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小波
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柚商贷”、“陈皮贷”等与市场发展接轨的多样化信贷产品,近7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超过100万户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存款、贷款、结算和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这是2017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农合机构改革以来,广东农合机构坚守定位、深耕县域农村、服务实体经济交出的新成绩单,展现了新一轮改革后积极服务经济社会所迸发出的崭新面貌。
据广东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广东农合机构实际不良率压降超过6个百分点;已改制农信社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提升8.8个、79.9个百分点。农合机构资本净额大幅增长33.71%至2868亿元,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新增可贷资金超4000亿元。截至目前,广东省(不含深圳,下同)74家农商行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幅近20%,为广东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定位+主业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一方面,始终坚持农合机构“支农支小”定位不变,监管部门制定了“坚守定位”特色考核指标,指导机构制定支农支小达标规划,督导机构持续落实。另一方面,在持续化解农合机构风险的基础上,细化部分监管指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释放机构信贷投放潜力。
在监管引导下,农合机构深耕细作,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据记者了解,广东农合机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974亿元、7403亿元,总量稳居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近一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比2018年下降,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服务小微、民营企业取得长足进步。
农合机构的“初心”就是做好支农惠农和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农合机构资产总额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5,而涉农贷款比重超过1/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75亿元,比年初增长11.23%,支农基础坚如磐石。为切实做好支农惠农,农合机构还依托地区龙头产业,积极创新产品服务。
“柚农宝”“柚商贷”是梅州农商行创新推出的服务“三农”信贷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188户柚农发放1.24亿元贷款,有力推动梅州金柚产业发展。
“研发贷”、“科技企业贷款”、“四位一体”技改贷融资平台业务等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产品,是广东各农合机构结合当地特点推出的针对性信贷服务,有力支持了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为便利农村地区,广东农合机构累计布放了1.74万台自动柜员机,设立5250个助农取款点,交易金额累计达2.5亿元,基本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县域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及便利性持续增强。
此外,农合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占全省比重近60%,有效缓解贫困户发展生产缺少启动资金问题,有力发挥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作用。
通过深耕大农村,坚持支农支小,广东农合机构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引制+引智” 增强内功焕发生机
人才和机制是一家银行行稳致远的基础。在监管工作中,广东银保监局始终抓住“人”和“机制”两个内核,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管住“关键少数”,重塑“关键机制”,助力农合机构焕发生机。
对于高管这个“关键少数”,完善从准入把关、履职过程监管和监管问责的全流程制度,通过管住“人”,加强农合机构班子建设,带动管住业务和风险,同时形成监管闭环。
对于“关键机制”,则重点抓住信贷业务“牛鼻子”,指导省联社制定农合机构信贷审批独立履职制度、信贷风险前置审核制度、贷款集中度超标问题“零容忍”制度。在肇庆、河源、阳江等8家农合机构试点推行“阳光信贷”,对外开展“公开透明、阳光办贷”,提升信贷服务,对内开展“流程、制度、人员、系统”四项信贷基础达标工作,引入专家匿名评审机制,杜绝人为不当干预信贷业务,让一切信贷流程都置于阳光之下。
同时,引导珠三角地区优质农商行“以强带弱”,不仅直接注资,更注重帮助改制机构“引制+引智”,彻底实现“换汤换药”,推动可持续发展,弥合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短板。
一方面,通过引入广州、东莞、顺德、南海等农商行定向帮扶控股粤东西北部分农合机构,实现省内农合机构“强帮弱”,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机构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变革管理方式,根治“积弱”顽疾,优质农商行母行输出资本的同时,更向其控股银行输出理念、经验、制度、技术和人才,优化业务发展策略,再构体制机制,确保坚守定位、发展错位、转型到位。
据记者从广东银保监局了解,广东优质农商行向被帮扶机构派驻管理团队,在被帮扶机构驻点半年至两年不等,有效介入被帮扶机构管理,移植合规理念,打造合规银行。在上述潮州、湛江农合机构改制之初,广州、东莞农商行派出项目组深入开展工作,派出管理团队常驻,推荐人员在帮扶机构任职,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科技赋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不仅在人才和管理上看齐先进银行业机构,农合机构在科技赋能方面也在不断加速追赶、实现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在广东农合机构中日趋普及,首款全线上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悦农e贷”,通过打造线上应用系统、改造手机银行端、建立大数据风控体系等一系列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实现客户资源快速引流、在线申贷快速获批。至今,上线农合机构数量达到84家,占比96%,合计导入“白名单”用户82.43万户,授信总额181.68亿元;客户在线申贷最快只需1分钟,体验满意感大幅提升。
“现在再看广东的农合机构,旧貌变新颜,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广东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农合机构不忘初心,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大文章,通过从内生到外在的全方位改革,内部发展活力和外部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巩固。
