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企合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金融创新服务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周年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20-08-20 08:58:1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回首一年,临港新片区成为企业锐意创新、上海金融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区。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走进临港新片区,听企业讲述成长背后的金融故事。

□记者 李林鸾 实习记者 张文思

当国产PD-1肿瘤免疫治疗新药首批上市改写癌症治疗历史时,背后不仅凝结着本土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还离不开金融创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立了生产基地的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生物”),对此感受颇深。

君实生物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物医药临床研发的创新驱动型公司,其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抗PD-1单抗——“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是我国首个成功上市的国产PD-1肿瘤免疫治疗新药。由于“烧钱多、风险高”,生物医药公司常常面临融资难题。

初创药企如何叩开银行大门?君实生物总经理谢皖给出了答案:“得益于公司位于临港新片区,上海银行创新突破生物医药公司取得相关药物生产认证(GMP认证)前不被授信的惯例,在公司设立初期‘慧眼识珠’,及时为我们‘供氧输血’,才助力公司快速发展壮大,并在多个领域跻身全球领先。”此后,伴随君实生物不断发展,并运用临港新片区政策红利,上海银行持续以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没有先例,只有先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要从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说起。


临港新片区全貌。 郭恩友/摄

顶层设计政策先行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金融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区。一年来,从卫星研制基地到农业电商平台、从生物医药到集成电路……临港新片区各个产业“上天入地”,企业在寻求自身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金融创新的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上海主要中外资商业银行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贷款余额947亿元,不良贷款率0.42%,服务临港新片区内企业921家次。

回顾这一年有这样的支持力度和创新力度,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当地管委会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2019年10月,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告知深入推进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的通知》,支持银行机构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领域,借鉴国际通行规制开展创新业务试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实际需求突破现有监管要求开展业务创新试点,更大胆地开展风险压力测试。

2020年5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印发《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支持新片区更好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除了政策东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也充分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依托上海银行业自贸区工作联席会议,积极推动各家银行机构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

据介绍,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积极参与《关于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自贸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起草建议,参与《“新片区”金融机构业务本外币一体化运营和操作办法》相关制度设计工作,组建“账户管理”“业务流程”“三反规范”3个专项工作组,完成相关制度起草,先后发布《上海银行业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金融服务倡议书》《上海银行业“稳外贸、稳外资”金融服务倡议书》鼓励和支持上海银行业持续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作为上海金融对外开放及改革创新的窗口,加强主体扶持。

有政策“开路”,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锐意创新,从多个方面入手全力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包括持续不断为临港新片区内高新技术产业、航运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提供长期信贷支持,积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各项创新支持举措密集落地临港新片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周年成绩单。

“贴身”服务助跑企业

过去一年来,在临港新片区这块改革“热土”上,许多金融创新先行先试,“贴身”服务处处开花。

让谢皖感慨的不仅是上海银行创新的金融服务,印象更深的是,在君实生物还没有生产出成品时,上海银行便派来人员与公司对接。“让我们吃惊的是,上海银行的员工对于君实生物所从事药物研发领域的专业技术问题特别感兴趣,经常向我们问一些医药技术的专业知识。”谢皖说,凭这一点,就能感受到上海银行对于君实生物这一项目的重视。

对此,上海银行浦东分行副行长赵晓华表示,该分行员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生物制药原理和生物医药行业,并前往该公司生产基地实地调研,综合判断该公司的成长性以及产品市场前景等情况,并定制更“贴身”的服务。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该分行为君实生物提供了1.5亿元贷款,而且随着企业发展,授信金额也在逐步增加。

不止于此,在临港管委会出台相关风险共担和风险补偿资金政策后,上海银行进一步把君实生物贷款额提升至9亿元,在该公司资金需求高峰关键期给予了及时有力支持。

另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上海艾郎风电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郎集团”)不断壮大背后,是上海农商银行10余年的陪伴和支持。

艾郎集团是一家集风电叶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艾郎集团总裁李传胜对《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10年来,上海农商银行为企业深度“贴身”服务,贷款额度从最初的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2020年6月末的各类授信19.4亿元,支持企业不断壮大。疫情期间,上海农商银行额外新增授信2亿元,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还主动下调融资利率,为企业全年减少财务成本达300余万元,真正为企业“减负”。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上海农商银行又主动对接,及时调整融资方案,于今年6月为艾郎集团发放信贷资金1.9亿元,让客户第一时间享受到了临港新片区的政策红利。

