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于晗
美国首都华盛顿当地时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北京时间1月16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人民银行五部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就《协议》当中涉及的金融服务和汇率相关章节,央行在官网发布了情况说明。
央行称,金融业开放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中美在金融领域合作大于竞争,总体上相向而行。此次中美达成金融服务业协议,反映了我国近年来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的进展,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韧性,有利于中美双方在金融领域加强合作,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大局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就汇率问题达成公平互利的共识,有利于两国加强沟通和协商,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也有利于全球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和调整,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此次《协议》中金融服务章节共24条,涉及银行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证券、基金管理及期货服务六个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双方义务基本对等。在每个单独的领域,双方均就具体问题做出承诺。二是中方承诺基本上都是近年来我国根据自身需要、已经主动推出的开放措施,《协议》是这些措施的反映和细化。三是美方对解决中资机构近年来赴美展业遇到的实际难题也做出承诺,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而言,中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在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新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前30年保险业务经营资历要求等。上述内容与我国近两年来推出的很多开放措施是一致的。二是在我国已开放的领域,依法受理并审批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包括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保险、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电子支付领域根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审批程序。三是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在评估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时将综合考虑母行资质,这方面已经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展试点。
美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美国认识到目前有中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机构的申请尚未批准,确认将及时考虑此类申请;二是美国确认给予中国信用评级服务提供者、包括银联在内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非歧视性待遇;三是美国将继续允许中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美参与不良贷款的收购和处置。
央行提到,上述问题涉及中资机构赴美开展业务遇到的实际难题。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进入美国市场时,由于两国的法律制度要求不同,会面临一些非业务性的法律障碍,需要两国政府协商解决。包括银联在内的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和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开展业务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此次,美方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表态。
此外,双方还共同承诺:允许对方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合资企业获得多数股权,对彼此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领域不设置歧视性限制措施,在银行服务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深化合作等。
尊重彼此货币与汇率政策自主权
在汇率章节的情况说明中,央行介绍称,中美双方同意尊重彼此货币政策自主权,实施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避免竞争性贬值,保持数据透明度,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央行称,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就汇率问题达成公平互利的共识,既有利于两国加强沟通和协商,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也有利于全球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和调整,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主要来看,每一方应彼此尊重对方依据国内法律行使货币政策自主权。双方认识到,强劲的经济基本面、稳健的政策和具有韧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于汇率稳定至关重要,从而促进强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投资。实行灵活汇率制度在可行的情况下能够起到吸收冲击的作用。双方共同的目标是奉行增强经济基本面,促进经济增长,提升透明度并避免不可持续的外部失衡的政策。双方应恪守各自在G20公报中关于汇率的承诺,包括避免竞争性贬值、避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
2006年,中美双方建立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汇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双方多次强调推进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增强汇率灵活性以反映经济基本面。总体看,汇率问题历来都是国际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协调重点,此次中美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写入汇率章节也是延续了这一传统。
央行指出,根据《协议》内容,美国在2019年8月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做法缺少事实依据,其单方面贴标签的行为也与《协议》中双方约定的解决分歧的方式不符。在汇率协议的谈判过程中,中方反复向美方阐明了对“汇率操纵国”问题的坚定立场。2020年1月13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汇率政策报告不再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为中美汇率协议的有效执行创造了条件。
在央行看来,汇率章节的签署具有以下几项积极作用:第一,汇率章节为未来大国之间协调汇率政策立场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第二,汇率章节有助于加强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沟通,有效管控分歧。此次双方采用去政治化的方式,重申在汇率方面的共识,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分歧预设了解决方式和渠道,有利于双方增信释疑。第三,中美就汇率问题达成共识有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健运行,促进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协议》与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方向一致
央行指出,金融业开放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中美在金融领域合作大于竞争,总体上相向而行。央行称,中美加强金融合作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度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美资机构和投资者希望深度参与我国市场,共享经济发展机遇。美资机构的进入也将会为我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相关的投融资需要。
总体来看,《协议》内容与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方向一致,既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覆盖中资机构“走出去”,有助于深化双方金融机构在两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合作。
但开放金融业并不是一放了之、放任自流,而是要强监管,防风险。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在公司治理、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领域尽快补齐短板,建好各类“防火墙”,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在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央行指出,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内外资一视同仁。在开放的同时,还将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筑牢堤坝,维护好金融稳定。
