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特区4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改革创新不停顿 金融服务共前行

发布时间:2020-08-27 08:05:05    作者:王小波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立经济特区。自此,40年来,凭着“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广东经济特区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过往,经济特区快速发展的40年,也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全球化潮流、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40年。

□记者 王小波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特区的创新发展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典型代表和缩影。

40年来,广东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各个产业均实现了快速发展,这其中,离不开金融业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强有力支撑,金融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在特区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广东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广东银行业总资产28.3万亿元,超过全国银行业资产总量的十分之一,存贷款规模分别达22万亿元和18.3万亿元,银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812.38亿元,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257.98亿元,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珠海、汕头特区银行业存贷规模增长数千倍,更是在发展的洪流中勇立潮头,伴随着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特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监管部门不断解放思想,引领银行业保险业通过改革创新,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开放创新与特区发展同行

改革开放,特区先行,金融创新同行。

1984年,原珠海中行信用卡筹备组成员周炳志在前往香港探亲过程中看到香港人结账用信用卡非常便利,便大胆建议在珠海引入信用卡。1986年,一张长85.6毫米、宽53.98毫米的“中银卡”出世,开创非现金支付新纪元。

1987年2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及其所属3家支行推出国内第一台自动柜员机(自动取款机/ATM机)服务设备,开创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自助服务之先河,珠海成为全国率先推出电脑联网和自动柜员机等现代化服务的地区。

“自动柜员机每天开放10个小时,一经安装就引起轰动效应,还有不少银行同业前来观摩学习。”当时负责维护和调试机器的珠海中行老员工朱卫明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在广东银保监局的支持引领下,珠海、汕头银行业保险业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创新格局,与特区发展同行。

1988年,汕头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家开办证券柜台交易业务,并开办国库券转让市场业务,突破了证券有行无市的状况;1993年,第一家葡资银行大西洋银行开业;2015年,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全国首创“出口信用保险小微企业政府统保模式”;2017年,大西洋银行进驻横琴,成为内地首家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设立的外资银行……金融业已在服务特区经济发展中成为探索创新发展经验、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积极引领行业解放思想,引领银行业保险业通过改革创新服务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已成为金融助力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与汕头保税区政府、汕头濠江海关合作,保税区政府财政出资1000万元对在濠江海关报关并投保关税保证保险的企业全资补贴保险费,创立了全国首个由政府财政出资为进出口企业购买关税保证保险提供保费补贴的新模式。2019年,已累计为16家进口企业提供关税保证保险风险保障2.4亿元,切实降低进出口企业的通关成本,促进汕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主动服务夯实特区发展基础

“我们高栏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008年的60万左右增长到2019年的270万标准箱,多年来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增速也是多年排全国第一。”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文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港口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其中不仅有自身的努力,更有银行合作伙伴的长期支持。

珠海港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让黄文峰深深体会到了金融业的支持在特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银行机构如何长期持续服务特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行作为我们的重要合作银行,服务观念与时俱进,从以前只做项目贷款,到现在可做3年期限的流动资金贷款,并通过双方互动沟通磨合实现管理体制突破,实现集团综合授信,为我们子公司的灵活用信解决了很大的难题。”黄文峰特别肯定了银行在长期互信合作中给出了贴身服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企业与银行机构共发展的双赢。

珠海港是特区银行业助力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的案例之一,实际上,在广东银保监局和珠海、汕头银保监分局的引领下,珠海、汕头银行保险机构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优化资源配置,主动为重点经济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发展方面提供诸多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在汕头,工商银行汕头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汕头分行等多家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为汕头港项目提供20亿元资金支持,助力汕头港广澳港区二期工程集装箱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于2019年6月顺利建成投产。

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作为港珠澳大桥主体项目银团的独家牵头行,在长达8年的工程建设期内,有力保障了工程的用款需求,到大桥完工验收,大桥工程建设未受到资金制约等影响;保险机构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提供的保险保障金额达278亿元,主体工程项目保险金额和保费规模创下了我国迄今为止单个工程保险项目之最。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目前珠海银行机构相关贷款余额超过500亿元,助力珠海港、珠海机场、广珠城际轻轨、港珠澳大桥等顺利建成;近3年,汕头银行机构累计向155个市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投放贷款超过250亿元,保险机构累计提供重大工程风险保障314亿元,为潮惠高速、揭惠高速、潮汕环线、汕头海湾隧道、汕汕高铁及亚青会配套基建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在所有的重大发展项目中,银行保险机构均给予了有力支持。

