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工行投向制造业贷款1.85万亿元

居商业银行首位

发布时间:2020-07-24 10:16:43    作者:冯娜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冯娜娜

“上半年,工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制造业贷款精准性、直达性,取得显著成效。”7月23日,在银保监会举办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表示。

今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银保监会积极引导和督促大型银行发挥“头雁”作用,推动大型银行加大对制造业资源倾斜,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

2020年以来,工行持续加强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上半年,工行支持制造业的贷款、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类融资余额近2.5万亿元。其中,贷款方面,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85万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较年初增长2233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债券方面,累计承销制造业客户债券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113%;6月末表内外制造业客户债券余额888亿元,较年初增长7%,其中自营资金制造业债券余额237亿元,较年初增幅23.5%。

总行统筹 加大力度

今年,工行加强制造业金融服务顶层设计,将服务制造业发展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相结合,着力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工行总行统筹研究部署,明确全行制造业贷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战略方向、主要措施、考核机制,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

为积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行今年在全行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工行着力完善服务制造业长效机制。密切跟踪关注疫情动态和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实际情况,统筹做好客户准入、存量管控及不良化解,完善“愿贷、敢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保护基层信贷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半年,工行制造业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期限结构方面,截至6月末,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较年初增加952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增幅21%,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区域结构方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国家区域发展重点战略区域,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600亿元,占全部制造业新增贷款的比重超70%。

降低成本 力促小微

支持制造业发展,除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外,同时还在着力降低制造业贷款融资成本。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工行推进存量法人客户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上半年新发放制造业公司贷款利率同比下降38BP。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上半年累计为5500多家制造业企业办理延本延息,涉及贷款约1000亿元。

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工行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上半年,工行银保监会口径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51亿元,增幅27.3%,远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制造业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

以陕西为例,工行汉中分行加强金融科技赋能,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抗疫贷”“税务贷”等线上产品,今年以来累计为12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8亿元,其中为32户制造业小微企业发放1亿元,有19户为首贷企业。

创新品种 着力突破

工行加大了制造业中长期信贷产品创新力度,针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环保升级等领域项目贷款需求,工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首推创新性专项项目贷款品种——制造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同时,进一步优化营运资金贷款管理办法。

同时,该行着力通过供应链融资支持制造业发展,注重“稳链、补链、强链”,确定2055户总行级制造业核心企业。上半年,工行为这些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累计发放供应链融资510亿元,涉及企业2700多户。

工行潍坊分行通过供应链保理业务实现了新突破,以某全球领先5G通讯技术供应商为核心企业,为其上游民营企业客户发放供应链项下国内保理4.5亿元,以支持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

三大举措 提升服务

谷澍介绍,下半年,工行将围绕“六稳”“六保”,进一步提升对制造业的服务水平,发挥好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主要有三大举措: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信贷投放的精准度、进一步加强支持制造业的资源保障、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具体来看,工行将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切实做好金融支持产业链稳链固链服务,推动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通过加大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支持,增强对上下游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促进“核心企业不断链、上下游企业不断流”。

工行总行统筹研究部署,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配置相应支持保障资源。加大制造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中长期循环贷款等创新产品的推广,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

在制造业产业聚集地试点设立制造业专业化经营机构,加强制造业专业团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制造业贷款“愿贷、敢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保护基层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工行投向制造业贷款1.85万亿元

居商业银行首位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24

□记者 冯娜娜

“上半年,工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制造业贷款精准性、直达性,取得显著成效。”7月23日,在银保监会举办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表示。

今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银保监会积极引导和督促大型银行发挥“头雁”作用,推动大型银行加大对制造业资源倾斜,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

2020年以来,工行持续加强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上半年,工行支持制造业的贷款、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类融资余额近2.5万亿元。其中,贷款方面,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85万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较年初增长2233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债券方面,累计承销制造业客户债券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113%;6月末表内外制造业客户债券余额888亿元,较年初增长7%,其中自营资金制造业债券余额237亿元,较年初增幅23.5%。

总行统筹 加大力度

今年,工行加强制造业金融服务顶层设计,将服务制造业发展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相结合,着力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工行总行统筹研究部署,明确全行制造业贷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战略方向、主要措施、考核机制,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

为积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行今年在全行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工行着力完善服务制造业长效机制。密切跟踪关注疫情动态和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实际情况,统筹做好客户准入、存量管控及不良化解,完善“愿贷、敢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保护基层信贷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半年,工行制造业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期限结构方面,截至6月末,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较年初增加952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增幅21%,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区域结构方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国家区域发展重点战略区域,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600亿元,占全部制造业新增贷款的比重超70%。

降低成本 力促小微

支持制造业发展,除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外,同时还在着力降低制造业贷款融资成本。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工行推进存量法人客户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上半年新发放制造业公司贷款利率同比下降38BP。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上半年累计为5500多家制造业企业办理延本延息,涉及贷款约1000亿元。

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工行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上半年,工行银保监会口径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51亿元,增幅27.3%,远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制造业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

以陕西为例,工行汉中分行加强金融科技赋能,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抗疫贷”“税务贷”等线上产品,今年以来累计为128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8亿元,其中为32户制造业小微企业发放1亿元,有19户为首贷企业。

创新品种 着力突破

工行加大了制造业中长期信贷产品创新力度,针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环保升级等领域项目贷款需求,工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首推创新性专项项目贷款品种——制造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同时,进一步优化营运资金贷款管理办法。

同时,该行着力通过供应链融资支持制造业发展,注重“稳链、补链、强链”,确定2055户总行级制造业核心企业。上半年,工行为这些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累计发放供应链融资510亿元,涉及企业2700多户。

工行潍坊分行通过供应链保理业务实现了新突破,以某全球领先5G通讯技术供应商为核心企业,为其上游民营企业客户发放供应链项下国内保理4.5亿元,以支持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

三大举措 提升服务

谷澍介绍,下半年,工行将围绕“六稳”“六保”,进一步提升对制造业的服务水平,发挥好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主要有三大举措: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信贷投放的精准度、进一步加强支持制造业的资源保障、进一步增强对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具体来看,工行将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切实做好金融支持产业链稳链固链服务,推动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通过加大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支持,增强对上下游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促进“核心企业不断链、上下游企业不断流”。

工行总行统筹研究部署,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配置相应支持保障资源。加大制造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中长期循环贷款等创新产品的推广,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

在制造业产业聚集地试点设立制造业专业化经营机构,加强制造业专业团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制造业贷款“愿贷、敢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保护基层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