□记者 王小波
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柚商贷”、“陈皮贷”等与市场发展接轨的多样化信贷产品,近7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超过100万户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存款、贷款、结算和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这是2017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农合机构改革以来,广东农合机构坚守定位、深耕县域农村、服务实体经济交出的新成绩单,展现了新一轮改革后积极服务经济社会所迸发出的崭新面貌。
据广东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广东农合机构实际不良率压降超过6个百分点;已改制农信社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提升8.8个、79.9个百分点。农合机构资本净额大幅增长33.71%至2868亿元,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新增可贷资金超4000亿元。截至目前,广东省(不含深圳,下同)74家农商行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年均增幅近20%,为广东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定位+主业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一方面,始终坚持农合机构“支农支小”定位不变,监管部门制定了“坚守定位”特色考核指标,指导机构制定支农支小达标规划,督导机构持续落实。另一方面,在持续化解农合机构风险的基础上,细化部分监管指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释放机构信贷投放潜力。
在监管引导下,农合机构深耕细作,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据记者了解,广东农合机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974亿元、7403亿元,总量稳居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近一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比2018年下降,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服务小微、民营企业取得长足进步。
农合机构的“初心”就是做好支农惠农和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农合机构资产总额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5,而涉农贷款比重超过1/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75亿元,比年初增长11.23%,支农基础坚如磐石。为切实做好支农惠农,农合机构还依托地区龙头产业,积极创新产品服务。
“柚农宝”“柚商贷”是梅州农商行创新推出的服务“三农”信贷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188户柚农发放1.24亿元贷款,有力推动梅州金柚产业发展。
“研发贷”、“科技企业贷款”、“四位一体”技改贷融资平台业务等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产品,是广东各农合机构结合当地特点推出的针对性信贷服务,有力支持了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为便利农村地区,广东农合机构累计布放了1.74万台自动柜员机,设立5250个助农取款点,交易金额累计达2.5亿元,基本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县域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及便利性持续增强。
此外,农合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占全省比重近60%,有效缓解贫困户发展生产缺少启动资金问题,有力发挥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作用。
通过深耕大农村,坚持支农支小,广东农合机构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引制+引智” 增强内功焕发生机
人才和机制是一家银行行稳致远的基础。在监管工作中,广东银保监局始终抓住“人”和“机制”两个内核,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管住“关键少数”,重塑“关键机制”,助力农合机构焕发生机。
对于高管这个“关键少数”,完善从准入把关、履职过程监管和监管问责的全流程制度,通过管住“人”,加强农合机构班子建设,带动管住业务和风险,同时形成监管闭环。
对于“关键机制”,则重点抓住信贷业务“牛鼻子”,指导省联社制定农合机构信贷审批独立履职制度、信贷风险前置审核制度、贷款集中度超标问题“零容忍”制度。在肇庆、河源、阳江等8家农合机构试点推行“阳光信贷”,对外开展“公开透明、阳光办贷”,提升信贷服务,对内开展“流程、制度、人员、系统”四项信贷基础达标工作,引入专家匿名评审机制,杜绝人为不当干预信贷业务,让一切信贷流程都置于阳光之下。
同时,引导珠三角地区优质农商行“以强带弱”,不仅直接注资,更注重帮助改制机构“引制+引智”,彻底实现“换汤换药”,推动可持续发展,弥合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短板。
一方面,通过引入广州、东莞、顺德、南海等农商行定向帮扶控股粤东西北部分农合机构,实现省内农合机构“强帮弱”,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机构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变革管理方式,根治“积弱”顽疾,优质农商行母行输出资本的同时,更向其控股银行输出理念、经验、制度、技术和人才,优化业务发展策略,再构体制机制,确保坚守定位、发展错位、转型到位。
据记者从广东银保监局了解,广东优质农商行向被帮扶机构派驻管理团队,在被帮扶机构驻点半年至两年不等,有效介入被帮扶机构管理,移植合规理念,打造合规银行。在上述潮州、湛江农合机构改制之初,广州、东莞农商行派出项目组深入开展工作,派出管理团队常驻,推荐人员在帮扶机构任职,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科技赋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不仅在人才和管理上看齐先进银行业机构,农合机构在科技赋能方面也在不断加速追赶、实现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在广东农合机构中日趋普及,首款全线上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悦农e贷”,通过打造线上应用系统、改造手机银行端、建立大数据风控体系等一系列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实现客户资源快速引流、在线申贷快速获批。至今,上线农合机构数量达到84家,占比96%,合计导入“白名单”用户82.43万户,授信总额181.68亿元;客户在线申贷最快只需1分钟,体验满意感大幅提升。
“现在再看广东的农合机构,旧貌变新颜,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广东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农合机构不忘初心,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大文章,通过从内生到外在的全方位改革,内部发展活力和外部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