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进入复工期,机票价格仍普遍走低。记者从飞猪等多个机票售票平台获悉,受疫情影响,3月份多条国内航线机票最低价格不足100元。即使是以往最繁忙的北京—上海航线,也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了2折左右的“白菜价”。
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月25日至2月14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7万人次,只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另外,截至2月15日,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免费退票2000万张,涉及票面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尽管随着疫情形势稳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商旅不行”的现象已有所改善。机票价格“跳水”背后,是航空公司难以掩饰的“失血”现状。
民航争分夺秒恢复航班
据悉,2月20日,东方航空表示,近期经过市场研判,计划于2月底至3月陆续恢复执行国内、国际部分航线。
3月1日,海南航空称将在3月1日至7日间恢复2000班航班,此前该航空公司已经恢复450余个航班。
为进一步满足中泰两国人员物资及人员往来需求,3月6日起,北部湾航空将对原有南宁—曼谷航班加密,由每日一班变为每日两班。
飞友科技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10时,全国计划航班1.58万架次,预计执行航班7341架次,取消8430架次,取消比例逐日下降。国际航班方面,当日计划航班4125架次,预计执行航班1312架次。
实际上,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航业一直在为境内外政府部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华人华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组织、个人捐赠的救援物资以及全国各地医疗救援队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然而由于民众出行受阻,春运期间旅客发送量骤减,加之需要承担的退改票损失,航运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航空公司面临巨额损失
中国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邱连中根据三大航空公司2018年财报历史数据推算,在航班“低谷期”2月份,内地市场每天损失的收入接近12亿元,而国际市场每天损失收入3亿多元,全国每天损失收入15亿元。按月算,1月份行业收入损失13亿元,主要是在内地市场;2月份估算的行业收入损失达到近370亿元。3月份预计国际和地区市场还会在低谷徘徊,内地市场可能有些许改善。如果疫情延伸到四五月份,行业的收入损失总额有可能接近1000亿元。
“现金是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的血液,同其他产业不同的是航空公司的现金有相当部分是乘客的预付款。当运力和收入大幅削减,乘客纷纷退票时,现金流紧张的航空公司面临严峻考验,出现了非理性行为。”针对近期机票价格大幅“跳水”现象,邱连中指出。
不过在资深民航专家林智杰看来,近期出现的一些大幅折扣机票说明了中国市场进入了一个逐步复苏阶段。“一个航班确定要飞,多一位旅客增加的成本其实很低,大概就100多元钱。对国内航班来说,只要一位旅客机票能卖到100元或者150元以上,就能收回这位旅客的成本,对航空公司就有效益贡献。”林智杰说。
但仍有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各项飞行成本及基地运营成本,机票价格“大跳水”仍可能令航空公司损失惨重。
银行助航空公司发行“疫情防控债”
面对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收入损失,航空公司应如何自救?记者注意到,除了用极低的价格吸引客户,许多航空公司选择依靠外部“输血”解现金流之急。
上海清算所网站显示,从2月6日开始,东方航空共募集“超短期融资券(疫情防控债)”5期、南方航空6期,分别合计募集资金110亿元和80亿元;此外,厦门航空、四川航空、深圳航空等地方航空公司也数次通过此种途径补充现金流,单次金额在3亿元到10亿元不等。依靠外部“输血”俨然成为航空公司自救的最有效途径。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采取支持航空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等方式,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流动性暂时吃紧的航空公司保驾护航。
比如,交通银行是南方航空第六期“超短期融资券”独家主承销商。据介绍,南方航空在湖北省的航空市场份额占比近40%,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从交行了解到,该项债券已于2月13日成功发行,发行规模25亿元,期限90天,本期募集资金中的10亿元将用于因支持疫情防控等原因而支出的流动资金,以及补充受疫情影响的航空客运业务的流动资金。
2月20日,由中国农业银行独家主承销的东方航空2020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也成功发行。据农行方面介绍,募集资金中的2亿元将用于补充东航集团及其子公司因运输救援物资、医护人员、滞留海外公民,以及为旅客办理退票、改票而支出的营运资金。
1月24日至2月5日,厦门航空共执行7次特殊包机任务,并从纽约、温哥华、悉尼、东京、首尔、马尼拉、雅加达、宿务等国外运回物资163吨,有力支持了抗击疫情工作。记者从平安银行厦门分行了解到,该行主动联系厦门航空,在总行的支持和企业的配合下,于2月14日顺利发行厦门航空2020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该笔业务也是平安银行发行的首笔“疫情防控债”。
对于这类特殊时期发行的债券,招商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尹睿哲认为,“疫情防控债”发行初期已有“开门红”的迹象,这既是机构支持疫情防控的体现,也是假期后供需不匹配造成的结果。可以预见的是,复工缓慢对产业链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参与防疫债发行的企业有望继续增加。
