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许予朋
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前三季度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有力支持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还有一些短板弱项。
今年银行业的压力测试结果如何?保险业、信托业存在哪些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金融科技监管、数字人民币研发等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做了哪些研究和实践?报告对这些问题做了阐述。
同业依赖高的银行流动性承压能力较差
报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上升。在充分考虑疫情对经济不利冲击的基础上,人民银行选取155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充分评估银行体系在多种“极端但可能”不利冲击下的稳健性状况。
偿付能力宏观情景压力测试仅对资产规模8000亿元以上的30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开展。报告显示,30家参试银行整体抗冲击能力较强,信用风险是影响其资本充足水平的主要因素,而充足的拨备水平和稳定的盈利能力有效缓解资本下降压力。
敏感性压力测试方面,30家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均满足10.5%的监管要求,有较强的信贷风险抵御能力。1520家中小银行现有拨备和资本水平则可支撑其整体不良贷款率上升4.55个百分点至7.54%,仍可达到拨备覆盖率100%、资本充足率10.5%。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结果则显示出,参试银行流动性整体充裕。1550家参试银行轻度和重度压力测试通过率分别为94.90%和91.87%,较2019年分别上升2.59个和5.45个百分点。重度压力情景下,仅有6家银行未通过测试,好于2019年测试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未通过测试的银行对同业资金依赖较高,流动性压力较大,其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风险管控等方面需重点关注。
关注险资“长钱短用”问题,防范信托业风险外溢
报告指出,我国保险资金存在“长钱短用”、大股东占款等问题,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经济增速放缓、保险业转型等因素对保险资金运用带来了新挑战。
报告针对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建议保险公司严格落实资产负债管理机制,打破投资、产品、精算等部门间的壁垒,防范产品定价风险和利差损风险;增加非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降低负债端的刚性成本。在另类投资管理方面,可优先选择资质较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基础设施、不动产进行投资。同时,针对保险另类投资金额较大、期限较长、操作复杂、风险隐蔽性强的特点,要注重防范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益输送问题。此外,为解决保险公司“长钱短用”资金错配难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增加长期债券供给。在发展基础产品的同时,有序发展与利率相关的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为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和风险管理手段。
报告显示,信托业风险暴露加快,存在外溢可能。报告建议,要尽快推动信托法修订和信托公司条例出台,落实破产隔离、信托财产登记等本源制度基础;要完善资本监管标准,确保信托公司保持与其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能力一致的资本水平;严格落实资管新规要求,消除多层嵌套,压降通道业务,清理非标资金池,严控杠杆操作;信托产品销售对象应完全符合信托法和相关监管规定要求,不得代持或分销。
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报告指出,针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符合新事物内在发展规律、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路径。
首先,以创新监管工具为基础,在总结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风险监控体系,适时发布白皮书,尽早推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其次,以监管规则为核心,及时出台针对性的监管规则,确保金融科技业务在业务合规、技术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有章可循,解决因规则滞后带来的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
再次,以数字化为手段,建设数字监管报告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加快数字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穿透性和专业性。
据报告披露,2019年12月,北京市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已推出60个试点项目。
数字人民币体系尚无正式推出的时间表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起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于2017年末组织部分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本期报告亦对从设计之初就自带“流量”的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做了介绍。
据悉,目前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正在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报告显示,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不计付利息。人民银行注重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发展、金融稳定等方面评估数字人民币的可能影响,确保相关设计不会对现有货币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大的冲击。
目前,数字人民币体系尚无正式推出的时间表,人民银行将继续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研发工作,做好试点测试,加强相关政策和影响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研发设计。
□实习记者 许予朋
1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前三季度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有力支持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还有一些短板弱项。
今年银行业的压力测试结果如何?保险业、信托业存在哪些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金融科技监管、数字人民币研发等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做了哪些研究和实践?报告对这些问题做了阐述。
同业依赖高的银行流动性承压能力较差
报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上升。在充分考虑疫情对经济不利冲击的基础上,人民银行选取155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充分评估银行体系在多种“极端但可能”不利冲击下的稳健性状况。
偿付能力宏观情景压力测试仅对资产规模8000亿元以上的30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开展。报告显示,30家参试银行整体抗冲击能力较强,信用风险是影响其资本充足水平的主要因素,而充足的拨备水平和稳定的盈利能力有效缓解资本下降压力。
敏感性压力测试方面,30家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均满足10.5%的监管要求,有较强的信贷风险抵御能力。1520家中小银行现有拨备和资本水平则可支撑其整体不良贷款率上升4.55个百分点至7.54%,仍可达到拨备覆盖率100%、资本充足率10.5%。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结果则显示出,参试银行流动性整体充裕。1550家参试银行轻度和重度压力测试通过率分别为94.90%和91.87%,较2019年分别上升2.59个和5.45个百分点。重度压力情景下,仅有6家银行未通过测试,好于2019年测试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未通过测试的银行对同业资金依赖较高,流动性压力较大,其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风险管控等方面需重点关注。
关注险资“长钱短用”问题,防范信托业风险外溢
报告指出,我国保险资金存在“长钱短用”、大股东占款等问题,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经济增速放缓、保险业转型等因素对保险资金运用带来了新挑战。
报告针对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建议保险公司严格落实资产负债管理机制,打破投资、产品、精算等部门间的壁垒,防范产品定价风险和利差损风险;增加非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降低负债端的刚性成本。在另类投资管理方面,可优先选择资质较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基础设施、不动产进行投资。同时,针对保险另类投资金额较大、期限较长、操作复杂、风险隐蔽性强的特点,要注重防范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益输送问题。此外,为解决保险公司“长钱短用”资金错配难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增加长期债券供给。在发展基础产品的同时,有序发展与利率相关的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为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和风险管理手段。
报告显示,信托业风险暴露加快,存在外溢可能。报告建议,要尽快推动信托法修订和信托公司条例出台,落实破产隔离、信托财产登记等本源制度基础;要完善资本监管标准,确保信托公司保持与其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能力一致的资本水平;严格落实资管新规要求,消除多层嵌套,压降通道业务,清理非标资金池,严控杠杆操作;信托产品销售对象应完全符合信托法和相关监管规定要求,不得代持或分销。
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报告指出,针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符合新事物内在发展规律、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路径。
首先,以创新监管工具为基础,在总结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风险监控体系,适时发布白皮书,尽早推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其次,以监管规则为核心,及时出台针对性的监管规则,确保金融科技业务在业务合规、技术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有章可循,解决因规则滞后带来的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
再次,以数字化为手段,建设数字监管报告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加快数字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穿透性和专业性。
据报告披露,2019年12月,北京市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已推出60个试点项目。
数字人民币体系尚无正式推出的时间表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起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于2017年末组织部分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本期报告亦对从设计之初就自带“流量”的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做了介绍。
据悉,目前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正在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报告显示,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不计付利息。人民银行注重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发展、金融稳定等方面评估数字人民币的可能影响,确保相关设计不会对现有货币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大的冲击。
目前,数字人民币体系尚无正式推出的时间表,人民银行将继续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研发工作,做好试点测试,加强相关政策和影响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研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