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房文彬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作为保民生、安天下的大事,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去年10月12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通过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加强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让农户吃上“定心丸”,农业保险大有可为;端牢14亿中国人的“饭碗”,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是重中之重。
“农业保险+”
鼓起农民“钱袋子”
“产量低了有保险,价格低了也有保险,我一听这个事比以前的种植保险要好。”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郭庄村大豆种植户郭铁军告诉记者,“由于2019年大豆的价格较低,预计今年每亩能赔偿我100元以上。”
据嘉祥县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王冬霞介绍,农户通过“保险+期货”的模式可获得期货市场的价格补偿,现货市场将为豆农实现价格兜底,对农户现货价格起到稳定器作用,从而告别“丰产不丰收”“豆贱伤农”的困扰。
令郭铁军受益的是由太平洋产险承保的嘉祥繁种大豆收入保险。据悉,2019年,太平洋产险在山东嘉祥共承保繁种大豆8.46万亩,累计提供592万元风险保障,赔付1010万元,帮助当地6800余名农户增产增收。
记者了解到,《指导意见》鼓励探索开展“农业保险+”,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农业保险的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近年来,类似的金融创新在各地层出不穷。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中华财险新疆分公司与中信期货在红枣、苹果等多个品种上开展了“保险+期货”项目合作,运用金融工具化解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实现了金融支农、精准扶贫。此次在红枣期货上市之际,通过利用价格保险产品帮农户稳定收入。“截至目前,该项目赔付金额39.88万元,189户农户全部受益。”中华财险新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中航安盟探索出了“政府+保险+类金融机构+企业+专业合作社(牧民)”“惠牧贷”精准扶贫模式。据了解,近3年,全县已有8342户次牧民获得2301万元贷款支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指出:“下一步,应积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农业保险的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从单纯的风险保障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转变,提升普惠金融水平,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清理规范市场
坚持“零容忍”
2020年以来,“农业保险承保、理赔资料不真实”成为险企被罚的“重灾区”。四川银保监局开出的5张罚单都涉及农业保险领域,其中,1月9日,锦泰财险因农业保险承保、理赔资料不真实,被处罚款50万元。另外,6月28日,人保财险喀什地区分公司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档案不真实、不完整,被新疆银保监局予以警告,时任两位副总经理被撤销任职资格、共处20万元罚款。
业内人士表示,农业保险因其政策性特征且承保环节复杂、各项审查成本高,导致编制虚假资料的行为屡屡发生。对于打击农险“虚假”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秩序,降低农业保险运行成本,加大对保险机构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处罚力度。
“单凭保险公司一己之力是不行的,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还需会同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一起发力。”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冯文丽如是说。
1月1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出席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论坛并表示,银保监会将重点抓好优化农业保险监管基础制度,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的通知》,针对行业反映较为集中的农险市场准入问题,按照依法合规、提高标准、放管结合、动态监管的原则,建立完善全流程的农险业务经营条件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农业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庹国柱认为,造成虚假承保理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未来想要清理规范农险市场,不仅要提高险企参与农业保险经营意义的认识,加强合规经营的教育,对监管来说,也要严格资质审查,加大监管力度,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坚持“零容忍”。
锚定目标
补齐短板上台阶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对保障农民收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4月末,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5.81亿元,为5419.7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31万亿元,已向960.86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47.82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农业保险大国。这速度在全球绝无仅有!”谈起农业保险的发展,庹国柱感慨道。
然而,《指导意见》指出,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服务“三农”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到2022年,农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农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元/人。
“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因为有的省份去年已经达成了目标。”庹国柱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扩大保险覆盖面,尽力做到现有补贴目录里的标的应保尽保。二是提高保险金额。现在大部分农业保险产品是保额很低的“成本保险”,而目前正在试点的“大灾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就是在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保险金额。三是增加保险标的。在现行机制体制下,各省重要农作物及饲养动物等不可能全都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目录,未来仍需要逐步纳入目录中,可考虑“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
