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普通人的企业家潜质

发布时间:2020-06-08 08:51:58    作者:杜亮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杜亮

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精准脱贫”作为时间表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任务之一,前后被提及十余次。“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则是其中最有力的表述。

2019年,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截至去年底,95%以上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而笔者下面要说的蓝家克,正是近些年脱贫的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个。

蓝家克是广西都安县大山里的一位中年农民,三年前的他还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靠养蚕为生,家道贫苦。那一年,他领了政府发的一头牛,开启了他的养殖生涯。这个叫做“贷牛还牛”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扶贫项目,成为他致富梦想的起步。第二年,他养的牛扩展到五六只。到第三年,牛群已经扩展到30多只,他成为村里养牛最多的大户。为了买饲料等,蓝家克还从信用社贷了款,这个贷款有三年的贴息。这时的他俨然已有“老板”的气魄。他的故事远未结束,但我们隐约可以洞见,一个贫困户不甘贫困、奋起创富的鲜活故事。

从蓝家克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的某种潜质来——冒险与拼搏——你可能很难将此和一个贫困户联系起来。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纳斯教授说,“任何人都有作为企业家的潜质。即使是一个非常穷的人,也同样拥有作为企业家的基本潜质。”

企业家的基本潜质就是有创富的动力,有冒险的勇气。长久以来,农民从事的是自然经营,天生要面对各种风险。这和企业家面临的环境相似。因此,农民身上,是可以激发出企业家的潜质来的。

我们常常听说,在做脱贫攻坚工作时,最难的是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就需要那么一点冒险的企业家精神。敢于扩大规模、敢于接受贷款,实际上正反映了这种创富的原始动力。而政府主导的脱贫攻坚,最根本的其实就是把农民身上隐藏的创富天性激发出来。

金融行业长期存在一个“二八定律”,大中型企业等头部客户相对更受重视,而小微、农民、城镇低收入者这些长尾客户则很容易被忽略。这些年,情况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这主要得益于普惠金融概念的引进。而尤努斯正是普惠金融的首倡者和践行者。

普惠金融即包容性金融。它的宗旨就是将传统金融体系排斥的或服务不到位的企业和人群都“包容”进来,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最终形成一个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长尾市场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从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引入中国,到2013年“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普惠金融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登堂入室的过程。银保监会协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各项工作,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做好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6.7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75万亿,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这里面,也包含了千千万万个蓝家克这样隐藏着致富雄心的农民所获得的普惠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难,难在“最后一公里”,指的是现有金融服务不能触达的部分人口,尤其是“中小微弱”群体。而与小微企业相比,三农可能更弱、更散、更个体,所以,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可能也是最难触达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也指出,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出现在广大农村地区。

要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必须借助于政府、各种爱心团体和人士等的推手,把缺失的关键链条补起来。例如,蓝家克的“最后一公里”便是当初政府给他发的那一头牛,还可能有信用社的那笔贴息贷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这句话,“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真正的可以持久的脱贫成果,是在于广大贫困农民创富天性的激发。


普通人的企业家潜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08

□杜亮

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精准脱贫”作为时间表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任务之一,前后被提及十余次。“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则是其中最有力的表述。

2019年,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截至去年底,95%以上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而笔者下面要说的蓝家克,正是近些年脱贫的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个。

蓝家克是广西都安县大山里的一位中年农民,三年前的他还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靠养蚕为生,家道贫苦。那一年,他领了政府发的一头牛,开启了他的养殖生涯。这个叫做“贷牛还牛”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扶贫项目,成为他致富梦想的起步。第二年,他养的牛扩展到五六只。到第三年,牛群已经扩展到30多只,他成为村里养牛最多的大户。为了买饲料等,蓝家克还从信用社贷了款,这个贷款有三年的贴息。这时的他俨然已有“老板”的气魄。他的故事远未结束,但我们隐约可以洞见,一个贫困户不甘贫困、奋起创富的鲜活故事。

从蓝家克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的某种潜质来——冒险与拼搏——你可能很难将此和一个贫困户联系起来。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纳斯教授说,“任何人都有作为企业家的潜质。即使是一个非常穷的人,也同样拥有作为企业家的基本潜质。”

企业家的基本潜质就是有创富的动力,有冒险的勇气。长久以来,农民从事的是自然经营,天生要面对各种风险。这和企业家面临的环境相似。因此,农民身上,是可以激发出企业家的潜质来的。

我们常常听说,在做脱贫攻坚工作时,最难的是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就需要那么一点冒险的企业家精神。敢于扩大规模、敢于接受贷款,实际上正反映了这种创富的原始动力。而政府主导的脱贫攻坚,最根本的其实就是把农民身上隐藏的创富天性激发出来。

金融行业长期存在一个“二八定律”,大中型企业等头部客户相对更受重视,而小微、农民、城镇低收入者这些长尾客户则很容易被忽略。这些年,情况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这主要得益于普惠金融概念的引进。而尤努斯正是普惠金融的首倡者和践行者。

普惠金融即包容性金融。它的宗旨就是将传统金融体系排斥的或服务不到位的企业和人群都“包容”进来,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最终形成一个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长尾市场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从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引入中国,到2013年“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普惠金融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登堂入室的过程。银保监会协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各项工作,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做好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6.7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75万亿,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这里面,也包含了千千万万个蓝家克这样隐藏着致富雄心的农民所获得的普惠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难,难在“最后一公里”,指的是现有金融服务不能触达的部分人口,尤其是“中小微弱”群体。而与小微企业相比,三农可能更弱、更散、更个体,所以,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可能也是最难触达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也指出,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出现在广大农村地区。

要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必须借助于政府、各种爱心团体和人士等的推手,把缺失的关键链条补起来。例如,蓝家克的“最后一公里”便是当初政府给他发的那一头牛,还可能有信用社的那笔贴息贷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这句话,“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真正的可以持久的脱贫成果,是在于广大贫困农民创富天性的激发。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