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明明
“海晏河清”,千古流淌的母亲河,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总人口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
历史上,黄河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文明中心。流域生态地位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集中、发展潜力巨大。但也要看到,流域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沿黄九省区GDP仅占全国的8%,集中连片贫困带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各省区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合作机制不健全,当前的产业形态、产业布局难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
在此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李月敏/制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0月,《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时间是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业内分析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的第6个具有空间属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完善了中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整体框架,为解决中国特定区域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战略支撑。这一重要谋划不仅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为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各界建言献策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分析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复杂性在于生态保护优先处于优先位置,此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就面临强约束条件要求,而且实现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流域上中下游各方利益,这进一步增加了发展经济的约束条件,提升规划统筹的复杂度。
早在2019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黄河生态经济带”成为多位委员、代表关注的热点。河南、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将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建议:将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到了最合适的时机。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光谦就围绕“新时代实施黄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提出提案,建议应实施黄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开源和节流多措并举、构筑黄河生态经济带生态廊道和经济走廊。
王光谦提案中建议,推动黄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挖掘流域内蕴含的巨大资源优势和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山东半岛向沿河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最终,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范。
近日召开的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认为,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规划战略,实际上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呈现。在此背景下,黄河流域经济带发展条件已然成熟。在黄河流域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中,河南是经济体量较大、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且处在黄河自中游到下游的贯穿地位,更需要起到“一把扁担挑两边”的关键作用。
山东省政协常委、段和段济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亮近日表示,这个机遇对于山东来说不能不抓,而且必须积极抢占,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姿态,以及积极的措施进入到这个区域战略当中。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可以成立一个联系工作委员会,包括山东大学在内的省内各大研究机构能否成立相关的研究院,把山东的资源配置与黄河流域经济带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推动山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青海日报》刊发一篇《关于建设青海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文章中指出,青海省内黄河流域国土面积28.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36%,打造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事关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战略全局,是着眼青海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举。同时也应看到,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在具体实施推进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加强水利工程保障,从容有序建设好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
绿色金融提供助力
金融尤其绿色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和润滑剂,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支撑。
分析认为,建立黄河生态保护资金保障机制,根据各省发展态势差别,开辟多种融资模式。推进绿色金融助力黄河生态保护建设,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设计,丰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产品,丰富以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为载体的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生态保护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拓宽生态保护领域资金来源,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也有建议指出,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引进先进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和生态防治措施。借鉴英国泰晤士河治理经验,在治理过程中结合工程治理措施与生态防治措施,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实现人工净化加自然净化的效果。实行“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基于青海省独特的生态特点和优势,近年来,青海省绿色金融发展意识逐渐增强,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青海第一次成功发行了非金融机构绿色债券,所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新能源电站建设,丰富了绿色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了绿色债券“零”的突破。绿色保险稳步发展。为促使保险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青海省已经搭建“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为保险业促进绿色发展提供了契机。绿色基金和PPP绿色融资开始起步,在PPP项目融资的选择上,形成了从养老、医疗等浅绿项目到生态保护、林业、可再生能源、污水治理等深绿项目逐步过度的多层次绿色PPP项目融资模式。
近年来,农业银行陕西分行不断加大对水利设施,特别是黄河流域水利项目建设的服务力度,先后支持了引汉济渭、引红济石、黄河引水等城乡供水民生工程建设。“十三五”以来,该行已累计向黄河流域水利行业投放贷款41亿元,水利贷款余额37亿元。
“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是陕西省内首批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要穿越近20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每年可向渭河流域各大城市提供9200万方水源。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先后发放2.3亿元贷款,助力“引红济石”工程完成贯通通水,对优化陕西水资源空间布局,补充关中城市群水资源,缓解城乡供水、发展补水、生态用水之间矛盾,推进渭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有效改善黄河流域陕西段以火电为主的发电状况,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大力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19年初以来累计向张家河100MW光伏发电、大唐定边风力等清洁能源项目发放绿色贷款21亿元。在助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方面,该行支持已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的相关项目,年初以来已投放贷款2亿多元,支持金风环保有限公司对咸阳金芙蓉水务、蓝清水务两污水厂的并购项目,泾河新城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建设以及西安市阎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建设。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其政策的区域指向和精准化越来越明确、全面,正在推动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金凤君认为,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谋划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开发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协调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对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 黄明明
