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仇兆燕
一直以来,车险是财产险公司的主要险种,而且涉及千家万户的安全出行。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6亿辆,驾驶人达4.4亿人。2019年,车险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整个财产险保费的63%。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发展,自2015年原保监会启动车险费率改革试点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多轮车险改革,但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车险保障需求与车险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其中附加费用率问题又是车险的核心问题。
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
从市场表现来看,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些保险公司大打“价格战”,拼手续费,正常的市场秩序受到干扰,差异化定价在实际执行中被打了折扣,车险费率出现波动甚至反弹。同时,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一些中小险企可能因偿付能力不足诱发大面积金融风险。
如何才能真正让利车险消费者、保障车险消费者权益,同时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呢?
近日,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了《示范型商业车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强力压缩费用空间——此次改革根据实际风险重新测算了基准纯风险保费,并将预定附加费用率下调至25%。《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引导行业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适时支持财险公司报批报备附加费用率上限低于25%的网销、电销等渠道的商车险产品。
对于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中国银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尹江鳌表示,车险问题无法根治的背后,是车险改革面临多重目标以及目标之间冲突的矛盾。基于此次车险综合改革确定的阶段性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通过聚焦主要矛盾有取有舍,从而解决改革“不可能多角”的难题,实现整个改革的帕累托推进。
“目前车险市场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市场上仍然存在着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和乱象,而针对附加费用率的调整则打中了车险问题的‘七寸’。”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表示。
作为市场直接参与者和经营者,平安产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建平也表示,通过对附加费的调整不仅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规范了车险的市场秩序。对于车主而言,在不增加保费支出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商业险主险的保障范围扩大,产品的风险保障更加全面。对于险企而言,能够更快速全面地提升各家险企的风险和筛选能力及运营效率和理赔服务能力。
中国大地保险总裁陈勇认为,在条款扩展、保额提升、费率下降进而更多让利给广大消费者的大背景下,附加费用率下降到25%,将更有效减少车险市场的手续费乱象,同时也倒逼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思变成行业共同话题
确实,强化测算机制、下调商车险费率、引入费率浮动系数和放开浮动范围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感受是保费价格的降低,是利好保险消费者。但对险企和汽车经销商而言,其结果必然是赔付率的升高,倒逼整个车险行业费用率下降,汽车经销商手续费收入缩水。对市场的各类主体而言,改革后所面临的压力陡增,因此思变成为行业共同的话题。
对此,上海广汇德太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军认为,车险属于同质化的标准产品,车险行业的手续费竞争是一个市场行为。这体现在,一是业务品质竞争,对于赔付率较低的业务应该给予较高的手续费,对于赔付率较高的业务应该给予较低的手续费;二是业务渠道的竞争,不同的汽车经销商渠道费用不同。
陈杰军坦言,费用空间再次挤压,对汽车经销商影响巨大,将面临车险保费总规模的下降及佣金收入下降双重影响,这些将直接影响公司收入和利润,简单测算附加费用率从35%降至25%,佣金收入直接下降10个百分点。
因此陈杰军提出了两点建议,一个是原车损险7个附加险并为主险,保费充实度有所下降,导致车损险风险成本有所增加。建议新车出单折扣上对风险成本的增加有所反应。二是对于车商渠道的业务,建议保险公司根据渠道优劣给予车商渠道差异化手续费。
陈杰军透露,广汇汽车也在积极应对变革。“一方面是积极做好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保险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充分挖掘客户需求,提高新车首保率,保有客户续保率,提升车险总保费规模。另一方面是积极创新,将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通过非车险的佣金收入来补充车险佣金下降的影响,围绕着人和车开发更多满足客户需求多层次的核心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车辆及保险保障服务。”
华泰财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丛雪松认为,销售端参与主体众多,需要给予平稳的过渡期。“目前整个市场在销售端涉及的人员,包括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中介,中介还包括专业代理、兼业代理,人员众多。在对费用进行挤压时,要考虑到这些行业的从业者,要给予他们一个平稳转型的环境和空间。”
丛雪松建议在监管政策方面能多维度审视各个公司费率方案,考虑到中小保险公司在固定成本上与大公司的差异,对中小公司目标成本给予一定时间的宽容。在改革落地后希望能够更加严格地监控市场费用,坚决遏制市场高费用的情况。
同时,他呼吁业务排在前三位的大公司应该发挥头部效应控制整个行业的成本不要出现快速上涨。
□记者 仇兆燕
一直以来,车险是财产险公司的主要险种,而且涉及千家万户的安全出行。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6亿辆,驾驶人达4.4亿人。2019年,车险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整个财产险保费的63%。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发展,自2015年原保监会启动车险费率改革试点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多轮车险改革,但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车险保障需求与车险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其中附加费用率问题又是车险的核心问题。
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
从市场表现来看,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些保险公司大打“价格战”,拼手续费,正常的市场秩序受到干扰,差异化定价在实际执行中被打了折扣,车险费率出现波动甚至反弹。同时,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一些中小险企可能因偿付能力不足诱发大面积金融风险。
如何才能真正让利车险消费者、保障车险消费者权益,同时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呢?
