了市场信心,有效遏制了包商银行风险向其他中小金融机构蔓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不同风险,监管部门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方法,兼顾了风险处置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多重需要。原则上,必须根据机构不同情况、风险大小、影响范围、风险特征等分类施策。”曾刚认为,从未来看,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可能是中小银行进行风险化解更为适合的方式。

对于如何防止处置单个机构时出现风险外溢的情况,曾刚表示,构建金融“安全网”至关重要,而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则是“安全网”的核心。从国际经验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在长期内,会有助于提升存款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有效阻止个体风险的传染和升级,以确保风险处置过程中的金融稳定。当然,要让存款保险制度发挥更好的作用,还需要对公众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让公众更为准确地认识到这张“安全网”的价值和意义。


中小银行风险整体可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解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04

□实习记者 李林鸾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相关问题受到持续关注。央行在11月25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随后,金融委召开第十次会议指出,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我国中小银行目前风险水平如何?存在哪些风险点?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就此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过于夸大,目前风险总体可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施策,做到“精准拆弹”。

中小银行风险整体可控

 “必须要承认的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包括中小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金融业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和挑战。”曾刚说。

在曾刚看来,这个风险和挑战的成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比如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会给银行带来风险,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对金融层面产生影响;也有内部因素,比如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层面存在不足,导致了金融脱实向虚、公司治理失当等问题,导致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累积。以上原因共同造成了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整个银行业,包括中小银行在内,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但曾刚强调,不能过于夸大这种风险。《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已经暴露的金融风险正得到有序处置,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虽然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但目前来看,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曾刚认为,一方面,从银行自身资本积累来看,目前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保持良好;同时,在前期不良贷款得到充分暴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银行的拨备状况仍保持在监管要求的水平之上。另一方面,从银行业的利润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银行的经营利润增长相对稳健,这也给银行消化风险提供了长期的支撑,成为源源不断化解风险的能力。

中小银行风险来自三方面

曾刚分析认为,目前不同类型的银行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类是实体经济运行产生的信用风险。由于经济运行仍处于结构调整和下行周期,企业经营失败、破产倒闭带来的信用风险客观存在,是当下银行业形成不良压力的主要来源。虽然不同的银行所处的经济区域不同、发展存在差异,情况会有一些分化,但总体趋势大体一致,即经济下行时信用风险上升。

第二类是少数中小银行前期不理性扩张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过去一段时间,少数中小银行出于对规模的过度偏好,利用同业业务、资管业务等影子银行业务,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资产规模、利润等指标的非正常扩张,埋下了流动性风险隐患。“在金融市场融资环境出现整体变化,或者由于特定风险事件导致信用分层的情况下,这类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就会比较突出,这是前期不理性扩张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曾刚说。

第三类是个别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出现了重大风险。曾刚表示:“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重要的风险来源。目前来看,在个案的风险事件当中,既有大股东控制导致的问题,也有银行内部人控制导致的问题。公司治理失败对机构产生的影响,往往比前面两类风险更严重,这也是监管部门大力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监管力度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曾刚看来,目前更应该关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问题。不过,曾刚也认为,在现实中,公司治理层面出现重大风险的机构仍是个别现象,其所对应的处置模式也不具普遍性。

对不同风险“精准拆弹”

今年5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依法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除包商银行外,恒丰银行得以改革重组,锦州银行引入了战略投资者。从今年的情况看,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有序推进,且采取了市场化的处置方式,处置过程积极稳妥,有助于将风险的传染性和对市场情绪的冲击降到最低,维护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果断实施接管发挥了及时“止血”作用,避免了包商银行风险进一步恶化。存款保险基金出资、央行提供资金支持,以收购大额债权方式处置包商银行风险,是较为稳妥的处置方式,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客户合法权益,避免了客户挤兑和风险向众多交易对手扩散,又依法依规打破了刚性兑付,实现对部分机构激进行为的纠偏,进而强化市场纪律。同时,央行适时适度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及时稳定了市场信心,有效遏制了包商银行风险向其他中小金融机构蔓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不同风险,监管部门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方法,兼顾了风险处置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多重需要。原则上,必须根据机构不同情况、风险大小、影响范围、风险特征等分类施策。”曾刚认为,从未来看,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可能是中小银行进行风险化解更为适合的方式。

对于如何防止处置单个机构时出现风险外溢的情况,曾刚表示,构建金融“安全网”至关重要,而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则是“安全网”的核心。从国际经验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在长期内,会有助于提升存款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有效阻止个体风险的传染和升级,以确保风险处置过程中的金融稳定。当然,要让存款保险制度发挥更好的作用,还需要对公众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让公众更为准确地认识到这张“安全网”的价值和意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