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爽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分别于2019年12月5日和12月10日在北京和上海召开。会议就2019年以来人身险业务、财产险业务以及资金运用领域的形势与风险进行了研讨。
保险市场整体运行稳健
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1-11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21%至27818.59亿元,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同比增长8.84%至8233.28亿元。从结构来看,健康险较快增长,保费占比上升;个代渠道仍为人身险第一大销售渠道。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和投资收益增加,人身险行业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近150%。
财产险行业保费规模增速放缓。2019年1-11月,原保费收入11801.59亿元,同比增长11.0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车险保费占比、综合成本率和费用率均同比下降,赔付率有所上升。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和承保端盈利,财产险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平稳增长,资金配置结构整体保持稳定,资金运用收益率同比上升。流动性资产、债券投资占比下降,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上升,其他投资占比与年初相比基本持平。
近年同期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情况
人身险业务:短期健康险承保亏损 数据积累不足
健康险业务面临经营风险。近年来,健康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1-11月,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9.76%。健康险市场存在的局部非理性竞争加剧、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突出、长期健康险赔付率走高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会上,专家提示以下风险也应引起重视:一是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攀升、承保亏损。其中,财产险公司承保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亏损原因包括局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逆选择严重、核保宽松、风险数据缺乏、精算假设不严谨等。二是财产险公司适应健康险新规面临挑战。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提出更高要求。总体来看,财产险公司健康险经营能力较人身险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在风险管控、精算定价、科技创新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三是部分公司面临健康险数据结构化程度低、数据质量差、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多位专家指出,部分公司缺乏风险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核保、定价技术薄弱,过于依赖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的系统开发、理赔服务等方面支持,长远发展驱动力不足,需警惕未来中介机构凭借数据资源形成垄断优势,削弱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专业化基础和能力(见图)。
专家建议:一是保险公司应踏实做好数据积累和数据建设工作,加强自身核保和定价能力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健康产业生态融合。健康险新规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险企应把握机遇,深度挖掘消费者健康服务需求,加大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驱动健康险从“被动理赔”向“全周期健康管理”转变。三是加强与医疗机构数据共享。保险公司与医疗健康产业服务方的融合尚处于初期,应加速推进行业层面与医疗机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发病风险,增强精准定价和控费能力,加大产品服务供给和商业模式创新。
对长寿风险认识不足。长寿风险具有隐蔽性强、可逆性低、影响规模大等特点。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给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年金产品负债成本增加、责任准备金计提不足等风险。从公司层面来看,部分公司对长寿风险认识不足,在产品设计时未做充分预估或重点防范。从行业层面来看,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缺乏符合人民群众养老需求的高品质养老产品,难以应对社会整体面临的长寿风险。
财产险业务:部分险种赔付率攀升
保证保险赔付率上升。一是受到经济形势影响,个人还款能力下降,出现逾期和借新还旧等情况,进而影响个人消费类保证保险。二是随着网贷监管政策收紧,加快了P2P类平台风险暴露,并将风险传导至保险公司,相关信用保证保险赔付案件增加。
专家认为,保证保险暴雷事件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经营者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可采取适当放缓保费增速、对风险较大或保险金额较高的企业保单严格把控、对个人消费类保证险产品严格审贷和强化追偿等方式有效控制信用保证保险风险。
养殖险承保亏损严重。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1-11月,养殖险综合赔付率高企,是财产险的主要亏损险种。专家认为,从微观层面来看,保险公司吸取此次经验教训,未来承保新业务将更加谨慎。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国家强有力的调控和支持下,未来两三年养殖险赔付率将逐步回到正常水平,长期风险可控。
车险业务潜藏数据失真风险。在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叠加车险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从统计数据结果来看,车险综合赔付率上升,综合费用率下降,费率和费用报行合一改善较为明显。2019年1-11月,车险综合赔付率同比上升,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有的专家认为,当前车险或存在潜藏数据失真的风险,如将前端费用转嫁至理赔成本、费用延迟入账等问题。长远来看,数据失真对保险费率的厘定产生不利影响。专家建议明确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规划,使保险公司在改革进程中有合理的预期和把握。
此外,财产险公司流动性压力加大。2019年1-11月,半数财产险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专家认为,当前财产险公司流动性压力加大主要受以下方面影响: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险种保费增速下滑,甚至出现萎缩。二是2019年部分地区车险提前续保时间从90天缩短为30天,保费流入较之前有所延迟。三是理赔服务效率提高,加速了赔付的现金流出。四是互联网平台销售的保单存在分期付款现象,减少了保险公司当期保费流入。2019年1-11月,财产险行业应收保费大幅增长。
资金运用: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问题突出