近日,银保监会财险部下发了《示范型商业车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强力压缩费用空间——此次改革根据实际风险重新测算了基准纯风险保费,并将预定附加费用率下调至25%。《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引导行业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适时支持财险公司报批报备附加费用率上限低于25%的网销、电销等渠道的商车险产品。
对于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中国银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尹江鳌表示,车险问题无法根治的背后,是车险改革面临多重目标以及目标之间冲突的矛盾。基于此次车险综合改革确定的阶段性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通过聚焦主要矛盾有取有舍,从而解决改革“不可能多角”的难题,实现整个改革的帕累托推进。
“目前车险市场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市场上仍然存在着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和乱象,而针对附加费用率的调整则打中了车险问题的‘七寸’。”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表示。
作为市场直接参与者和经营者,平安产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建平也表示,通过对附加费的调整不仅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规范了车险的市场秩序。对于车主而言,在不增加保费支出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商业险主险的保障范围扩大,产品的风险保障更加全面。对于险企而言,能够更快速全面地提升各家险企的风险和筛选能力及运营效率和理赔服务能力。
中国大地保险总裁陈勇认为,在条款扩展、保额提升、费率下降进而更多让利给广大消费者的大背景下,附加费用率下降到25%,将更有效减少车险市场的手续费乱象,同时也倒逼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思变成行业共同话题
确实,强化测算机制、下调商车险费率、引入费率浮动系数和放开浮动范围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感受是保费价格的降低,是利好保险消费者。但对险企和汽车经销商而言,其结果必然是赔付率的升高,倒逼整个车险行业费用率下降,汽车经销商手续费收入缩水。对市场的各类主体而言,改革后所面临的压力陡增,因此思变成为行业共同的话题。
对此,上海广汇德太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军认为,车险属于同质化的标准产品,车险行业的手续费竞争是一个市场行为。这体现在,一是业务品质竞争,对于赔付率较低的业务应该给予较高的手续费,对于赔付率较高的业务应该给予较低的手续费;二是业务渠道的竞争,不同的汽车经销商渠道费用不同。
陈杰军坦言,费用空间再次挤压,对汽车经销商影响巨大,将面临车险保费总规模的下降及佣金收入下降双重影响,这些将直接影响公司收入和利润,简单测算附加费用率从35%降至25%,佣金收入直接下降10个百分点。
因此陈杰军提出了两点建议,一个是原车损险7个附加险并为主险,保费充实度有所下降,导致车损险风险成本有所增加。建议新车出单折扣上对风险成本的增加有所反应。二是对于车商渠道的业务,建议保险公司根据渠道优劣给予车商渠道差异化手续费。
陈杰军透露,广汇汽车也在积极应对变革。“一方面是积极做好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保险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充分挖掘客户需求,提高新车首保率,保有客户续保率,提升车险总保费规模。另一方面是积极创新,将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通过非车险的佣金收入来补充车险佣金下降的影响,围绕着人和车开发更多满足客户需求多层次的核心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车辆及保险保障服务。”
华泰财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丛雪松认为,销售端参与主体众多,需要给予平稳的过渡期。“目前整个市场在销售端涉及的人员,包括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中介,中介还包括专业代理、兼业代理,人员众多。在对费用进行挤压时,要考虑到这些行业的从业者,要给予他们一个平稳转型的环境和空间。”
丛雪松建议在监管政策方面能多维度审视各个公司费率方案,考虑到中小保险公司在固定成本上与大公司的差异,对中小公司目标成本给予一定时间的宽容。在改革落地后希望能够更加严格地监控市场费用,坚决遏制市场高费用的情况。
同时,他呼吁业务排在前三位的大公司应该发挥头部效应控制整个行业的成本不要出现快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