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明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1月份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部署2020年工作。
记者梳理了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地在披露“成绩单”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举措。这其中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根据报告中提到的数据,部分省市的金融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例如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上海“五个中心”功能全面提升,金融市场交易总额1933万亿元、增长17.5%;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7%、15.7%,金融业增加值达8881亿元、增长9.3%;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3万亿元和1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15.2%……
推动金融业提质增效,成了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金融风险有效防控。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记者在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各地的报告对2019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均有不同程度提及,对于2020年相关工作亦有所部署。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北京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两个协调机制,加强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流程,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财政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在2020年,北京将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推动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条例。
在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大风险得到有效化解。2019年河北全面排查整治非法集资、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依法处置P2P网贷等一批金融风险。
广东2019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用3年时间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艰巨任务,累计化解不良贷款超过5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8.7个百分点。非法集资、P2P网贷等风险整治扎实推进。
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经验:坚持超前预判,主动出手,精准“拆弹”,分类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困难企业风险稳妥化解,网络借贷机构有序退出市场,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持续下降,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浙江,健全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体系,完善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有序化解部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两链”风险、非法网络借贷风险、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稳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良率降至0.91%,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此外,广西2019年稳妥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涉企金融债务风险。湖北2019年强化政府属地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积极稳妥化解各类风险。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高压态势。全面清退法人网络借贷机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银行业不良率、小贷不良率、融资担保代偿率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在辽宁,成立省金融控股集团,构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有效平台。
发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外,郑州、重庆、杭州、广州、南京等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发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基本形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基本形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金融生态环境。
2020年,北京将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北京不断拓展金融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巩固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集中在京落地等良好开放态势,继续重点吸引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中国法人机构、贝宝支付、全球两大银行卡组织等一批世界知名金融机构在京发展。工行、中行、农行、邮储银行等在京成立理财子公司,大和证券、丰田金融等机构加速落户。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监管沙盒”试点,累计入驻企业70余家,北京成为全球金融科技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20年,北京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在京落地,争取一批金融开放改革的突破性试点在京率先实施。加快国家级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监管沙盒”试点取得成效,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进入新阶段。报告中提到,高质量高标准完善新区规划体系,起步区控规和启动区控详规获中央批准实施,出台金融、开放、投资审批等11项配套政策。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广州打造老城市商贸业转型升级范例,提升金融、会展等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市。
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广西在2019年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出131项改革举措,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60家,中银香港、中国太平保险等区域性金融总部入驻运营。
2020年的重庆,金融业将围绕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增强资本市场、跨境融资、创业投资、资产管理、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持续实施经济证券化五年行动计划,提升金融体系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
服务实体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与金融业紧密相关的议题被多次提及。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银保监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主动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金融需求,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做了不同程度的回顾与部署。
北京于2019年建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纾困资金池,建立健全“1+8”的科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搭建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举办50场“畅融工程”银企对接活动。2020年,北京将提高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能力,完善续贷受理中心功能,建成运营首贷服务中心,推进供应链融资,采取措施缓解科创企业股权债权融资困难,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加强对高精尖重点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
河南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加强实体经济要素保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6.4%、居全国前列。搭建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省级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贷款发放550.2亿元,其中67%为纯信用贷款。报告指出,2020年,河南将扩大省级金融服务平台覆盖面,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广东2020年将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推广落实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金融、民生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筹建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同时,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大力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省农信联社改革,做好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运营工作,推动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和“理财通”试点。
湖北2019年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直接融资超过4400亿元。在2020年,将引导金融资金“精准滴灌”,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加强产学研金联动,加快建设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扩大科技金融信贷投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省内转化。
