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当2018年春节的喜庆,还没有被繁忙的春耕带走,张希峰被中国人寿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支公司委派为驻村干部。扶贫的地点远在距经棚镇20公里的昌兴村。
昌兴村,一个兴旺发达的名字,却没有想象当中的富庶和繁华,在656户1100人常住人口中,建档立卡贫人口246户497人,脱贫215户437人,未脱贫31户60人,贫困发生率2.43%。
做实事,不忘嘱托 抓落实,了解真情
面对肩负的重任和凛冽的寒风,张希峰,这位来自中国人寿赤峰分公司的优秀基层干部,第一次陷入了沉思。扶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家战略,总书记曾不止一次的嘱托:人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下足“软功夫”是脱贫攻坚的艺术。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自己能够跻身其中成为一份子,张希峰感受到了压力。他想起了公司领导的话语:了解,帮助,启智,联络……把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说干就干,他联系了昌兴村的村领导,要来了相关的资料,开始研究起来:昌兴村位于旗政府经棚镇北约20公里、辖16个村民组,常住人口656户1100人。全村总面积25.33万亩、耕地面积2.33万亩、草牧场面积15.33万亩、林地面积7600亩。
夜深了,张希峰依然没有睡意:丰富的土地草场资源,丰沛的降雨和水浇地,在这些贫困的人群中,有些户型是能够解除贫困的——全村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63户99人,因残致贫71户132人,因缺技术致贫25户63人,因缺劳力致贫9户16人,因缺资金致贫78户187人。
驻村扶贫工作,从确立精准扶贫的户型开始,面对着许多想申请成为贫困户的村民,张希峰和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成员,为确保公平和精准扶贫的公开公正,他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评议,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评议并张榜公示后,上报镇政府审核。对公示的贫困户采取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回头看“七清四严”“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沉下去、融入群众 浮起来、精准扶贫
工作逐步的开展,深入,也更加的细化和琐碎。张希峰和工作队成员牢记:人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下足“软功夫”是脱贫攻坚的艺术。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张希峰和队友们在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同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场院,发放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宣传材料,口传心授的进行和村民沟通交流各种新思想,好点子,致富的新思路。
制定完善的帮扶计划。经上级部门协调,驻村工作队及时与帮扶单位沟通,对贫困户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做到扶贫思路切实可行。同时积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中央“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政策要求,统筹实施产业脱贫,对四合公组进行生态移民搬迁,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持,生态补偿,兜底保障,危房改造,金融信贷,社会扶贫等一批攻坚措施,取得了一定实效。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投身扶贫事业的张希峰和队友们,访遍昌兴所有的贫困户,每一个黎明和傍晚,在田间和地头,为了把国家扶贫政策切实落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贫困户,他们奔走在村里的各家各户,穿行在每一条小巷,把贫困户申请,按精准识别文件,严格把关应纳尽纳,不符合的村民应退尽退,实施动态调整和管理。协助村两委核清贫困户数据,摸清村情民意,精准帮扶“一帮一联”“一户一册一卡”通过入户调查核实,完善《帮扶手册》和《帮扶联系卡》的发放登记填写,对贫困户中疑似问题,财产检查,个人税收信息,参保参合、住房保障安全认定,高收入贫困户,错评漏评进行入户调查核实。
发轫劲,滴水穿石 暖万家,无私奉献
扶贫路上,看问题要做到历史地看、发展地看。看到穷根的同时,也要看到光彩。讲压力的同时,也要讲动力。不管是贫困地区百姓,还是扶贫干部,只有认识到贫困地区自身的可取之处、闪光之处,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
三年的时光飞逝即过,张希峰和工作队的同事们,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的辛勤走访和帮扶,得到了昌兴村贫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赞誉。一位因病致贫的大妈激动的说:没有你们,我就不会被列入贫困户,现在的生活和身体都好起来了,真得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你们的帮助……
听着村民的赞扬,张希峰和工作队的同事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他们面前是一连串已经落实或者正在实施的数据:
连续三年为村提供筹集帮扶资金合计9万元。
为497人贫困户承保意外伤害保险,实施了旅游资产收益项目。
为29户52名贫困人口在克旗旅游公司入股8000元旅游资产收益金,每年每人分红960元。利用国家危房改造和旗级房屋修缮项目,对全村存在危险点的房屋进行新建或维修加固56户。
贫困户家庭中有学生共8户9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了“两免一补”教育政策。
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农村牧区基本合作医疗,
为每位贫困人口在我公司投保“减贫保”一份。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了16个村民组的街巷硬化。建设厕所8处,垃圾池6处。
协调旗水利局争取项目,为村民新打小口机电井117眼,解决了村民吃水困难。
组织就业技能和农牧业种养殖知识培训,开展短期育肥班1次,电焊班2次,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2次。
面对着脱贫攻坚的成就和荣誉,看到贫困村民逐步好起来的生活,听着他们爽朗的歌声笑声。张希峰和同事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三年辛苦,三载砥砺,三年协调沟通,三载踏破铁鞋……每一天的走访沟通,每一次的苦口婆心,每一个不眠的深夜,每一个鸡啼的黎明。张希峰和工作队的同事们,在昌兴村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着,艰苦的跋涉着,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在昌兴村辛勤的耕耘着,努力的奋斗着——他们践行着党和国家扶贫政策——一个都不能少。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民解忧,为国担责的弘大心愿。