在长期利率下行、信用环境严峻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多重风险交织,资产负债错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值得重点关注。
资产负债错配风险。资产负债错配是人身险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人身险行业负债久期12.33年,资产久期5.77年,错配突出,个别中小机构资产负债期限严重错配,少数机构现金流入净额为负。在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下,行业普遍面临利差损风险,对保险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根据专家测算,投资收益率每下降1%,对利润的影响相当于保费收入下降6%-7%。同时,长久期优质资产稀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难度加大。
专家建议,行业层面,一是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压力测试工具,引导行业切实重视资产负债匹配问题。二是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研发更多长久期品种。公司层面,负债端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引导保险产品向保守方向调整;资产端拉长久期,适度降低流动性,提高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和非标产品的配置比例;或合理提高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
信用风险。在经济转型、去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叠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攀升,保险公司持仓债券及非标产品信用风险进一步暴露。少数公司投资债券、债权计划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违约事件,个别保险集团控股的资管公司和基金公司投资债券也出现违约事件。防范信用风险成为行业重要关注点。
专家建议,行业层面,一是建立信用产品风险评价体系,分析行业固定收益类资产信用敞口,并从压力测试角度建立一整套管控行业减值风险的系统。二是非标产品信用风险敞口较大,建议定期进行全行业排查。三是当前保险行业对于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处置手段相对缺乏,建议借鉴银行业建立拨备机制的监管经验,从技术角度丰富防范保险业信用风险的缓释工具。公司层面,一是严格落实偿二代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把保险资金更多配置到风险因子较低的资产和基础资产明晰的产品上,以更准确地度量信用风险。二是建立独立的内部评级体制,加强内部评级,不仅关注主体资质,更要关注底层资产和产品交易结构。三是依靠科技力量,通过债券违约预警系统和模型,提前识别和预防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2019年以来内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短期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叠加长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导致股票市场结构性波动加大,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加大。行业“二八效应”明显,中小公司负债成本较高削弱投资策略有效性。专家认为,明年权益市场向好,但风险不容忽视,未来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此外,需重点关注会计准则变更给权益类投资收益波动性带来的影响,做好平稳过渡。
此外,专家提到公司治理风险是诸多风险产生的根源。部分公司的股权变动凸显出业绩承压、经营困难等问题,股权结构不稳定带来人事频繁变动。个别公司股东之间、股东和高管之间、高管和高管之间无序纷争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发展。
□记者 张爽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分别于2019年12月5日和12月10日在北京和上海召开。会议就2019年以来人身险业务、财产险业务以及资金运用领域的形势与风险进行了研讨。
保险市场整体运行稳健
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1-11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21%至27818.59亿元,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同比增长8.84%至8233.28亿元。从结构来看,健康险较快增长,保费占比上升;个代渠道仍为人身险第一大销售渠道。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和投资收益增加,人身险行业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近150%。
财产险行业保费规模增速放缓。2019年1-11月,原保费收入11801.59亿元,同比增长11.0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车险保费占比、综合成本率和费用率均同比下降,赔付率有所上升。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和承保端盈利,财产险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平稳增长,资金配置结构整体保持稳定,资金运用收益率同比上升。流动性资产、债券投资占比下降,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上升,其他投资占比与年初相比基本持平。
近年同期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情况
人身险业务:短期健康险承保亏损 数据积累不足
健康险业务面临经营风险。近年来,健康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1-11月,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9.76%。健康险市场存在的局部非理性竞争加剧、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突出、长期健康险赔付率走高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会上,专家提示以下风险也应引起重视:一是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攀升、承保亏损。其中,财产险公司承保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亏损原因包括局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逆选择严重、核保宽松、风险数据缺乏、精算假设不严谨等。二是财产险公司适应健康险新规面临挑战。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对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提出更高要求。总体来看,财产险公司健康险经营能力较人身险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在风险管控、精算定价、科技创新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三是部分公司面临健康险数据结构化程度低、数据质量差、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多位专家指出,部分公司缺乏风险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核保、定价技术薄弱,过于依赖第三方管理机构提供的系统开发、理赔服务等方面支持,长远发展驱动力不足,需警惕未来中介机构凭借数据资源形成垄断优势,削弱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专业化基础和能力(见图)。