天津在2019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海河产业基金协议认缴规模达到1150亿元,在全国政府引导基金中位居前列。推出“知识产权质押+回购”、保税仓单质押融资等52项金融创新产品,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重庆在2019年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00亿元左右,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5.1%。2020年将优化金融服务,拓展“渝快融”“渝企金服”等平台功能,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推动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试点扩容增效,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挥纾困基金和债委会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浙江将于2020年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宁波普惠金融改革和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等试点。引导金融机构服务重心下沉,打造覆盖全省的区域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提升各级担保平台服务能力,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此外,辽宁2019年落实普惠性金融政策,开展金融助振兴—辽宁行动,建立政银企双月座谈会制度,新增贷款增长10.2%。黑龙江2019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5.8%。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以及加强金融服务民企20项政策措施。甘肃2019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攻坚战”、小微企业力度加大。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增长6.74%,各项存款余额1.98万亿元,增长5.84%,完成直接融资779.1亿元,增长47.28%,新增“险资入甘”落地资金151.6亿元。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约6470万亿元,赔付和给付支出1.29万亿元。
金融保险服务民生亮点频现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是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也体现了金融保险的推动力。
河北2019年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平均增长12.6%。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25种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平均下降63%。异地就医备案平台投入运行。
在上海,2019年养老服务增量提质。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3家和助餐场所217个。新建养老床位7202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485张,改造农村薄弱养老机构89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惠及49.3万老年人。
在河南,2020年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加快部分退役士兵保险补缴工作。加快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广东2019年创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35亿元用于创业担保和贴息支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8万人次。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大病保险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广东省将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活兜底,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天津市在2019年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建成“救急难”服务平台,残疾人无障碍导向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待遇、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等标准得到新提升。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职工和居民医保门诊报销限额、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落实18项增收措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老年人生活补助继续提高。
重庆2020年将完善农业金融多层次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创新农业保险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在浙江,2019年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87个,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7万张。在辽宁,2020年将加快省级农村产权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供销社、农垦改革。开展粮食主产区农产品收入保险试点。在甘肃,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覆盖所有行政村,农业保险覆盖203万农户……
除了这些有分量的成就外,不少地区对于2020年的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亦均有所部署。
例如河南将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重庆将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创新投资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拓宽资金渠道,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业生态环境,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湖南省提出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
□记者 黄明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1月份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部署2020年工作。
记者梳理了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地在披露“成绩单”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举措。这其中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根据报告中提到的数据,部分省市的金融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例如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上海“五个中心”功能全面提升,金融市场交易总额1933万亿元、增长17.5%;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7%、15.7%,金融业增加值达8881亿元、增长9.3%;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3万亿元和1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15.2%……
推动金融业提质增效,成了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金融风险有效防控。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记者在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各地的报告对2019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均有不同程度提及,对于2020年相关工作亦有所部署。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北京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两个协调机制,加强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流程,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财政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在2020年,北京将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推动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条例。
在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大风险得到有效化解。2019年河北全面排查整治非法集资、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依法处置P2P网贷等一批金融风险。
广东2019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用3年时间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艰巨任务,累计化解不良贷款超过5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8.7个百分点。非法集资、P2P网贷等风险整治扎实推进。
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经验:坚持超前预判,主动出手,精准“拆弹”,分类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困难企业风险稳妥化解,网络借贷机构有序退出市场,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持续下降,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浙江,健全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体系,完善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有序化解部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两链”风险、非法网络借贷风险、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稳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良率降至0.91%,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此外,广西2019年稳妥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涉企金融债务风险。湖北2019年强化政府属地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积极稳妥化解各类风险。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高压态势。全面清退法人网络借贷机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银行业不良率、小贷不良率、融资担保代偿率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在辽宁,成立省金融控股集团,构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有效平台。
发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外,郑州、重庆、杭州、广州、南京等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发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基本形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基本形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金融生态环境。
