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于晗】
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此次大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关于立法工作、疫情下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与脱贫攻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次大会共9项议程,审议6个报告
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次大会22日上午开幕,28日下午闭幕,安排三次全体会议,共9项议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议民法典草案等,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部就绪。
张业遂表示,根据当前新冠病毒疫情形势,会议期间将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控措施,并对一些安排进行调整。大会将以网络视频的方式组织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不安排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和集体采访,鼓励支持代表以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有关会议日程、记者会采访活动时间等具体信息,将及时通过大会新闻中心网页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发布。
两年内将制定和适时修改法律30部
疫情引发公众对公共卫生防治的关注。有记者提问公共卫生防治等领域的立法事项,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目前有30多部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有关的法律,这些法律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总体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下一步,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立法、修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张业遂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制定了专项计划,成立了工作专班,计划今明两年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重点是抓紧完善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争取年内审议通过;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争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审议;尽早完成修改动物防疫法;抓紧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同时,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完善。
中美关系稳定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几个月,中美关系矛盾凸显,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冲突加剧。对此,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和美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贸联系和人员往来十分密切,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历史充分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张业遂指出,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目前,合作抗疫、恢复经济是头等大事,维护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安全符合各方的利益。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多次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两国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发展。
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
针对所谓“外资撤离中国”论,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目前全球产业链格局是各种要素长期综合作用,各国企业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不是哪个国家可以随意改变的。经济全球化符合历史潮流。
张业遂表示,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影响,但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变,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在华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没有变。疫情全球大流行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多方面复杂影响,但不至于逆转全球化历史进程。
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如期实现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对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此前,中央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响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扶贫产品滞销问题,支持扶贫产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做好对因疫情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等。
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这些措施全面落实,疫情造成的损失将会降到最低。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他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重点做好与脱贫攻坚有关的立法、监督工作,同时继续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于晗】
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此次大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关于立法工作、疫情下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与脱贫攻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次大会共9项议程,审议6个报告
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次大会22日上午开幕,28日下午闭幕,安排三次全体会议,共9项议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议民法典草案等,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部就绪。
张业遂表示,根据当前新冠病毒疫情形势,会议期间将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控措施,并对一些安排进行调整。大会将以网络视频的方式组织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不安排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和集体采访,鼓励支持代表以视频方式接受采访。有关会议日程、记者会采访活动时间等具体信息,将及时通过大会新闻中心网页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发布。
两年内将制定和适时修改法律30部
疫情引发公众对公共卫生防治的关注。有记者提问公共卫生防治等领域的立法事项,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目前有30多部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有关的法律,这些法律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总体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下一步,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立法、修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张业遂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制定了专项计划,成立了工作专班,计划今明两年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重点是抓紧完善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争取年内审议通过;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争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审议;尽早完成修改动物防疫法;抓紧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同时,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完善。
中美关系稳定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几个月,中美关系矛盾凸显,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冲突加剧。对此,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和美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贸联系和人员往来十分密切,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历史充分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张业遂指出,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目前,合作抗疫、恢复经济是头等大事,维护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安全符合各方的利益。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多次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两国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发展。
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
针对所谓“外资撤离中国”论,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目前全球产业链格局是各种要素长期综合作用,各国企业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不是哪个国家可以随意改变的。经济全球化符合历史潮流。
张业遂表示,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影响,但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没有变,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在华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没有变。疫情全球大流行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多方面复杂影响,但不至于逆转全球化历史进程。
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如期实现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对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此前,中央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响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扶贫产品滞销问题,支持扶贫产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做好对因疫情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等。
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这些措施全面落实,疫情造成的损失将会降到最低。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他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重点做好与脱贫攻坚有关的立法、监督工作,同时继续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