□本报记者 房文彬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作为保民生、安天下的大事,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去年10月12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通过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加强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举措,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让农户吃上“定心丸”,农业保险大有可为;端牢14亿中国人的“饭碗”,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是重中之重。
“农业保险+”
鼓起农民“钱袋子”
“产量低了有保险,价格低了也有保险,我一听这个事比以前的种植保险要好。”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郭庄村大豆种植户郭铁军告诉记者,“由于2019年大豆的价格较低,预计今年每亩能赔偿我100元以上。”
据嘉祥县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王冬霞介绍,农户通过“保险+期货”的模式可获得期货市场的价格补偿,现货市场将为豆农实现价格兜底,对农户现货价格起到稳定器作用,从而告别“丰产不丰收”“豆贱伤农”的困扰。
令郭铁军受益的是由太平洋产险承保的嘉祥繁种大豆收入保险。据悉,2019年,太平洋产险在山东嘉祥共承保繁种大豆8.46万亩,累计提供592万元风险保障,赔付1010万元,帮助当地6800余名农户增产增收。
记者了解到,《指导意见》鼓励探索开展“农业保险+”,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农业保险的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近年来,类似的金融创新在各地层出不穷。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中华财险新疆分公司与中信期货在红枣、苹果等多个品种上开展了“保险+期货”项目合作,运用金融工具化解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实现了金融支农、精准扶贫。此次在红枣期货上市之际,通过利用价格保险产品帮农户稳定收入。“截至目前,该项目赔付金额39.88万元,189户农户全部受益。”中华财险新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中航安盟探索出了“政府+保险+类金融机构+企业+专业合作社(牧民)”“惠牧贷”精准扶贫模式。据了解,近3年,全县已有8342户次牧民获得2301万元贷款支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指出:“下一步,应积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农业保险的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从单纯的风险保障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转变,提升普惠金融水平,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清理规范市场
坚持“零容忍”
2020年以来,“农业保险承保、理赔资料不真实”成为险企被罚的“重灾区”。四川银保监局开出的5张罚单都涉及农业保险领域,其中,1月9日,锦泰财险因农业保险承保、理赔资料不真实,被处罚款50万元。另外,6月28日,人保财险喀什地区分公司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档案不真实、不完整,被新疆银保监局予以警告,时任两位副总经理被撤销任职资格、共处20万元罚款。
业内人士表示,农业保险因其政策性特征且承保环节复杂、各项审查成本高,导致编制虚假资料的行为屡屡发生。对于打击农险“虚假”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秩序,降低农业保险运行成本,加大对保险机构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处罚力度。
“单凭保险公司一己之力是不行的,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还需会同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一起发力。”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冯文丽如是说。
1月11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出席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论坛并表示,银保监会将重点抓好优化农业保险监管基础制度,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的通知》,针对行业反映较为集中的农险市场准入问题,按照依法合规、提高标准、放管结合、动态监管的原则,建立完善全流程的农险业务经营条件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农业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庹国柱认为,造成虚假承保理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未来想要清理规范农险市场,不仅要提高险企参与农业保险经营意义的认识,加强合规经营的教育,对监管来说,也要严格资质审查,加大监管力度,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坚持“零容忍”。
锚定目标
补齐短板上台阶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对保障农民收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4月末,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5.81亿元,为5419.7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31万亿元,已向960.86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147.82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农业保险大国。这速度在全球绝无仅有!”谈起农业保险的发展,庹国柱感慨道。
然而,《指导意见》指出,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服务“三农”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到2022年,农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农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元/人。
“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因为有的省份去年已经达成了目标。”庹国柱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扩大保险覆盖面,尽力做到现有补贴目录里的标的应保尽保。二是提高保险金额。现在大部分农业保险产品是保额很低的“成本保险”,而目前正在试点的“大灾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就是在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保险金额。三是增加保险标的。在现行机制体制下,各省重要农作物及饲养动物等不可能全都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目录,未来仍需要逐步纳入目录中,可考虑“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