□实习记者 于晗
美国首都华盛顿当地时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北京时间1月16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人民银行五部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就《协议》当中涉及的金融服务和汇率相关章节,央行在官网发布了情况说明。
央行称,金融业开放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中美在金融领域合作大于竞争,总体上相向而行。此次中美达成金融服务业协议,反映了我国近年来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的进展,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韧性,有利于中美双方在金融领域加强合作,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大局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就汇率问题达成公平互利的共识,有利于两国加强沟通和协商,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也有利于全球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和调整,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此次《协议》中金融服务章节共24条,涉及银行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证券、基金管理及期货服务六个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双方义务基本对等。在每个单独的领域,双方均就具体问题做出承诺。二是中方承诺基本上都是近年来我国根据自身需要、已经主动推出的开放措施,《协议》是这些措施的反映和细化。三是美方对解决中资机构近年来赴美展业遇到的实际难题也做出承诺,体现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而言,中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在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新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前30年保险业务经营资历要求等。上述内容与我国近两年来推出的很多开放措施是一致的。二是在我国已开放的领域,依法受理并审批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包括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保险、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电子支付领域根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审批程序。三是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在评估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时将综合考虑母行资质,这方面已经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展试点。
美方承诺主要包括:一是美国认识到目前有中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机构的申请尚未批准,确认将及时考虑此类申请;二是美国确认给予中国信用评级服务提供者、包括银联在内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非歧视性待遇;三是美国将继续允许中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美参与不良贷款的收购和处置。
央行提到,上述问题涉及中资机构赴美开展业务遇到的实际难题。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进入美国市场时,由于两国的法律制度要求不同,会面临一些非业务性的法律障碍,需要两国政府协商解决。包括银联在内的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和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开展业务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此次,美方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表态。
此外,双方还共同承诺:允许对方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合资企业获得多数股权,对彼此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领域不设置歧视性限制措施,在银行服务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深化合作等。
尊重彼此货币与汇率政策自主权
在汇率章节的情况说明中,央行介绍称,中美双方同意尊重彼此货币政策自主权,实施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避免竞争性贬值,保持数据透明度,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央行称,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就汇率问题达成公平互利的共识,既有利于两国加强沟通和协商,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也有利于全球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和调整,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主要来看,每一方应彼此尊重对方依据国内法律行使货币政策自主权。双方认识到,强劲的经济基本面、稳健的政策和具有韧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于汇率稳定至关重要,从而促进强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投资。实行灵活汇率制度在可行的情况下能够起到吸收冲击的作用。双方共同的目标是奉行增强经济基本面,促进经济增长,提升透明度并避免不可持续的外部失衡的政策。双方应恪守各自在G20公报中关于汇率的承诺,包括避免竞争性贬值、避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
2006年,中美双方建立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汇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双方多次强调推进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增强汇率灵活性以反映经济基本面。总体看,汇率问题历来都是国际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协调重点,此次中美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写入汇率章节也是延续了这一传统。
央行指出,根据《协议》内容,美国在2019年8月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做法缺少事实依据,其单方面贴标签的行为也与《协议》中双方约定的解决分歧的方式不符。在汇率协议的谈判过程中,中方反复向美方阐明了对“汇率操纵国”问题的坚定立场。2020年1月13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汇率政策报告不再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为中美汇率协议的有效执行创造了条件。
在央行看来,汇率章节的签署具有以下几项积极作用:第一,汇率章节为未来大国之间协调汇率政策立场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第二,汇率章节有助于加强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沟通,有效管控分歧。此次双方采用去政治化的方式,重申在汇率方面的共识,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分歧预设了解决方式和渠道,有利于双方增信释疑。第三,中美就汇率问题达成共识有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健运行,促进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协议》与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方向一致
央行指出,金融业开放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中美在金融领域合作大于竞争,总体上相向而行。央行称,中美加强金融合作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度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美资机构和投资者希望深度参与我国市场,共享经济发展机遇。美资机构的进入也将会为我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相关的投融资需要。
总体来看,《协议》内容与我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方向一致,既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覆盖中资机构“走出去”,有助于深化双方金融机构在两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合作。
但开放金融业并不是一放了之、放任自流,而是要强监管,防风险。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在公司治理、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领域尽快补齐短板,建好各类“防火墙”,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在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央行指出,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内外资一视同仁。在开放的同时,还将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筑牢堤坝,维护好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