“海晏河清”,千古流淌的母亲河,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总人口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
历史上,黄河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文明中心。流域生态地位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集中、发展潜力巨大。但也要看到,流域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沿黄九省区GDP仅占全国的8%,集中连片贫困带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各省区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合作机制不健全,当前的产业形态、产业布局难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
在此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李月敏/制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10月,《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时间是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业内分析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的第6个具有空间属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完善了中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整体框架,为解决中国特定区域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战略支撑。这一重要谋划不仅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为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各界建言献策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分析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复杂性在于生态保护优先处于优先位置,此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就面临强约束条件要求,而且实现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流域上中下游各方利益,这进一步增加了发展经济的约束条件,提升规划统筹的复杂度。
早在2019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黄河生态经济带”成为多位委员、代表关注的热点。河南、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将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建议:将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到了最合适的时机。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光谦就围绕“新时代实施黄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提出提案,建议应实施黄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开源和节流多措并举、构筑黄河生态经济带生态廊道和经济走廊。
王光谦提案中建议,推动黄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挖掘流域内蕴含的巨大资源优势和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山东半岛向沿河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最终,在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典范。
近日召开的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认为,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规划战略,实际上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呈现。在此背景下,黄河流域经济带发展条件已然成熟。在黄河流域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中,河南是经济体量较大、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且处在黄河自中游到下游的贯穿地位,更需要起到“一把扁担挑两边”的关键作用。
山东省政协常委、段和段济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亮近日表示,这个机遇对于山东来说不能不抓,而且必须积极抢占,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姿态,以及积极的措施进入到这个区域战略当中。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可以成立一个联系工作委员会,包括山东大学在内的省内各大研究机构能否成立相关的研究院,把山东的资源配置与黄河流域经济带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推动山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青海日报》刊发一篇《关于建设青海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文章中指出,青海省内黄河流域国土面积28.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36%,打造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事关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战略全局,是着眼青海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举。同时也应看到,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在具体实施推进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加强水利工程保障,从容有序建设好省域黄河生态经济带。
绿色金融提供助力
金融尤其绿色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和润滑剂,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支撑。
分析认为,建立黄河生态保护资金保障机制,根据各省发展态势差别,开辟多种融资模式。推进绿色金融助力黄河生态保护建设,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设计,丰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产品,丰富以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为载体的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生态保护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拓宽生态保护领域资金来源,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也有建议指出,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引进先进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和生态防治措施。借鉴英国泰晤士河治理经验,在治理过程中结合工程治理措施与生态防治措施,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实现人工净化加自然净化的效果。实行“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基于青海省独特的生态特点和优势,近年来,青海省绿色金融发展意识逐渐增强,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青海第一次成功发行了非金融机构绿色债券,所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新能源电站建设,丰富了绿色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了绿色债券“零”的突破。绿色保险稳步发展。为促使保险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青海省已经搭建“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为保险业促进绿色发展提供了契机。绿色基金和PPP绿色融资开始起步,在PPP项目融资的选择上,形成了从养老、医疗等浅绿项目到生态保护、林业、可再生能源、污水治理等深绿项目逐步过度的多层次绿色PPP项目融资模式。
近年来,农业银行陕西分行不断加大对水利设施,特别是黄河流域水利项目建设的服务力度,先后支持了引汉济渭、引红济石、黄河引水等城乡供水民生工程建设。“十三五”以来,该行已累计向黄河流域水利行业投放贷款41亿元,水利贷款余额37亿元。
“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是陕西省内首批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要穿越近20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每年可向渭河流域各大城市提供9200万方水源。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先后发放2.3亿元贷款,助力“引红济石”工程完成贯通通水,对优化陕西水资源空间布局,补充关中城市群水资源,缓解城乡供水、发展补水、生态用水之间矛盾,推进渭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有效改善黄河流域陕西段以火电为主的发电状况,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农业银行陕西分行大力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19年初以来累计向张家河100MW光伏发电、大唐定边风力等清洁能源项目发放绿色贷款21亿元。在助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方面,该行支持已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的相关项目,年初以来已投放贷款2亿多元,支持金风环保有限公司对咸阳金芙蓉水务、蓝清水务两污水厂的并购项目,泾河新城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建设以及西安市阎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建设。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其政策的区域指向和精准化越来越明确、全面,正在推动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金凤君认为,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谋划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开发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协调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对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