(孙超)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当2018年春节的喜庆,还没有被繁忙的春耕带走,张希峰被中国人寿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支公司委派为驻村干部。扶贫的地点远在距经棚镇20公里的昌兴村。
昌兴村,一个兴旺发达的名字,却没有想象当中的富庶和繁华,在656户1100人常住人口中,建档立卡贫人口246户497人,脱贫215户437人,未脱贫31户60人,贫困发生率2.43%。
做实事,不忘嘱托 抓落实,了解真情
面对肩负的重任和凛冽的寒风,张希峰,这位来自中国人寿赤峰分公司的优秀基层干部,第一次陷入了沉思。扶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家战略,总书记曾不止一次的嘱托:人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下足“软功夫”是脱贫攻坚的艺术。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自己能够跻身其中成为一份子,张希峰感受到了压力。他想起了公司领导的话语:了解,帮助,启智,联络……把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说干就干,他联系了昌兴村的村领导,要来了相关的资料,开始研究起来:昌兴村位于旗政府经棚镇北约20公里、辖16个村民组,常住人口656户1100人。全村总面积25.33万亩、耕地面积2.33万亩、草牧场面积15.33万亩、林地面积7600亩。
夜深了,张希峰依然没有睡意:丰富的土地草场资源,丰沛的降雨和水浇地,在这些贫困的人群中,有些户型是能够解除贫困的——全村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63户99人,因残致贫71户132人,因缺技术致贫25户63人,因缺劳力致贫9户16人,因缺资金致贫78户187人。
驻村扶贫工作,从确立精准扶贫的户型开始,面对着许多想申请成为贫困户的村民,张希峰和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成员,为确保公平和精准扶贫的公开公正,他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评议,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评议并张榜公示后,上报镇政府审核。对公示的贫困户采取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回头看“七清四严”“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沉下去、融入群众 浮起来、精准扶贫
工作逐步的开展,深入,也更加的细化和琐碎。张希峰和工作队成员牢记:人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下足“软功夫”是脱贫攻坚的艺术。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张希峰和队友们在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同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场院,发放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宣传材料,口传心授的进行和村民沟通交流各种新思想,好点子,致富的新思路。
制定完善的帮扶计划。经上级部门协调,驻村工作队及时与帮扶单位沟通,对贫困户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做到扶贫思路切实可行。同时积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中央“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政策要求,统筹实施产业脱贫,对四合公组进行生态移民搬迁,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持,生态补偿,兜底保障,危房改造,金融信贷,社会扶贫等一批攻坚措施,取得了一定实效。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投身扶贫事业的张希峰和队友们,访遍昌兴所有的贫困户,每一个黎明和傍晚,在田间和地头,为了把国家扶贫政策切实落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贫困户,他们奔走在村里的各家各户,穿行在每一条小巷,把贫困户申请,按精准识别文件,严格把关应纳尽纳,不符合的村民应退尽退,实施动态调整和管理。协助村两委核清贫困户数据,摸清村情民意,精准帮扶“一帮一联”“一户一册一卡”通过入户调查核实,完善《帮扶手册》和《帮扶联系卡》的发放登记填写,对贫困户中疑似问题,财产检查,个人税收信息,参保参合、住房保障安全认定,高收入贫困户,错评漏评进行入户调查核实。
发轫劲,滴水穿石 暖万家,无私奉献
扶贫路上,看问题要做到历史地看、发展地看。看到穷根的同时,也要看到光彩。讲压力的同时,也要讲动力。不管是贫困地区百姓,还是扶贫干部,只有认识到贫困地区自身的可取之处、闪光之处,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
三年的时光飞逝即过,张希峰和工作队的同事们,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的辛勤走访和帮扶,得到了昌兴村贫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赞誉。一位因病致贫的大妈激动的说:没有你们,我就不会被列入贫困户,现在的生活和身体都好起来了,真得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你们的帮助……
听着村民的赞扬,张希峰和工作队的同事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他们面前是一连串已经落实或者正在实施的数据:
连续三年为村提供筹集帮扶资金合计9万元。
为497人贫困户承保意外伤害保险,实施了旅游资产收益项目。
为29户52名贫困人口在克旗旅游公司入股8000元旅游资产收益金,每年每人分红960元。利用国家危房改造和旗级房屋修缮项目,对全村存在危险点的房屋进行新建或维修加固56户。
贫困户家庭中有学生共8户9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了“两免一补”教育政策。
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农村牧区基本合作医疗,
为每位贫困人口在我公司投保“减贫保”一份。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了16个村民组的街巷硬化。建设厕所8处,垃圾池6处。
协调旗水利局争取项目,为村民新打小口机电井117眼,解决了村民吃水困难。
组织就业技能和农牧业种养殖知识培训,开展短期育肥班1次,电焊班2次,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2次。
面对着脱贫攻坚的成就和荣誉,看到贫困村民逐步好起来的生活,听着他们爽朗的歌声笑声。张希峰和同事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三年辛苦,三载砥砺,三年协调沟通,三载踏破铁鞋……每一天的走访沟通,每一次的苦口婆心,每一个不眠的深夜,每一个鸡啼的黎明。张希峰和工作队的同事们,在昌兴村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着,艰苦的跋涉着,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在昌兴村辛勤的耕耘着,努力的奋斗着——他们践行着党和国家扶贫政策——一个都不能少。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民解忧,为国担责的弘大心愿。
(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