金融推动助力特区企业“走出去”

“我们近几年通过产业链资源共享优化整合产业链资源,进一步通过物流仓储、融资渠道、采购销售等环节实现了生产物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供应保障体系,着力转型成为一家为中小企业及供应链公司赋能的智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最大化。”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林素柔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销售端主要在欧美及中东地区等海外市场的金品创业共享平台,2019年度销售额达45亿元,在银行机构的助力下,“发展态势非常好,尽管受疫情影响,我们今年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截至6月,交通银行珠海分行结合该企业发展特点及融资需求,为其发放国内延期信用证、商业承兑汇票保贴、银行承兑汇票及进出口贸易融资等全方位产业链金融产品累计达4.5亿元,满足企业周转资金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综合授信的金融产品非常齐全,特别切合我们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金融需求,利率水平也很优惠。”林素柔对交通银行的服务特别满意。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成立,珠海、汕头对外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广东银保监局指导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企业全球发展提供便利快捷的全面金融服务。

助力企业“走出去”还体现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建设银行珠海市分行创新依托“建融智合”跨境撮合平台,联动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仅用3天,便成功促成广东第一笔防疫物资出口跨境撮合业务,协助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出口10台医用呼吸机驰援马来西亚政府,助力马来西亚政府抗击疫情。

对于跨粤港澳企业,特区银行业也给出了解决方案。珠海城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城觅”)作为“澳门版美团”和“澳秘APP”的运营公司,尽管占据澳门外卖市场95%的份额,但因收入主体在澳门,在澳门只是轻资产,而公司在珠海,却又没有体现收入,导致内地金融机构无法评估澳门公司的信用而无法贷款。

为解决类似珠海城觅这种公司的实际难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联合创新,在金融同业中率先推出“粤澳共享贷”,通过打通两地企业信用互认,迅速为珠海城觅贷款300万元,形成跨境合力帮助企业得到“信用共享、服务共享、未来共享”的金融实惠,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道路上,珠海、汕头特区金融业一以贯之、再接再厉以创新服务的精神,为特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力、活力、创新力,持续助力特区经济社会发展。


特区4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改革创新不停顿 金融服务共前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8-27

编者按: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立经济特区。自此,40年来,凭着“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广东经济特区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过往,经济特区快速发展的40年,也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全球化潮流、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40年。

□记者 王小波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特区的创新发展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典型代表和缩影。

40年来,广东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各个产业均实现了快速发展,这其中,离不开金融业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强有力支撑,金融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在特区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广东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广东银行业总资产28.3万亿元,超过全国银行业资产总量的十分之一,存贷款规模分别达22万亿元和18.3万亿元,银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812.38亿元,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257.98亿元,各项指标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珠海、汕头特区银行业存贷规模增长数千倍,更是在发展的洪流中勇立潮头,伴随着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特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监管部门不断解放思想,引领银行业保险业通过改革创新,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开放创新与特区发展同行

改革开放,特区先行,金融创新同行。

1984年,原珠海中行信用卡筹备组成员周炳志在前往香港探亲过程中看到香港人结账用信用卡非常便利,便大胆建议在珠海引入信用卡。1986年,一张长85.6毫米、宽53.98毫米的“中银卡”出世,开创非现金支付新纪元。

1987年2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及其所属3家支行推出国内第一台自动柜员机(自动取款机/ATM机)服务设备,开创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自助服务之先河,珠海成为全国率先推出电脑联网和自动柜员机等现代化服务的地区。

“自动柜员机每天开放10个小时,一经安装就引起轰动效应,还有不少银行同业前来观摩学习。”当时负责维护和调试机器的珠海中行老员工朱卫明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在广东银保监局的支持引领下,珠海、汕头银行业保险业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创新格局,与特区发展同行。

1988年,汕头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家开办证券柜台交易业务,并开办国库券转让市场业务,突破了证券有行无市的状况;1993年,第一家葡资银行大西洋银行开业;2015年,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全国首创“出口信用保险小微企业政府统保模式”;2017年,大西洋银行进驻横琴,成为内地首家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设立的外资银行……金融业已在服务特区经济发展中成为探索创新发展经验、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积极引领行业解放思想,引领银行业保险业通过改革创新服务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已成为金融助力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人保财险汕头市分公司与汕头保税区政府、汕头濠江海关合作,保税区政府财政出资1000万元对在濠江海关报关并投保关税保证保险的企业全资补贴保险费,创立了全国首个由政府财政出资为进出口企业购买关税保证保险提供保费补贴的新模式。2019年,已累计为16家进口企业提供关税保证保险风险保障2.4亿元,切实降低进出口企业的通关成本,促进汕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主动服务夯实特区发展基础