记者也注意到,面对中国民航业可能面临的损失,目前航空公司发行的融资券仍是“杯水车薪”。未来,航空公司“收复失地”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进入复工期,机票价格仍普遍走低。记者从飞猪等多个机票售票平台获悉,受疫情影响,3月份多条国内航线机票最低价格不足100元。即使是以往最繁忙的北京—上海航线,也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了2折左右的“白菜价”。
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月25日至2月14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7万人次,只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另外,截至2月15日,国内外航空公司共办理免费退票2000万张,涉及票面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尽管随着疫情形势稳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商旅不行”的现象已有所改善。机票价格“跳水”背后,是航空公司难以掩饰的“失血”现状。
民航争分夺秒恢复航班
据悉,2月20日,东方航空表示,近期经过市场研判,计划于2月底至3月陆续恢复执行国内、国际部分航线。
3月1日,海南航空称将在3月1日至7日间恢复2000班航班,此前该航空公司已经恢复450余个航班。
为进一步满足中泰两国人员物资及人员往来需求,3月6日起,北部湾航空将对原有南宁—曼谷航班加密,由每日一班变为每日两班。
飞友科技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10时,全国计划航班1.58万架次,预计执行航班7341架次,取消8430架次,取消比例逐日下降。国际航班方面,当日计划航班4125架次,预计执行航班1312架次。
实际上,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航业一直在为境内外政府部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华人华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组织、个人捐赠的救援物资以及全国各地医疗救援队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然而由于民众出行受阻,春运期间旅客发送量骤减,加之需要承担的退改票损失,航运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航空公司面临巨额损失
中国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邱连中根据三大航空公司2018年财报历史数据推算,在航班“低谷期”2月份,内地市场每天损失的收入接近12亿元,而国际市场每天损失收入3亿多元,全国每天损失收入15亿元。按月算,1月份行业收入损失13亿元,主要是在内地市场;2月份估算的行业收入损失达到近370亿元。3月份预计国际和地区市场还会在低谷徘徊,内地市场可能有些许改善。如果疫情延伸到四五月份,行业的收入损失总额有可能接近1000亿元。
“现金是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的血液,同其他产业不同的是航空公司的现金有相当部分是乘客的预付款。当运力和收入大幅削减,乘客纷纷退票时,现金流紧张的航空公司面临严峻考验,出现了非理性行为。”针对近期机票价格大幅“跳水”现象,邱连中指出。
不过在资深民航专家林智杰看来,近期出现的一些大幅折扣机票说明了中国市场进入了一个逐步复苏阶段。“一个航班确定要飞,多一位旅客增加的成本其实很低,大概就100多元钱。对国内航班来说,只要一位旅客机票能卖到100元或者150元以上,就能收回这位旅客的成本,对航空公司就有效益贡献。”林智杰说。
但仍有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各项飞行成本及基地运营成本,机票价格“大跳水”仍可能令航空公司损失惨重。
银行助航空公司发行“疫情防控债”
面对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收入损失,航空公司应如何自救?记者注意到,除了用极低的价格吸引客户,许多航空公司选择依靠外部“输血”解现金流之急。
上海清算所网站显示,从2月6日开始,东方航空共募集“超短期融资券(疫情防控债)”5期、南方航空6期,分别合计募集资金110亿元和80亿元;此外,厦门航空、四川航空、深圳航空等地方航空公司也数次通过此种途径补充现金流,单次金额在3亿元到10亿元不等。依靠外部“输血”俨然成为航空公司自救的最有效途径。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采取支持航空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等方式,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流动性暂时吃紧的航空公司保驾护航。
比如,交通银行是南方航空第六期“超短期融资券”独家主承销商。据介绍,南方航空在湖北省的航空市场份额占比近40%,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从交行了解到,该项债券已于2月13日成功发行,发行规模25亿元,期限90天,本期募集资金中的10亿元将用于因支持疫情防控等原因而支出的流动资金,以及补充受疫情影响的航空客运业务的流动资金。
2月20日,由中国农业银行独家主承销的东方航空2020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也成功发行。据农行方面介绍,募集资金中的2亿元将用于补充东航集团及其子公司因运输救援物资、医护人员、滞留海外公民,以及为旅客办理退票、改票而支出的营运资金。
1月24日至2月5日,厦门航空共执行7次特殊包机任务,并从纽约、温哥华、悉尼、东京、首尔、马尼拉、雅加达、宿务等国外运回物资163吨,有力支持了抗击疫情工作。记者从平安银行厦门分行了解到,该行主动联系厦门航空,在总行的支持和企业的配合下,于2月14日顺利发行厦门航空2020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该笔业务也是平安银行发行的首笔“疫情防控债”。
对于这类特殊时期发行的债券,招商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尹睿哲认为,“疫情防控债”发行初期已有“开门红”的迹象,这既是机构支持疫情防控的体现,也是假期后供需不匹配造成的结果。可以预见的是,复工缓慢对产业链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参与防疫债发行的企业有望继续增加。
记者也注意到,面对中国民航业可能面临的损失,目前航空公司发行的融资券仍是“杯水车薪”。未来,航空公司“收复失地”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