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情系伏牛山——记南阳银保监分局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的扶贫故事

发布时间:2020-09-01 08:56:2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毛海法

张金平,52岁,中共党员,是南阳银保监分局选派的河南省内乡县夏馆镇大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自2016年4月至今,她坚守深山扶贫一线四年多,情系伏牛山,情系老百姓,一心为民解烦心事、闹心事,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一株“降压草” 略表感恩心

2019年11月15日下午,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开车和大庄沟村支书一起从村里回镇上,准备回百公里之外的唐河老家过周末。半路上遇到了内乡县夏馆镇大庄沟村左手残疾的村民张国芳,他右手提个竹篮从山上向路边走来,恰好村支书想给他说事,他们就停在路边等他。

村支书和他说完事后,村民张国芳特意问张书记,“听说你血压有点高?”张金平说:“是的,不过我每天吃一次降压药,控制的还比较好,接近正常。”“听别人说绞股蓝除了清热解毒,还治高血压。”张国芳说。

“哪儿有绞股蓝?咱也不认识呀!”张金平问道。“这山里可多了!我知道哪儿有,走,我领你俩去薅点儿。”随即张国芳放下手中篮子,大步流星向山坡走去。几分钟便到了目的地,他帮助张金平先认识绞股蓝,不一会儿,三人便采摘了一大团,放到车后备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张国芳心存感恩。这几年,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为自己和村里贫困户异地搬迁,捐款捐物帮助自己养女和贫困生上学、为村里修桥修路修堤坝、发展香菇扶贫产业、村委基础建设等操碎了心,无以报答。

这一株株“降压草”随手采摘,不值几个钱,但它代表着张国芳等大庄沟村贫困户发自内心对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

一座“民心桥” 世代人心愿

2019年10月17日,一座长34.08米、宽6.5米、总投资110.56万元、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梁正式在内乡县夏馆镇大庄沟村夏家沟村民小组建成通车。

曾当过村支书的夏家沟村民小组组长80多岁的老张站在桥头,他满脸笑容,握住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的双手说:“你帮助我们解决了世世代代的大难题,如果没有你,我这辈子也看不到这桥了!”

夏家沟贫困户曾玉芝站在桥上,心潮澎湃。她回想起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自己生病发高烧,遇上天下大雨,河水暴涨,过不了河,只能在家忍着病痛。丈夫看她病得不轻,就冒着滚滚洪水趟河去镇上为她买药。结果水流湍急,洪水把她丈夫冲走了几百米远。回家后不久,丈夫就得了一场大病去世了。她两眼含泪,撕心裂肺地喊道:“老头子,你在天之灵,睁开双眼看看吧,咱们河上架桥了。你再去镇上不用趟河了,九泉之下,你可以安息了。”

夏馆镇大庄沟村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山脉连绵,沟壑纵横。7个村民小组零散分布在大山脚下。每当夏天雨季来临,山洪暴发,居住在夏家沟村民小组的80多口人便被灌满水的河道封堵在山坳里,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多年来,村里的大人孩子都盼望着在河上架一座桥,但因为贫困缺钱,架桥却是梦中的渴望,生命的祈求。

驻村后,张金平到夏家沟走访时,听贫困户曾玉芝讲述了那件不幸事。她两个儿子已到了结婚年龄,因为居住在山沟交通不便,没有哪家的女儿愿意嫁过来。其他村民也纷纷反映:“现在我们最挂心的事是桥的事,你能不能帮帮我们把桥修起来,这可是全村人的心愿啊。”

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张金平的内心被深深地刺痛。她下定决心,一定帮助村民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民意如山,重任在肩。她向夏馆镇政府领导汇报、沟通。镇政府以红头文件形式向县政府写申请,为夏家沟架桥解决交通困难。随后,她拿着镇政府的申请直接找到县长,汇报夏家沟村的实际困难。请求县长批示,得到了县长的大力支持。她多次奔波于内乡县扶贫办、发改委、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督促施工落实。经过不懈努力,夏家沟桥终于建成通车。

在修桥期间,曾玉芝家的两个儿子相继结婚。最近,大儿媳还为她生了个孙子,原来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六口之家。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实现了稳定脱贫。