“我们高栏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008年的60万左右增长到2019年的270万标准箱,多年来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增速也是多年排全国第一。”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文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港口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其中不仅有自身的努力,更有银行合作伙伴的长期支持。

珠海港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让黄文峰深深体会到了金融业的支持在特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银行机构如何长期持续服务特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行作为我们的重要合作银行,服务观念与时俱进,从以前只做项目贷款,到现在可做3年期限的流动资金贷款,并通过双方互动沟通磨合实现管理体制突破,实现集团综合授信,为我们子公司的灵活用信解决了很大的难题。”黄文峰特别肯定了银行在长期互信合作中给出了贴身服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企业与银行机构共发展的双赢。

珠海港是特区银行业助力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的案例之一,实际上,在广东银保监局和珠海、汕头银保监分局的引领下,珠海、汕头银行保险机构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优化资源配置,主动为重点经济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发展方面提供诸多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在汕头,工商银行汕头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汕头分行等多家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为汕头港项目提供20亿元资金支持,助力汕头港广澳港区二期工程集装箱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于2019年6月顺利建成投产。

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作为港珠澳大桥主体项目银团的独家牵头行,在长达8年的工程建设期内,有力保障了工程的用款需求,到大桥完工验收,大桥工程建设未受到资金制约等影响;保险机构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提供的保险保障金额达278亿元,主体工程项目保险金额和保费规模创下了我国迄今为止单个工程保险项目之最。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目前珠海银行机构相关贷款余额超过500亿元,助力珠海港、珠海机场、广珠城际轻轨、港珠澳大桥等顺利建成;近3年,汕头银行机构累计向155个市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投放贷款超过250亿元,保险机构累计提供重大工程风险保障314亿元,为潮惠高速、揭惠高速、潮汕环线、汕头海湾隧道、汕汕高铁及亚青会配套基建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在所有的重大发展项目中,银行保险机构均给予了有力支持。

金融推动助力特区企业“走出去”

“我们近几年通过产业链资源共享优化整合产业链资源,进一步通过物流仓储、融资渠道、采购销售等环节实现了生产物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供应保障体系,着力转型成为一家为中小企业及供应链公司赋能的智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最大化。”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林素柔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销售端主要在欧美及中东地区等海外市场的金品创业共享平台,2019年度销售额达45亿元,在银行机构的助力下,“发展态势非常好,尽管受疫情影响,我们今年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截至6月,交通银行珠海分行结合该企业发展特点及融资需求,为其发放国内延期信用证、商业承兑汇票保贴、银行承兑汇票及进出口贸易融资等全方位产业链金融产品累计达4.5亿元,满足企业周转资金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综合授信的金融产品非常齐全,特别切合我们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金融需求,利率水平也很优惠。”林素柔对交通银行的服务特别满意。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成立,珠海、汕头对外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广东银保监局指导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企业全球发展提供便利快捷的全面金融服务。

助力企业“走出去”还体现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建设银行珠海市分行创新依托“建融智合”跨境撮合平台,联动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仅用3天,便成功促成广东第一笔防疫物资出口跨境撮合业务,协助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出口10台医用呼吸机驰援马来西亚政府,助力马来西亚政府抗击疫情。

对于跨粤港澳企业,特区银行业也给出了解决方案。珠海城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城觅”)作为“澳门版美团”和“澳秘APP”的运营公司,尽管占据澳门外卖市场95%的份额,但因收入主体在澳门,在澳门只是轻资产,而公司在珠海,却又没有体现收入,导致内地金融机构无法评估澳门公司的信用而无法贷款。

为解决类似珠海城觅这种公司的实际难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联合创新,在金融同业中率先推出“粤澳共享贷”,通过打通两地企业信用互认,迅速为珠海城觅贷款300万元,形成跨境合力帮助企业得到“信用共享、服务共享、未来共享”的金融实惠,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道路上,珠海、汕头特区金融业一以贯之、再接再厉以创新服务的精神,为特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力、活力、创新力,持续助力特区经济社会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