专家建议:一是保险公司应踏实做好数据积累和数据建设工作,加强自身核保和定价能力建设。二是积极推进健康产业生态融合。健康险新规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险企应把握机遇,深度挖掘消费者健康服务需求,加大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驱动健康险从“被动理赔”向“全周期健康管理”转变。三是加强与医疗机构数据共享。保险公司与医疗健康产业服务方的融合尚处于初期,应加速推进行业层面与医疗机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发病风险,增强精准定价和控费能力,加大产品服务供给和商业模式创新。
对长寿风险认识不足。长寿风险具有隐蔽性强、可逆性低、影响规模大等特点。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给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年金产品负债成本增加、责任准备金计提不足等风险。从公司层面来看,部分公司对长寿风险认识不足,在产品设计时未做充分预估或重点防范。从行业层面来看,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缺乏符合人民群众养老需求的高品质养老产品,难以应对社会整体面临的长寿风险。
财产险业务:部分险种赔付率攀升
保证保险赔付率上升。一是受到经济形势影响,个人还款能力下降,出现逾期和借新还旧等情况,进而影响个人消费类保证保险。二是随着网贷监管政策收紧,加快了P2P类平台风险暴露,并将风险传导至保险公司,相关信用保证保险赔付案件增加。
专家认为,保证保险暴雷事件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经营者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可采取适当放缓保费增速、对风险较大或保险金额较高的企业保单严格把控、对个人消费类保证险产品严格审贷和强化追偿等方式有效控制信用保证保险风险。
养殖险承保亏损严重。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1-11月,养殖险综合赔付率高企,是财产险的主要亏损险种。专家认为,从微观层面来看,保险公司吸取此次经验教训,未来承保新业务将更加谨慎。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国家强有力的调控和支持下,未来两三年养殖险赔付率将逐步回到正常水平,长期风险可控。
车险业务潜藏数据失真风险。在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叠加车险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从统计数据结果来看,车险综合赔付率上升,综合费用率下降,费率和费用报行合一改善较为明显。2019年1-11月,车险综合赔付率同比上升,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有的专家认为,当前车险或存在潜藏数据失真的风险,如将前端费用转嫁至理赔成本、费用延迟入账等问题。长远来看,数据失真对保险费率的厘定产生不利影响。专家建议明确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规划,使保险公司在改革进程中有合理的预期和把握。
此外,财产险公司流动性压力加大。2019年1-11月,半数财产险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专家认为,当前财产险公司流动性压力加大主要受以下方面影响: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险种保费增速下滑,甚至出现萎缩。二是2019年部分地区车险提前续保时间从90天缩短为30天,保费流入较之前有所延迟。三是理赔服务效率提高,加速了赔付的现金流出。四是互联网平台销售的保单存在分期付款现象,减少了保险公司当期保费流入。2019年1-11月,财产险行业应收保费大幅增长。
资金运用: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问题突出
在长期利率下行、信用环境严峻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多重风险交织,资产负债错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值得重点关注。
资产负债错配风险。资产负债错配是人身险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人身险行业负债久期12.33年,资产久期5.77年,错配突出,个别中小机构资产负债期限严重错配,少数机构现金流入净额为负。在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下,行业普遍面临利差损风险,对保险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根据专家测算,投资收益率每下降1%,对利润的影响相当于保费收入下降6%-7%。同时,长久期优质资产稀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难度加大。
专家建议,行业层面,一是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压力测试工具,引导行业切实重视资产负债匹配问题。二是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研发更多长久期品种。公司层面,负债端控制费用,降低成本,引导保险产品向保守方向调整;资产端拉长久期,适度降低流动性,提高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和非标产品的配置比例;或合理提高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
信用风险。在经济转型、去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叠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攀升,保险公司持仓债券及非标产品信用风险进一步暴露。少数公司投资债券、债权计划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违约事件,个别保险集团控股的资管公司和基金公司投资债券也出现违约事件。防范信用风险成为行业重要关注点。
专家建议,行业层面,一是建立信用产品风险评价体系,分析行业固定收益类资产信用敞口,并从压力测试角度建立一整套管控行业减值风险的系统。二是非标产品信用风险敞口较大,建议定期进行全行业排查。三是当前保险行业对于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处置手段相对缺乏,建议借鉴银行业建立拨备机制的监管经验,从技术角度丰富防范保险业信用风险的缓释工具。公司层面,一是严格落实偿二代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把保险资金更多配置到风险因子较低的资产和基础资产明晰的产品上,以更准确地度量信用风险。二是建立独立的内部评级体制,加强内部评级,不仅关注主体资质,更要关注底层资产和产品交易结构。三是依靠科技力量,通过债券违约预警系统和模型,提前识别和预防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2019年以来内外部环境趋于复杂,短期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叠加长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导致股票市场结构性波动加大,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加大。行业“二八效应”明显,中小公司负债成本较高削弱投资策略有效性。专家认为,明年权益市场向好,但风险不容忽视,未来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此外,需重点关注会计准则变更给权益类投资收益波动性带来的影响,做好平稳过渡。
此外,专家提到公司治理风险是诸多风险产生的根源。部分公司的股权变动凸显出业绩承压、经营困难等问题,股权结构不稳定带来人事频繁变动。个别公司股东之间、股东和高管之间、高管和高管之间无序纷争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