大桥的架起,不仅仅是夏家沟村与外界连接的便捷通道,更是一座“惠民桥”和“民心桥”,实现了老百姓期待已久的夙愿。

一朵“致富花” 幸福小康路

在内乡县夏馆镇西北方,沿着弯曲的山路,开车行驶约20分钟,便达大庄沟村地界。

一排排银灰色的钢铁架子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那便是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利用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刚建好的大庄沟村香菇基地。

大庄沟村共有125户446人,其中贫困户33户91人,贫困发生率20.4%,属于深度贫困村。因处于大山深处,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均0.6亩土地。山上多野猪,村民们种一点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常常在深夜被野猪吃掉,有时候甚至颗粒无收。经过多年的磨练,全村大部分人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香菇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7年11月,张金平了解到电力不足,在香菇装袋时,因白天用电集中,经常断电停电,不能正常生产,严重制约着香菇产业发展。她迅速向南阳银保监分局领导汇报,请求帮助。分局局长直接与南阳供电总公司高管人员联系,希望尽快解决此问题。经多方协调,夏馆镇电管所为大庄沟村安装了2台200千瓦的变压器,彻底解决了电力不足问题。村民拍手称赞,村组两委干部喜笑颜开。

今年年初,因受疫情影响,原来在外务工的村民滞留在家。为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增加收入,她与村干部商议,决定利用3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申请建设香菇大棚项目。通过选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征得了靠近公路、地势平坦的10亩土地,建设了20个香菇大棚,扶持12户农户走出零散种植。预计年生产香菇50万袋,预计净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小香菇做成了脱贫富民的“大产业”。香菇成熟时节,像朵朵盛开的鲜花,绽放在一个个菌袋上。贫困户也不用外出务工,这一簇簇“致富花”将引领大庄沟村民迈上幸福小康路。

驻村四年多来,张金平牢记党的重托和老百姓的期望,时刻把帮扶的责任扛在肩上,把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事放在心上,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雪雨、白昼黑夜,坚守扶贫一线。在2018年度南阳市委组织部对驻村第一书记考核中,她被评为“优秀”档次。2019年5月,她被内乡县委、内乡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帮扶责任人”。


情系伏牛山——记南阳银保监分局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的扶贫故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01

□毛海法

张金平,52岁,中共党员,是南阳银保监分局选派的河南省内乡县夏馆镇大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自2016年4月至今,她坚守深山扶贫一线四年多,情系伏牛山,情系老百姓,一心为民解烦心事、闹心事,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一株“降压草” 略表感恩心

2019年11月15日下午,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开车和大庄沟村支书一起从村里回镇上,准备回百公里之外的唐河老家过周末。半路上遇到了内乡县夏馆镇大庄沟村左手残疾的村民张国芳,他右手提个竹篮从山上向路边走来,恰好村支书想给他说事,他们就停在路边等他。

村支书和他说完事后,村民张国芳特意问张书记,“听说你血压有点高?”张金平说:“是的,不过我每天吃一次降压药,控制的还比较好,接近正常。”“听别人说绞股蓝除了清热解毒,还治高血压。”张国芳说。

“哪儿有绞股蓝?咱也不认识呀!”张金平问道。“这山里可多了!我知道哪儿有,走,我领你俩去薅点儿。”随即张国芳放下手中篮子,大步流星向山坡走去。几分钟便到了目的地,他帮助张金平先认识绞股蓝,不一会儿,三人便采摘了一大团,放到车后备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张国芳心存感恩。这几年,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为自己和村里贫困户异地搬迁,捐款捐物帮助自己养女和贫困生上学、为村里修桥修路修堤坝、发展香菇扶贫产业、村委基础建设等操碎了心,无以报答。

这一株株“降压草”随手采摘,不值几个钱,但它代表着张国芳等大庄沟村贫困户发自内心对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

一座“民心桥” 世代人心愿

2019年10月17日,一座长34.08米、宽6.5米、总投资110.56万元、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梁正式在内乡县夏馆镇大庄沟村夏家沟村民小组建成通车。

曾当过村支书的夏家沟村民小组组长80多岁的老张站在桥头,他满脸笑容,握住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的双手说:“你帮助我们解决了世世代代的大难题,如果没有你,我这辈子也看不到这桥了!”