2020年,北京将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北京不断拓展金融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巩固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集中在京落地等良好开放态势,继续重点吸引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中国法人机构、贝宝支付、全球两大银行卡组织等一批世界知名金融机构在京发展。工行、中行、农行、邮储银行等在京成立理财子公司,大和证券、丰田金融等机构加速落户。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监管沙盒”试点,累计入驻企业70余家,北京成为全球金融科技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20年,北京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在京落地,争取一批金融开放改革的突破性试点在京率先实施。加快国家级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监管沙盒”试点取得成效,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进入新阶段。报告中提到,高质量高标准完善新区规划体系,起步区控规和启动区控详规获中央批准实施,出台金融、开放、投资审批等11项配套政策。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广州打造老城市商贸业转型升级范例,提升金融、会展等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强市。
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广西在2019年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出131项改革举措,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60家,中银香港、中国太平保险等区域性金融总部入驻运营。
2020年的重庆,金融业将围绕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增强资本市场、跨境融资、创业投资、资产管理、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持续实施经济证券化五年行动计划,提升金融体系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
服务实体经济仍是重中之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与金融业紧密相关的议题被多次提及。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银保监会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主动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金融需求,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做了不同程度的回顾与部署。
北京于2019年建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纾困资金池,建立健全“1+8”的科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搭建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举办50场“畅融工程”银企对接活动。2020年,北京将提高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能力,完善续贷受理中心功能,建成运营首贷服务中心,推进供应链融资,采取措施缓解科创企业股权债权融资困难,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加强对高精尖重点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
河南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加强实体经济要素保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6.4%、居全国前列。搭建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省级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贷款发放550.2亿元,其中67%为纯信用贷款。报告指出,2020年,河南将扩大省级金融服务平台覆盖面,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广东2020年将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推广落实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金融、民生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筹建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同时,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大力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省农信联社改革,做好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运营工作,推动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和“理财通”试点。
湖北2019年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直接融资超过4400亿元。在2020年,将引导金融资金“精准滴灌”,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加强产学研金联动,加快建设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扩大科技金融信贷投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省内转化。
天津在2019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海河产业基金协议认缴规模达到1150亿元,在全国政府引导基金中位居前列。推出“知识产权质押+回购”、保税仓单质押融资等52项金融创新产品,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重庆在2019年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00亿元左右,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5.1%。2020年将优化金融服务,拓展“渝快融”“渝企金服”等平台功能,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推动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试点扩容增效,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挥纾困基金和债委会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浙江将于2020年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宁波普惠金融改革和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等试点。引导金融机构服务重心下沉,打造覆盖全省的区域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提升各级担保平台服务能力,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此外,辽宁2019年落实普惠性金融政策,开展金融助振兴—辽宁行动,建立政银企双月座谈会制度,新增贷款增长10.2%。黑龙江2019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5.8%。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以及加强金融服务民企20项政策措施。甘肃2019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攻坚战”、小微企业力度加大。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增长6.74%,各项存款余额1.98万亿元,增长5.84%,完成直接融资779.1亿元,增长47.28%,新增“险资入甘”落地资金151.6亿元。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约6470万亿元,赔付和给付支出1.29万亿元。
金融保险服务民生亮点频现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是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也体现了金融保险的推动力。
河北2019年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平均增长12.6%。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25种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平均下降63%。异地就医备案平台投入运行。
在上海,2019年养老服务增量提质。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3家和助餐场所217个。新建养老床位7202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485张,改造农村薄弱养老机构89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惠及49.3万老年人。
在河南,2020年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加快部分退役士兵保险补缴工作。加快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广东2019年创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35亿元用于创业担保和贴息支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8万人次。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大病保险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广东省将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活兜底,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天津市在2019年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建成“救急难”服务平台,残疾人无障碍导向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待遇、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等标准得到新提升。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职工和居民医保门诊报销限额、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落实18项增收措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老年人生活补助继续提高。
重庆2020年将完善农业金融多层次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创新农业保险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在浙江,2019年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87个,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7万张。在辽宁,2020年将加快省级农村产权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供销社、农垦改革。开展粮食主产区农产品收入保险试点。在甘肃,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覆盖所有行政村,农业保险覆盖203万农户……
除了这些有分量的成就外,不少地区对于2020年的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亦均有所部署。
例如河南将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重庆将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创新投资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拓宽资金渠道,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业生态环境,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湖南省提出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