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北京:“组合拳”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

发布时间:2020-01-03 08:57:0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黄明明

近年来,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假借保险机构名义,诱导保险消费者通过办理退保或保单贷款获取资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致使消费者失去保险保障。理财公司一旦“爆雷”或“跑路”,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长。

2019年以来,此类风险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北京银保监局人身险处处长孟彦君总结此类风险的基本特点:一是以储蓄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单持有人为特定目标;二是以“高额收益”为诱饵;三是假借保险机构及其销售、客服等从业人员名义邀约客户;四是以套取资金、转购非法理财产品为最终目的;五是最终结果为消费者资金损失。

“每年年末岁初都是资金案件高发期”,孟彦君提醒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规避风险。

第三方理财公司劝客户退保

2019年以来,恶意退保的不法行为在全国各地冒头,多地监管部门、协会对于全额退保发布的风险提示。

广东银保监局发布了“代理退保”的相关风险提示,提示保险消费者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保单信息。海南银保监局、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湖南省保险行业协会、广东省珠海市保险行业协会也都发出类似的风险提示。为防范“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骗局,珠海保协亦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在北京,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以提供保单服务或赠送礼品为由电话邀约保险客户,劝说客户办理退保并购买“高额收益”P2P等金融产品的现象也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2019年10月30日,某保险公司客户张女士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邀约客户持保单前往对方公司办理“利息补偿”或“红利升级”业务。随后接到短信提醒客户“预约成功”、“需携带有效保单、身份证到公司办理分红核算业务”。

客户按照短信通知地址前往该公司办公地点。接待人员称该公司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办理保单 “红利提升”、“利息补偿”业务。

保险公司接到客户反映上述情况后,立即向北京银保监局报告,第一时间按照北京银保监局指导进行客户风险提示、风险排查,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该案件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北京银保监局人身险处处长孟彦君介绍说,目前,北京银保监局已接到23家辖内保险机构反映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以“红利升级”、“利息补偿”等名义邀约客户退保并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的情况,涉及34家第三方理财公司。

离职营销员客户信息管理亟待加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保险营销员(在职期间或离职后)利用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诱导保险消费者进行保单贷款或办理退保,获取资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

例如,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李某离职后进入某P2P理财公司,向原有保险客户推荐该P2P公司理财产品,欺骗客户该理财产品为所在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并以高收益诱导客户办理保单贷款、获取资金购买该理财产品。

后该第三方理财公司爆雷,无法兑付投资者资金,保险消费者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该P2P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消费者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长。

孟彦君介绍,北京银保监局已经接到31件反映保险营销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举报案件,占保险类举报案件的22.3%。行业还发生了2起保险从业人员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司法案件,甚至有保险公司退休高管涉案的情形。

为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银保监局坚持个案查处与全面风险提示相结合,一是对31件举报事项逐案调查、严肃处理;二是指导机构协助消费者及时报案,充分发挥警保联动作用,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向消费者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保障功能,谨慎办理退保或保单贷款,警惕不法机构“高收益”骗局。

下一步,北京银保监局还将就规范保险机构离职人员客户信息管理、加强孤儿保单服务等方面出台制度,加大各机构风险防控经验交流分享,持续治理风险。

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

上述不法行为不仅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失,而且对于行业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及时调整风险判断,将上述问题列入阶段性重点风险之一,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要求保险机构履行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制度织密监管网底等打出“组合拳”,综合治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多措并举防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风险跨行业传递。

北京银保监局组织辖内69家人身险公司、52家财产险公司和560余家专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发现34家保险机构存在风险隐患。目前已对相关机构开展现场、非现场督导和风险提示,并对3家机构采取监管措施。

在总结风险问题的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从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严格队伍管理、强化日常风险排查、开展客户风险提示、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和妥善处置风险等六大方面对保险机构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公司切实履行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严防风险跨行业传递。

据介绍,北京银保监局已经完善制度织密风险防范的监管网底。一是重申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风险和非法集资风险列入重点关注范围;二是实施监管联动,与其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治理非法集资风险;三是利用营销员警示信息系统,督促公司将涉案人员加入从业人员警示名单,强化保险从业人员风险防范;四是统筹从业人员监管、机构监管、内控监管和高管监管,对涉案人员业内任职或晋升进行限制。

目前,北京保险行业已形成风险防控合力。各保险机构积极履行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切实维护自身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统计,2019年保险行业主动向社会公众提示风险82次,开展内部宣导和培训523次,开展定期排查97次,新建或修订制度65个,制定应急预案74个。2018年至今,行业防止或挽回2843名投保人的退保损失,涉及保单5261张,防止或挽回损失5.63亿元。


