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数字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0-06-08 08:51:31    作者:孙兆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孙兆东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强化普惠金融发展,让普惠金融发挥好保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和民生,并对大型商业银行提出了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的要求。近年来,国务院常务会多次提出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采取定向降准与普惠金融挂钩等具体措施予以支持,由此可见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的人民性,普惠金融就是要让金融活水更好地为普罗大众受益;普惠金融体系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实际上,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要靠政策和监管,更需要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大力创新,特别是要注重金融科技、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当前尤其要着力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必将大有可为。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有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5G等技术,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信息的共享,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有效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讲,数字普惠金融就是通过数字金融共享、便捷、安全、低成本、低门槛的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构建起基于数据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数字普惠金融使得更多偏远、落后地区人群,依靠科技的力量和信用的力量获得金融服务,享受到数字时代赋予的现代金融优质服务。

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就是要利用信用理论、金融原则、金融科技、大数据手段,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融合创新。创新的数字普惠金融新产品和服务,包括服务渠道、服务工具、服务产品和服务网络等,如小额信用快贷,扫描销售结算、央行数字货币购买支付结算等等,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讲,普惠金融的新工具和新产品,可避免被“打白条”,让打工者的劳务所得避免被拖欠。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创新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下得到有效解决。

事实上,如建设银行推出的“裕农通”普惠金融产品,已经让更多的益农信息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三农”。这一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是国家实施“农业+互联网”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农户、农民和农业提供了金融便利,很好地解决了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资金等瓶颈。建设银行还通过建行大学设立乡村学堂,与“裕农通”普惠金融产品相结合,让偏远的农村地区人们学到了金融知识和生活防疫知识,提升了农村金融消费者和其他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综合素养。本质上看,建行大学的数字普惠教育正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再创新,是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途径让更多的经济主体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红利”。

其实,数字普惠金融并非商业银行的专利,今年5月中旬,银保监会出台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该办法重点规范了融资性信保业务,新规之下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应聚焦普惠金融,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的互联互通,构建多维大数据支撑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银行保险客户共享、分层风险,助力普惠金融开展“银行+保险”贷款联保产品,联动创新可让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发展获得更安全高效。

进一步讲,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核心在于抓好信用体系数据建设和风险控制。各类金融机构要联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信用风险体系,要用数字化技术、大数据模式、强化风控建设,针对金融产品的每个环节的不同风险特征,进行数字化精细化控制,从而确保风险可控。信用风险体系在接入各类传统金融数据的同时,也要接入大量非传统的征信数据,不断丰富数据的维度和边界,提升数据的可信度,逐步升级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与审批决策流程,实现系统性风险的可控。

总之,数字普惠金融就是要让普惠金融更好地与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等技术结合,让普惠金融数字化、智能化,使数字普惠金融尽快走进更加广泛的寻常百姓家。数字普惠金融能让普通人获得金融,实现财富的有效增长,改善经济状况和家庭财富状况,提升中国全面小康的发展质量。

(作者系《世界的人民币》一书作者)


数字普惠金融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08

□孙兆东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强化普惠金融发展,让普惠金融发挥好保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和民生,并对大型商业银行提出了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的要求。近年来,国务院常务会多次提出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采取定向降准与普惠金融挂钩等具体措施予以支持,由此可见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的人民性,普惠金融就是要让金融活水更好地为普罗大众受益;普惠金融体系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实际上,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要靠政策和监管,更需要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大力创新,特别是要注重金融科技、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当前尤其要着力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必将大有可为。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有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5G等技术,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信息的共享,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有效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讲,数字普惠金融就是通过数字金融共享、便捷、安全、低成本、低门槛的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构建起基于数据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数字普惠金融使得更多偏远、落后地区人群,依靠科技的力量和信用的力量获得金融服务,享受到数字时代赋予的现代金融优质服务。

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就是要利用信用理论、金融原则、金融科技、大数据手段,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融合创新。创新的数字普惠金融新产品和服务,包括服务渠道、服务工具、服务产品和服务网络等,如小额信用快贷,扫描销售结算、央行数字货币购买支付结算等等,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讲,普惠金融的新工具和新产品,可避免被“打白条”,让打工者的劳务所得避免被拖欠。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创新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下得到有效解决。

事实上,如建设银行推出的“裕农通”普惠金融产品,已经让更多的益农信息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三农”。这一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是国家实施“农业+互联网”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农户、农民和农业提供了金融便利,很好地解决了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资金等瓶颈。建设银行还通过建行大学设立乡村学堂,与“裕农通”普惠金融产品相结合,让偏远的农村地区人们学到了金融知识和生活防疫知识,提升了农村金融消费者和其他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综合素养。本质上看,建行大学的数字普惠教育正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再创新,是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途径让更多的经济主体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红利”。

其实,数字普惠金融并非商业银行的专利,今年5月中旬,银保监会出台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该办法重点规范了融资性信保业务,新规之下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应聚焦普惠金融,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的互联互通,构建多维大数据支撑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银行保险客户共享、分层风险,助力普惠金融开展“银行+保险”贷款联保产品,联动创新可让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发展获得更安全高效。

进一步讲,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核心在于抓好信用体系数据建设和风险控制。各类金融机构要联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信用风险体系,要用数字化技术、大数据模式、强化风控建设,针对金融产品的每个环节的不同风险特征,进行数字化精细化控制,从而确保风险可控。信用风险体系在接入各类传统金融数据的同时,也要接入大量非传统的征信数据,不断丰富数据的维度和边界,提升数据的可信度,逐步升级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与审批决策流程,实现系统性风险的可控。

总之,数字普惠金融就是要让普惠金融更好地与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等技术结合,让普惠金融数字化、智能化,使数字普惠金融尽快走进更加广泛的寻常百姓家。数字普惠金融能让普通人获得金融,实现财富的有效增长,改善经济状况和家庭财富状况,提升中国全面小康的发展质量。

(作者系《世界的人民币》一书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