夏家沟贫困户曾玉芝站在桥上,心潮澎湃。她回想起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自己生病发高烧,遇上天下大雨,河水暴涨,过不了河,只能在家忍着病痛。丈夫看她病得不轻,就冒着滚滚洪水趟河去镇上为她买药。结果水流湍急,洪水把她丈夫冲走了几百米远。回家后不久,丈夫就得了一场大病去世了。她两眼含泪,撕心裂肺地喊道:“老头子,你在天之灵,睁开双眼看看吧,咱们河上架桥了。你再去镇上不用趟河了,九泉之下,你可以安息了。”

夏馆镇大庄沟村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山脉连绵,沟壑纵横。7个村民小组零散分布在大山脚下。每当夏天雨季来临,山洪暴发,居住在夏家沟村民小组的80多口人便被灌满水的河道封堵在山坳里,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多年来,村里的大人孩子都盼望着在河上架一座桥,但因为贫困缺钱,架桥却是梦中的渴望,生命的祈求。

驻村后,张金平到夏家沟走访时,听贫困户曾玉芝讲述了那件不幸事。她两个儿子已到了结婚年龄,因为居住在山沟交通不便,没有哪家的女儿愿意嫁过来。其他村民也纷纷反映:“现在我们最挂心的事是桥的事,你能不能帮帮我们把桥修起来,这可是全村人的心愿啊。”

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张金平的内心被深深地刺痛。她下定决心,一定帮助村民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民意如山,重任在肩。她向夏馆镇政府领导汇报、沟通。镇政府以红头文件形式向县政府写申请,为夏家沟架桥解决交通困难。随后,她拿着镇政府的申请直接找到县长,汇报夏家沟村的实际困难。请求县长批示,得到了县长的大力支持。她多次奔波于内乡县扶贫办、发改委、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督促施工落实。经过不懈努力,夏家沟桥终于建成通车。

在修桥期间,曾玉芝家的两个儿子相继结婚。最近,大儿媳还为她生了个孙子,原来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六口之家。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实现了稳定脱贫。

大桥的架起,不仅仅是夏家沟村与外界连接的便捷通道,更是一座“惠民桥”和“民心桥”,实现了老百姓期待已久的夙愿。

一朵“致富花” 幸福小康路

在内乡县夏馆镇西北方,沿着弯曲的山路,开车行驶约20分钟,便达大庄沟村地界。

一排排银灰色的钢铁架子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那便是驻村第一书记张金平利用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刚建好的大庄沟村香菇基地。

大庄沟村共有125户446人,其中贫困户33户91人,贫困发生率20.4%,属于深度贫困村。因处于大山深处,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均0.6亩土地。山上多野猪,村民们种一点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常常在深夜被野猪吃掉,有时候甚至颗粒无收。经过多年的磨练,全村大部分人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香菇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7年11月,张金平了解到电力不足,在香菇装袋时,因白天用电集中,经常断电停电,不能正常生产,严重制约着香菇产业发展。她迅速向南阳银保监分局领导汇报,请求帮助。分局局长直接与南阳供电总公司高管人员联系,希望尽快解决此问题。经多方协调,夏馆镇电管所为大庄沟村安装了2台200千瓦的变压器,彻底解决了电力不足问题。村民拍手称赞,村组两委干部喜笑颜开。

今年年初,因受疫情影响,原来在外务工的村民滞留在家。为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增加收入,她与村干部商议,决定利用3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申请建设香菇大棚项目。通过选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征得了靠近公路、地势平坦的10亩土地,建设了20个香菇大棚,扶持12户农户走出零散种植。预计年生产香菇50万袋,预计净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小香菇做成了脱贫富民的“大产业”。香菇成熟时节,像朵朵盛开的鲜花,绽放在一个个菌袋上。贫困户也不用外出务工,这一簇簇“致富花”将引领大庄沟村民迈上幸福小康路。

驻村四年多来,张金平牢记党的重托和老百姓的期望,时刻把帮扶的责任扛在肩上,把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事放在心上,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雪雨、白昼黑夜,坚守扶贫一线。在2018年度南阳市委组织部对驻村第一书记考核中,她被评为“优秀”档次。2019年5月,她被内乡县委、内乡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帮扶责任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