北京:“组合拳”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03

□记者 黄明明

近年来,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假借保险机构名义,诱导保险消费者通过办理退保或保单贷款获取资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致使消费者失去保险保障。理财公司一旦“爆雷”或“跑路”,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长。

2019年以来,此类风险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北京银保监局人身险处处长孟彦君总结此类风险的基本特点:一是以储蓄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单持有人为特定目标;二是以“高额收益”为诱饵;三是假借保险机构及其销售、客服等从业人员名义邀约客户;四是以套取资金、转购非法理财产品为最终目的;五是最终结果为消费者资金损失。

“每年年末岁初都是资金案件高发期”,孟彦君提醒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规避风险。

第三方理财公司劝客户退保

2019年以来,恶意退保的不法行为在全国各地冒头,多地监管部门、协会对于全额退保发布的风险提示。

广东银保监局发布了“代理退保”的相关风险提示,提示保险消费者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保单信息。海南银保监局、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湖南省保险行业协会、广东省珠海市保险行业协会也都发出类似的风险提示。为防范“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骗局,珠海保协亦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在北京,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以提供保单服务或赠送礼品为由电话邀约保险客户,劝说客户办理退保并购买“高额收益”P2P等金融产品的现象也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2019年10月30日,某保险公司客户张女士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邀约客户持保单前往对方公司办理“利息补偿”或“红利升级”业务。随后接到短信提醒客户“预约成功”、“需携带有效保单、身份证到公司办理分红核算业务”。

客户按照短信通知地址前往该公司办公地点。接待人员称该公司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办理保单 “红利提升”、“利息补偿”业务。

保险公司接到客户反映上述情况后,立即向北京银保监局报告,第一时间按照北京银保监局指导进行客户风险提示、风险排查,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该案件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北京银保监局人身险处处长孟彦君介绍说,目前,北京银保监局已接到23家辖内保险机构反映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以“红利升级”、“利息补偿”等名义邀约客户退保并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的情况,涉及34家第三方理财公司。

离职营销员客户信息管理亟待加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保险营销员(在职期间或离职后)利用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诱导保险消费者进行保单贷款或办理退保,获取资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

例如,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李某离职后进入某P2P理财公司,向原有保险客户推荐该P2P公司理财产品,欺骗客户该理财产品为所在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并以高收益诱导客户办理保单贷款、获取资金购买该理财产品。

后该第三方理财公司爆雷,无法兑付投资者资金,保险消费者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该P2P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消费者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长。

孟彦君介绍,北京银保监局已经接到31件反映保险营销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举报案件,占保险类举报案件的22.3%。行业还发生了2起保险从业人员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司法案件,甚至有保险公司退休高管涉案的情形。

为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银保监局坚持个案查处与全面风险提示相结合,一是对31件举报事项逐案调查、严肃处理;二是指导机构协助消费者及时报案,充分发挥警保联动作用,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向消费者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保障功能,谨慎办理退保或保单贷款,警惕不法机构“高收益”骗局。

下一步,北京银保监局还将就规范保险机构离职人员客户信息管理、加强孤儿保单服务等方面出台制度,加大各机构风险防控经验交流分享,持续治理风险。

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

上述不法行为不仅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失,而且对于行业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及时调整风险判断,将上述问题列入阶段性重点风险之一,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要求保险机构履行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制度织密监管网底等打出“组合拳”,综合治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多措并举防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风险跨行业传递。

北京银保监局组织辖内69家人身险公司、52家财产险公司和560余家专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发现34家保险机构存在风险隐患。目前已对相关机构开展现场、非现场督导和风险提示,并对3家机构采取监管措施。

在总结风险问题的基础上,北京银保监局从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严格队伍管理、强化日常风险排查、开展客户风险提示、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和妥善处置风险等六大方面对保险机构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公司切实履行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严防风险跨行业传递。

据介绍,北京银保监局已经完善制度织密风险防范的监管网底。一是重申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风险和非法集资风险列入重点关注范围;二是实施监管联动,与其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治理非法集资风险;三是利用营销员警示信息系统,督促公司将涉案人员加入从业人员警示名单,强化保险从业人员风险防范;四是统筹从业人员监管、机构监管、内控监管和高管监管,对涉案人员业内任职或晋升进行限制。

目前,北京保险行业已形成风险防控合力。各保险机构积极履行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切实维护自身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统计,2019年保险行业主动向社会公众提示风险82次,开展内部宣导和培训523次,开展定期排查97次,新建或修订制度65个,制定应急预案74个。2018年至今,行业防止或挽回2843名投保人的退保损失,涉及保单5261张,防止或挽回损失5.63亿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