此外,为充分满足临港新片区企业交易、保值、融资需求,上海银行业还为企业搭起连接境内外的金融桥梁。跨境业务越来越便利,成为当前临港新片区内企业的共识。

其中,交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全球现金管理平台为区内跨国公司提供一体化全球现金管理服务等举措,全力做好区内重点产业集群金融服务。中行上海市分行发挥金融市场业务优势,面向临港新片区企业提供传统账户及FT账户各类汇率、利率交易和保值工具,开发升级自贸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足不出户完成FT账户的汇兑业务,目前已累计为临港新片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市场交易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围绕临港新片区的金融服务还在不断迭代出新。2020年8月,浦发银行更新临港新片区服务方案至2.0版本,重点突出了数字科技驱动便利化、多元化融资助力产城发展、三位一体打造离在岸枢纽、前沿领域创新探索的四大亮点。

金融资源要素快速集聚

在临港新片区,金融助力企业“上天入地”,追根溯源使金融资源要素快速集聚。

“快速”首先体现在机构设立上——临港新片区揭牌伊始,滴水湖畔就开出了好多家银行。上海银保监局在第一时间相继批准沪上主要银行在临港新片区设立或升格分支机构,并要求各机构提高发展定位,加大金融资源与服务投入,以更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2019年8月7日,建行临港新片区分行获批,随后中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农行、交行、工行、上海银行临港新片区分(支)行也相继获批。2020年6月,交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入驻临港新片区,进一步强化了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服务体系与临港新片区的融合,形成了对居民和非居民企业在岸金融和离岸金融双线综合服务能力。

同时,临港新片区的设立和金融对外开放措施的推出,也吸引了众多外资银行积极参与。如中行和法国东方汇理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公司拟落户临港新片区,这是我国第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在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10条具体措施发布后,目前已有外资银行提出了在临港新片区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意向。

“快速”还体现在资源倾斜上——各家银行不仅积极设立机构,多方面资源也优先向临港新片区倾斜。沪上多家银行第一时间成立临港新片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推进,在制度、流程、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大力发展临港新片区业务。其中,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项目银团贷款落地就是“上海速度”的体现。

特斯拉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在短短十几天内,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作为联合牵头行和联合结算行,与上海特斯拉完成了贷款审批、银团谈判、合同签约以及提款发放的全部流程,让总额等值人民币112.5亿元的超级工厂项目银团贷款落地,也让企业充分感受到了“上海速度”。截至目前,该笔银团贷款累计发放融资近50亿元人民币。

政策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活,道路越走越宽。在日新月异的临港新片区建设舞台上,上海银行业还在不断奋步疾行,为临港新片区的金融创新,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月敏/制图


银企合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金融创新服务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周年报道之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8-20

编者按: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回首一年,临港新片区成为企业锐意创新、上海金融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区。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走进临港新片区,听企业讲述成长背后的金融故事。

□记者 李林鸾 实习记者 张文思

当国产PD-1肿瘤免疫治疗新药首批上市改写癌症治疗历史时,背后不仅凝结着本土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还离不开金融创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立了生产基地的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生物”),对此感受颇深。

君实生物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物医药临床研发的创新驱动型公司,其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抗PD-1单抗——“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是我国首个成功上市的国产PD-1肿瘤免疫治疗新药。由于“烧钱多、风险高”,生物医药公司常常面临融资难题。

初创药企如何叩开银行大门?君实生物总经理谢皖给出了答案:“得益于公司位于临港新片区,上海银行创新突破生物医药公司取得相关药物生产认证(GMP认证)前不被授信的惯例,在公司设立初期‘慧眼识珠’,及时为我们‘供氧输血’,才助力公司快速发展壮大,并在多个领域跻身全球领先。”此后,伴随君实生物不断发展,并运用临港新片区政策红利,上海银行持续以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没有先例,只有先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要从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说起。


临港新片区全貌。 郭恩友/摄

顶层设计政策先行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金融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区。一年来,从卫星研制基地到农业电商平台、从生物医药到集成电路……临港新片区各个产业“上天入地”,企业在寻求自身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金融创新的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上海主要中外资商业银行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贷款余额947亿元,不良贷款率0.42%,服务临港新片区内企业921家次。

回顾这一年有这样的支持力度和创新力度,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当地管委会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2019年10月,上海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告知深入推进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的通知》,支持银行机构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领域,借鉴国际通行规制开展创新业务试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实际需求突破现有监管要求开展业务创新试点,更大胆地开展风险压力测试。

2020年5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印发《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支持新片区更好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除了政策东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也充分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依托上海银行业自贸区工作联席会议,积极推动各家银行机构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

据介绍,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积极参与《关于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自贸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起草建议,参与《“新片区”金融机构业务本外币一体化运营和操作办法》相关制度设计工作,组建“账户管理”“业务流程”“三反规范”3个专项工作组,完成相关制度起草,先后发布《上海银行业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金融服务倡议书》《上海银行业“稳外贸、稳外资”金融服务倡议书》鼓励和支持上海银行业持续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作为上海金融对外开放及改革创新的窗口,加强主体扶持。

