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许予朋】
中国人民银行于近日发布工作论文《金融危机传染实证分析研究》(以下简称“论文”)。论文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后,从国内金融机构看,不论是否处于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明显。
论文指出,金融危机传染主要包括对外贸易与资本流动两种渠道,并最终表现为汇率、利率、资产价格等金融市场要素的联动变化。当前,在全球经济放缓、风险溢出效应持续增强的大背景下,研究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探索危机传染是否存在及其传染特征,对于实施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认为,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股市下跌与美国股市下跌一定程度上存在联动,但中国股市的波动也有一定独立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股市和债市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表明股市下跌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出于资金避险需求,更多的投资者从股市转入债市。此外,从国内金融机构看,不论是否处于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之间、 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明显,中小型银行之间风险传染较强,但不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导致。
论文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外部风险跟踪监测机制,定期发布风险预警,制定风险应急措施,减缓外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应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型银行在危机期间所受影响有限,是银行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
此外,针对中小型银行,论文认为其彼此之间风险传染性较强,且数量较多,可通过建立中小型银行的风险监测和分析框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同时,应制定中小型银行救助机制的预案,及时减缓风险在机构间的传染。
论文还建议,应引导国内各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各金融市场发展机制,丰富市场参与主体,引导市场主体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在制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时,需充分考量市场间的关联影响,对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行为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风险跨市场传染。
【实习记者 许予朋】
中国人民银行于近日发布工作论文《金融危机传染实证分析研究》(以下简称“论文”)。论文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后,从国内金融机构看,不论是否处于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明显。
论文指出,金融危机传染主要包括对外贸易与资本流动两种渠道,并最终表现为汇率、利率、资产价格等金融市场要素的联动变化。当前,在全球经济放缓、风险溢出效应持续增强的大背景下,研究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探索危机传染是否存在及其传染特征,对于实施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认为,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股市下跌与美国股市下跌一定程度上存在联动,但中国股市的波动也有一定独立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股市和债市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表明股市下跌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出于资金避险需求,更多的投资者从股市转入债市。此外,从国内金融机构看,不论是否处于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之间、 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明显,中小型银行之间风险传染较强,但不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导致。
论文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外部风险跟踪监测机制,定期发布风险预警,制定风险应急措施,减缓外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应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型银行在危机期间所受影响有限,是银行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
此外,针对中小型银行,论文认为其彼此之间风险传染性较强,且数量较多,可通过建立中小型银行的风险监测和分析框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同时,应制定中小型银行救助机制的预案,及时减缓风险在机构间的传染。
论文还建议,应引导国内各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各金融市场发展机制,丰富市场参与主体,引导市场主体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在制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时,需充分考量市场间的关联影响,对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行为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风险跨市场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