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潘光伟:发挥银行业六大特色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11-12 17:18:22    作者:胡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胡杨】

11月12日,在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银行保险报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作为金融精准脱贫的主力军,银行业在监管部门的有效引领下,发挥好六大行业特色,切实扛起金融脱贫的政治责任,为整个金融脱贫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监管政策有效引领,为银行业开展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潘光伟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担当,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有效发挥了监管引领作用。银保监会从机构设立、产品研发、考核评价、资金运用等方面出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明确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的增速、增量考核要求,提高对扶贫贷款不良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向未摘帽贫困县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化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金融供给机制。

第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各类型机构的优势和互补作用,推动“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由于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百姓存款,所以首先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即便是低息、贴息贷款也要考虑还款的能力和意愿。因此,金融扶贫要坚持小额分散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重视培育贫困户、龙头企业的“造血”致富能力,将融资和融智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和群众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有利于拔掉穷根,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以银保监会等部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的“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政府机构建立风险补偿金”为例,这种小额贷款的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穷人贷款难、贷款贵的历史性、世界性的难题。

第三,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显著提升。普惠金融最根本的要义是不忘初心,使弱势群体、老弱病残穷、远在山区的黎民、贫困户、残疾人获得均等的、公正的金融服务,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探索“两权”抵押贷款模式,缓解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不足的融资,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的“沉睡”资产。通过“夜市银行”、“拎包银行”、“水上银行”、“流动服务车”等金融服务模式,打通了边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第四,金融科技赋能,助力精准扶贫提质增效。在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的这一次全球产业革命浪潮中,中国抓住了先机。回顾银行业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每过几年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从最早的ATM机、自助银行,到1995年、1997年前后,网银和银行的2.0时代,再到2007年至2015年,手机银行的广泛应用。2015年进入智慧银行阶段后,银行服务更像使用自来水一样便利。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在支付、结算、风控等方面也走得比较领先。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对农户的精准画像,对各种扶贫需求的精准识别,最终实现灵活高效地配置扶贫资金资源。

第五,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监管部门的有效引领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等方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大、中型商业银行,包括其省级的分行已经普遍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国开行、农发行专门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普遍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创新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以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项资金、专门审批和专门考核的“五专”体系,构建条线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机制,实现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第六,行业协会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助力脱贫攻坚。以中银协为例,其就始终把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引领会员单位协同发力,助力脱贫攻坚。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银行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投资贷款覆盖面也稳步提升,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潘光伟:发挥银行业六大特色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12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胡杨】

11月12日,在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银行保险报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作为金融精准脱贫的主力军,银行业在监管部门的有效引领下,发挥好六大行业特色,切实扛起金融脱贫的政治责任,为整个金融脱贫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监管政策有效引领,为银行业开展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潘光伟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担当,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有效发挥了监管引领作用。银保监会从机构设立、产品研发、考核评价、资金运用等方面出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明确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的增速、增量考核要求,提高对扶贫贷款不良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向未摘帽贫困县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化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金融供给机制。

第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各类型机构的优势和互补作用,推动“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由于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百姓存款,所以首先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即便是低息、贴息贷款也要考虑还款的能力和意愿。因此,金融扶贫要坚持小额分散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重视培育贫困户、龙头企业的“造血”致富能力,将融资和融智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和群众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有利于拔掉穷根,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以银保监会等部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的“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政府机构建立风险补偿金”为例,这种小额贷款的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穷人贷款难、贷款贵的历史性、世界性的难题。

第三,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显著提升。普惠金融最根本的要义是不忘初心,使弱势群体、老弱病残穷、远在山区的黎民、贫困户、残疾人获得均等的、公正的金融服务,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探索“两权”抵押贷款模式,缓解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不足的融资,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的“沉睡”资产。通过“夜市银行”、“拎包银行”、“水上银行”、“流动服务车”等金融服务模式,打通了边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第四,金融科技赋能,助力精准扶贫提质增效。在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的这一次全球产业革命浪潮中,中国抓住了先机。回顾银行业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每过几年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从最早的ATM机、自助银行,到1995年、1997年前后,网银和银行的2.0时代,再到2007年至2015年,手机银行的广泛应用。2015年进入智慧银行阶段后,银行服务更像使用自来水一样便利。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在支付、结算、风控等方面也走得比较领先。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对农户的精准画像,对各种扶贫需求的精准识别,最终实现灵活高效地配置扶贫资金资源。

第五,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监管部门的有效引领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等方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大、中型商业银行,包括其省级的分行已经普遍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国开行、农发行专门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普遍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创新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以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项资金、专门审批和专门考核的“五专”体系,构建条线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机制,实现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第六,行业协会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助力脱贫攻坚。以中银协为例,其就始终把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引领会员单位协同发力,助力脱贫攻坚。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银行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投资贷款覆盖面也稳步提升,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