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育 记者 王小波
距离武汉封城过去一段时间了,昔日繁华的都市越来越冷清了,到处都显得空荡荡的,这个城市正在默默等待着黎明的钟声敲响。“我的城市生病了,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家乡尽快渡过难关。”鼎和保险党员王澎从心底发出了武汉人民共同的呐喊。
春节前夕,王澎与大多数在外务工的武汉人一样返乡探亲。然而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仿佛将一座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身处疫情主战场的王澎却没有闲下来“宅家”,他怀着对家乡的感情,主动报名加入了武汉水果湖街道洪山路社区在职党员临时党支部,与其他10名党员一起承担起当地社区防疫服务工作。
“跑”出来的网格化管理
随着疫情的蔓延,政府出台了严苛的抗疫规范和制度,各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2月19日是武汉市为期3天拉网排查的最后一天,也是应收尽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战。在疫情依然严重的情况下,王澎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全副武装,他的工作任务是,挨家挨户排查社区共7栋老式居民楼58户人家。“穿上防护服真的很闷,两个多小时下来,前前后后爬了49层楼梯,热得我全身汗流浃背,身上衣服全湿了。”
据了解,王澎所在支部共排查登记居民202人,发现独居老人4人,在这7栋居民楼中,有3栋楼已出现发热病人并隔离,具有一定风险性。所以在整个摸查过程中,他们特别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王澎采取隔门喊话方式交流,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家里住了几口人?大家身体是否健康?体温是否正常?有没有什么困难?知不知道社区服务电话……”他一遍一遍地询问,清清楚楚交流,详细记录下居民困难,以便及时向社区反馈。
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着附近居民所有具体情况:202位居民体温均正常,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证,但有几户人家存在困难,急需得到帮助。比如,有的老人家中无口罩不便下楼,即便在群里买菜也无法下楼取菜。有的老人家中无体温表,只能凭感觉判断。有的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购买药物和食物。还有的高龄独居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掌握社区信息,买菜购物很困难。这些详实的记录都是王澎一天“跑”出来的收获。
“怎么可能不怕?但我还是去了!”
据王澎介绍,他分配到的7栋老楼中,有一户人家有人染上新冠肺炎逝世了,附近那栋楼居民都很紧张,纷纷询问自己所在楼有无发热的邻居。当问起“你当时怕不怕”时,王澎笑了笑说:“怎么可能不怕,第一次离病毒那么近。”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对战胜病毒的信心,更是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提起此次拉网排查行动印象最深的事,王澎说:“临走前,每一家都会说声‘谢谢’,蛮感动的,有人关心的感觉真是不一样。”
据了解,王澎所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临时党支部共有11人,均来自11个不同单位。今年2月上旬开始,这个临时党支部微信群便日渐活跃起来,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这一群平日里素未谋面的党员,在相互协作之间,他们的心也拧成了一股绳。连日来,他们先后参与路口值守、防疫劝导、搬运生活物资、排查遗漏人员、社区公共区域消毒等多项工作,有力地帮助了整个社区抗击疫情、保障居民正常生活运转。
2月20日,热心的王澎没有停下脚步,经过一宿的短暂休息后,又投入到路口站岗值守等社区服务工作中。
各尽一份力,共护一座城。无数像王澎一样默默付出的平凡人,在这场战“疫”中尽着自己的努力。
□谢育 记者 王小波
距离武汉封城过去一段时间了,昔日繁华的都市越来越冷清了,到处都显得空荡荡的,这个城市正在默默等待着黎明的钟声敲响。“我的城市生病了,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家乡尽快渡过难关。”鼎和保险党员王澎从心底发出了武汉人民共同的呐喊。
春节前夕,王澎与大多数在外务工的武汉人一样返乡探亲。然而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仿佛将一座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身处疫情主战场的王澎却没有闲下来“宅家”,他怀着对家乡的感情,主动报名加入了武汉水果湖街道洪山路社区在职党员临时党支部,与其他10名党员一起承担起当地社区防疫服务工作。
“跑”出来的网格化管理
随着疫情的蔓延,政府出台了严苛的抗疫规范和制度,各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2月19日是武汉市为期3天拉网排查的最后一天,也是应收尽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战。在疫情依然严重的情况下,王澎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全副武装,他的工作任务是,挨家挨户排查社区共7栋老式居民楼58户人家。“穿上防护服真的很闷,两个多小时下来,前前后后爬了49层楼梯,热得我全身汗流浃背,身上衣服全湿了。”
据了解,王澎所在支部共排查登记居民202人,发现独居老人4人,在这7栋居民楼中,有3栋楼已出现发热病人并隔离,具有一定风险性。所以在整个摸查过程中,他们特别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王澎采取隔门喊话方式交流,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家里住了几口人?大家身体是否健康?体温是否正常?有没有什么困难?知不知道社区服务电话……”他一遍一遍地询问,清清楚楚交流,详细记录下居民困难,以便及时向社区反馈。
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着附近居民所有具体情况:202位居民体温均正常,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证,但有几户人家存在困难,急需得到帮助。比如,有的老人家中无口罩不便下楼,即便在群里买菜也无法下楼取菜。有的老人家中无体温表,只能凭感觉判断。有的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购买药物和食物。还有的高龄独居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掌握社区信息,买菜购物很困难。这些详实的记录都是王澎一天“跑”出来的收获。
“怎么可能不怕?但我还是去了!”
据王澎介绍,他分配到的7栋老楼中,有一户人家有人染上新冠肺炎逝世了,附近那栋楼居民都很紧张,纷纷询问自己所在楼有无发热的邻居。当问起“你当时怕不怕”时,王澎笑了笑说:“怎么可能不怕,第一次离病毒那么近。”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是对战胜病毒的信心,更是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提起此次拉网排查行动印象最深的事,王澎说:“临走前,每一家都会说声‘谢谢’,蛮感动的,有人关心的感觉真是不一样。”
据了解,王澎所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临时党支部共有11人,均来自11个不同单位。今年2月上旬开始,这个临时党支部微信群便日渐活跃起来,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这一群平日里素未谋面的党员,在相互协作之间,他们的心也拧成了一股绳。连日来,他们先后参与路口值守、防疫劝导、搬运生活物资、排查遗漏人员、社区公共区域消毒等多项工作,有力地帮助了整个社区抗击疫情、保障居民正常生活运转。
2月20日,热心的王澎没有停下脚步,经过一宿的短暂休息后,又投入到路口站岗值守等社区服务工作中。
各尽一份力,共护一座城。无数像王澎一样默默付出的平凡人,在这场战“疫”中尽着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