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我们还要存钱养老吗?

——论资本市场动荡与中国养老金体系未来选择

发布时间:2020-04-30 08:51:36    作者:董克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董克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石油价格暴跌的冲击下,全球资本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对于养老金制度尤其是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关于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有效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我们还要存钱养老吗”成为不同领域关于养老金改革方面的巨大疑问。答案是肯定的,国际经验表明,单一的养老金制度模式难以同时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和充足性的双重目标,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完善保基本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还应发展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继续存钱投资养老,才能为未来的体面养老做好准备。

积累性养老金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高国民养老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现收现付制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需要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共同分散风险。从世界范围来看,养老金制度通常包括两种模式: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养老金模式的本质是年轻一代缴费,为年老一代提供养老金,这种模式在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状况下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群体的增加给年轻人缴费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养老金待遇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会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许多国家在公共养老金制度之外纷纷建立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即个人在工作期缴纳一定水平的养老金进入个人账户,并通过市场化投资保值增值,退休时根据账户积累资金领取对应的养老金待遇。目标是通过不同制度的组合分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

其次,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可以与资本市场进行良性互动,实现保值增值,从而提高国民养老收入。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基金,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成为支撑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个重要力量,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规模和容量持续扩大,还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而养老金反过来则可以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良好的保值增值机会,有利于提高国民养老收入。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一支独大”,难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无法支撑起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未来应加快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发展。在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方面,要加强税收优惠等激励机制建设,逐步采取自动加入的准强制方式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提高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的参与率。此外,还要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激励全体国民通过养老储备等方式补充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的养老金制度选择。

资本市场动荡下养老金保值增值要坚持长期投资、多元投资

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养老金具有长期投资的性质,短期的资本市场动荡并不能改变国民养老金的投资选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美国绝大部分的养老金计划参与者也保持着养老金投资的信心。事实也证明,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巨大养老金投资损失在2—3年后基本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从10—15年的长周期来看仍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那么,在资本市场动荡下,如何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首先,坚持长期投资对抗市场风险波动。从历史经验看,长期投资可以平滑短期内收益波动,是抵御疫情等外部冲击的自然选择。国际上多数国家养老金管理机构采取长期投资策略,立足于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期收益目标,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

其次,要根据不同年龄组制定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对年轻一代而言,投资组合可以有较高风险,因为,他们还要工作很多年;而对于接近退休年龄的人群来讲,应当选择风险小的投资组合。在这方面,目标日期基金(TDF)等投资模式在发达国家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再次,要坚持多元投资分散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分散风险并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许多国家养老基金投资逐步多元化:从传统资产类别到向另类资产转移;从简单的股票、债券向多重资产配置延伸。未来我国养老金投资过程中,不仅要在投资范围上坚持多元化的方向,还应进一步扩大投资区域,稳步放开养老金境外投资,减小区域风险。

(作者: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我们还要存钱养老吗?

——论资本市场动荡与中国养老金体系未来选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4-30

□董克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石油价格暴跌的冲击下,全球资本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对于养老金制度尤其是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关于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有效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我们还要存钱养老吗”成为不同领域关于养老金改革方面的巨大疑问。答案是肯定的,国际经验表明,单一的养老金制度模式难以同时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和充足性的双重目标,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完善保基本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还应发展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继续存钱投资养老,才能为未来的体面养老做好准备。

积累性养老金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高国民养老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现收现付制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需要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共同分散风险。从世界范围来看,养老金制度通常包括两种模式: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养老金模式的本质是年轻一代缴费,为年老一代提供养老金,这种模式在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状况下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群体的增加给年轻人缴费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养老金待遇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会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许多国家在公共养老金制度之外纷纷建立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即个人在工作期缴纳一定水平的养老金进入个人账户,并通过市场化投资保值增值,退休时根据账户积累资金领取对应的养老金待遇。目标是通过不同制度的组合分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

其次,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可以与资本市场进行良性互动,实现保值增值,从而提高国民养老收入。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基金,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成为支撑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一个重要力量,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规模和容量持续扩大,还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而养老金反过来则可以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良好的保值增值机会,有利于提高国民养老收入。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一支独大”,难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无法支撑起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未来应加快二、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制度发展。在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方面,要加强税收优惠等激励机制建设,逐步采取自动加入的准强制方式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提高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的参与率。此外,还要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激励全体国民通过养老储备等方式补充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为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的养老金制度选择。

资本市场动荡下养老金保值增值要坚持长期投资、多元投资

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养老金具有长期投资的性质,短期的资本市场动荡并不能改变国民养老金的投资选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美国绝大部分的养老金计划参与者也保持着养老金投资的信心。事实也证明,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巨大养老金投资损失在2—3年后基本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从10—15年的长周期来看仍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那么,在资本市场动荡下,如何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首先,坚持长期投资对抗市场风险波动。从历史经验看,长期投资可以平滑短期内收益波动,是抵御疫情等外部冲击的自然选择。国际上多数国家养老金管理机构采取长期投资策略,立足于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期收益目标,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

其次,要根据不同年龄组制定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对年轻一代而言,投资组合可以有较高风险,因为,他们还要工作很多年;而对于接近退休年龄的人群来讲,应当选择风险小的投资组合。在这方面,目标日期基金(TDF)等投资模式在发达国家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再次,要坚持多元投资分散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分散风险并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许多国家养老基金投资逐步多元化:从传统资产类别到向另类资产转移;从简单的股票、债券向多重资产配置延伸。未来我国养老金投资过程中,不仅要在投资范围上坚持多元化的方向,还应进一步扩大投资区域,稳步放开养老金境外投资,减小区域风险。

(作者: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