有政策“开路”,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锐意创新,从多个方面入手全力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包括持续不断为临港新片区内高新技术产业、航运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提供长期信贷支持,积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各项创新支持举措密集落地临港新片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周年成绩单。

“贴身”服务助跑企业

过去一年来,在临港新片区这块改革“热土”上,许多金融创新先行先试,“贴身”服务处处开花。

让谢皖感慨的不仅是上海银行创新的金融服务,印象更深的是,在君实生物还没有生产出成品时,上海银行便派来人员与公司对接。“让我们吃惊的是,上海银行的员工对于君实生物所从事药物研发领域的专业技术问题特别感兴趣,经常向我们问一些医药技术的专业知识。”谢皖说,凭这一点,就能感受到上海银行对于君实生物这一项目的重视。

对此,上海银行浦东分行副行长赵晓华表示,该分行员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生物制药原理和生物医药行业,并前往该公司生产基地实地调研,综合判断该公司的成长性以及产品市场前景等情况,并定制更“贴身”的服务。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该分行为君实生物提供了1.5亿元贷款,而且随着企业发展,授信金额也在逐步增加。

不止于此,在临港管委会出台相关风险共担和风险补偿资金政策后,上海银行进一步把君实生物贷款额提升至9亿元,在该公司资金需求高峰关键期给予了及时有力支持。

另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上海艾郎风电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郎集团”)不断壮大背后,是上海农商银行10余年的陪伴和支持。

艾郎集团是一家集风电叶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艾郎集团总裁李传胜对《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10年来,上海农商银行为企业深度“贴身”服务,贷款额度从最初的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到2020年6月末的各类授信19.4亿元,支持企业不断壮大。疫情期间,上海农商银行额外新增授信2亿元,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还主动下调融资利率,为企业全年减少财务成本达300余万元,真正为企业“减负”。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上海农商银行又主动对接,及时调整融资方案,于今年6月为艾郎集团发放信贷资金1.9亿元,让客户第一时间享受到了临港新片区的政策红利。

此外,为充分满足临港新片区企业交易、保值、融资需求,上海银行业还为企业搭起连接境内外的金融桥梁。跨境业务越来越便利,成为当前临港新片区内企业的共识。

其中,交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全球现金管理平台为区内跨国公司提供一体化全球现金管理服务等举措,全力做好区内重点产业集群金融服务。中行上海市分行发挥金融市场业务优势,面向临港新片区企业提供传统账户及FT账户各类汇率、利率交易和保值工具,开发升级自贸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足不出户完成FT账户的汇兑业务,目前已累计为临港新片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市场交易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围绕临港新片区的金融服务还在不断迭代出新。2020年8月,浦发银行更新临港新片区服务方案至2.0版本,重点突出了数字科技驱动便利化、多元化融资助力产城发展、三位一体打造离在岸枢纽、前沿领域创新探索的四大亮点。

金融资源要素快速集聚

在临港新片区,金融助力企业“上天入地”,追根溯源使金融资源要素快速集聚。

“快速”首先体现在机构设立上——临港新片区揭牌伊始,滴水湖畔就开出了好多家银行。上海银保监局在第一时间相继批准沪上主要银行在临港新片区设立或升格分支机构,并要求各机构提高发展定位,加大金融资源与服务投入,以更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2019年8月7日,建行临港新片区分行获批,随后中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农行、交行、工行、上海银行临港新片区分(支)行也相继获批。2020年6月,交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入驻临港新片区,进一步强化了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服务体系与临港新片区的融合,形成了对居民和非居民企业在岸金融和离岸金融双线综合服务能力。

同时,临港新片区的设立和金融对外开放措施的推出,也吸引了众多外资银行积极参与。如中行和法国东方汇理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公司拟落户临港新片区,这是我国第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在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10条具体措施发布后,目前已有外资银行提出了在临港新片区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意向。

“快速”还体现在资源倾斜上——各家银行不仅积极设立机构,多方面资源也优先向临港新片区倾斜。沪上多家银行第一时间成立临港新片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推进,在制度、流程、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大力发展临港新片区业务。其中,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项目银团贷款落地就是“上海速度”的体现。

特斯拉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在短短十几天内,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作为联合牵头行和联合结算行,与上海特斯拉完成了贷款审批、银团谈判、合同签约以及提款发放的全部流程,让总额等值人民币112.5亿元的超级工厂项目银团贷款落地,也让企业充分感受到了“上海速度”。截至目前,该笔银团贷款累计发放融资近50亿元人民币。

政策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活,道路越走越宽。在日新月异的临港新片区建设舞台上,上海银行业还在不断奋步疾行,为临港新片区的金融创新,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月敏/制图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