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找准定位 农信机构控险增效

——第二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专题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20-12-17 09:47:2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农信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逐年上升,在“支农支小”、“回归本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渗透率上升,由其它各类法人银行和新兴金融机构带来的竞争也在加剧。

考虑到开展资金业务对农信机构提升总体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有积极作用,尽管并非传统优势项目,但审慎合理开展资金业务也成为了不少农信机构关注的业务方向之一。

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下,农信机构应如何兼顾提高资金业务效益与防控风险?

12月11日,在以“共创共建、共生共赢,谱写农信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上,全国近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的党委书记、理事长(董事长)和有关负责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农信机构有必要审慎适当开展资金业务

当前,农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另外,要确保信贷资产,特别是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在总资产中保持适当比例。

作为农信机构业务经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资金业务是否稳健、高效开展,也关系到整个农信系统能否高质量发展。据点石金融科技研究团队介绍,开展资金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必要业务条线,资金业务对银行的业务方向专业化、多元化,提升银行总体管理水平大有好处;开展资金业务也有利于提高农信机构的收入与效益,提升农信机构的实力,有助于农信机构更加有效地聚焦主业、服务三农。尤其是从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角度来看,开展资金业务是银行可持续经营、防止发生挤兑等风险的基础,合规审慎地开展资金业务,对农信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点石金融科技研究团队统计的数据显示,现阶段,大型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0%-50%,资金业务普遍包括金融市场部的自营、同业业务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三个条线,经营债券投资、理财发行、线上线下资金融入融出、委托外部同业机构投资、国际业务、大宗商品业务等在内的产品;而小型农信机构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约为20%-30%,仅普遍开展金融市场部的自营和同业业务,未开展理财业务。同时,绝大多数小型农信机构以存放同业和购买同业理财等传统的、较简单的资金业务为主,也有部分行涉及债券投资,但多以持有到期或者调节信贷规模为主。

找准定位是资金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

“资金业务仅为核心业务的补充”以及“扎根本土”是与会嘉宾集体认可的两条农信机构经营“铁律”。

陕西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全明指出,农信机构的主战场在农村,特别是随着“十四五”规划雏形的落地,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明确,未来农村金融市场必将更加活跃,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农信机构必须明确资金业务的战略补充地位,资金业务只是富余资金运用的一种渠道,它只能作为核心业务的补充手段。“农信机构未来必须巩固好县域阵地,避免过度发展资金业务,不能因为赚资金业务的快钱顾此失彼,丢失掉‘三农’主阵地的客户资源。在资金业务的定位上,一定要明确其仅是核心信贷业务补充的业务定位,只有我们固守住传统信贷的主业根基,才能谋求资金业务的稳健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军也认为,要始终坚持在充分满足当地有效信贷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展资金业务。切实发挥资金融通作用,发挥资金融通服务平台和资金“蓄水池”功能,积极开展系统内资金调剂业务,及时解决县级农合机构支农资金短缺及流动性不足问题。

事实上,在浙江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看来,全国农信系统之所以面临风险问题,恰恰是因为经营方向出现了偏离。他解释称:从实践来看,包括农信社、农商行在内的很多中小银行都在追求做大规模,这虽然符合规模经济效应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但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却可能是不理性的。一个成熟的银行体系都是大、中、小合理分布,差异化分工,甚至是多以中小银行为主力军的。“许多农信机构非常期望能够通过改革化解风险,但无论农信社未来改革怎么改,服务‘三农’、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必须遵循的根本方向、根本原则。”

“内外兼修”切实防范资金业务风险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基准利率和相关资产不复此前的高收益水平,加之农信机构在市场投资时点判断和信用分析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农信机构更须格外关注对资金业务风险的防范。

张全明就强调,农信机构一定要重视资金业务风险,之前由于资金业务的专业性,大多数农信机构的资金业务专营部门既负责营运又负责风险管理。这样不仅与监管的要求相背离,也不利于风险的管控。他建议,农信机构在未来资金业务发展中,需逐步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部门对资金业务内嵌式的独立的中台管理体系。这样既能防范业务中潜在的操作和道德风险,也能促进资金业务更合规和高效的开展,实现资金业务的稳健发展。

罗军则建议,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来加强资金业务专营管理,以达到防控风险的目的。“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对资金业务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资金业务授权管理体系,指定资金业务专营部门归口管理资金业务,资金业务专营部门不得进行转授权,资金业务专营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得经营资金业务,不得办理未经授权或超授权的资金业务。同时,加大资金业务行业审计力度,定期组织专项审计或检查,强化对资金业务关键岗位及人员的审计监督与问责力度,预防因操作失误、管理失范导致的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督导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对标对表,压实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罗军还从行业和区域角度给出了资金业务的风险化解方案,即建立流动性互助机制,通过设立流动性互助资金,迅速响应辖内任一家农信机构的临时或紧急流动性需求,发挥全辖农信机构流动性风险互助效用,及时将单体流动性风险“小火苗”扑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其蔓延而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


找准定位 农信机构控险增效

——第二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专题报道之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17

□本报记者 胡杨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农信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逐年上升,在“支农支小”、“回归本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渗透率上升,由其它各类法人银行和新兴金融机构带来的竞争也在加剧。

考虑到开展资金业务对农信机构提升总体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有积极作用,尽管并非传统优势项目,但审慎合理开展资金业务也成为了不少农信机构关注的业务方向之一。

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下,农信机构应如何兼顾提高资金业务效益与防控风险?

12月11日,在以“共创共建、共生共赢,谱写农信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上,全国近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的党委书记、理事长(董事长)和有关负责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农信机构有必要审慎适当开展资金业务

当前,农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另外,要确保信贷资产,特别是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在总资产中保持适当比例。

作为农信机构业务经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资金业务是否稳健、高效开展,也关系到整个农信系统能否高质量发展。据点石金融科技研究团队介绍,开展资金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必要业务条线,资金业务对银行的业务方向专业化、多元化,提升银行总体管理水平大有好处;开展资金业务也有利于提高农信机构的收入与效益,提升农信机构的实力,有助于农信机构更加有效地聚焦主业、服务三农。尤其是从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角度来看,开展资金业务是银行可持续经营、防止发生挤兑等风险的基础,合规审慎地开展资金业务,对农信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点石金融科技研究团队统计的数据显示,现阶段,大型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0%-50%,资金业务普遍包括金融市场部的自营、同业业务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三个条线,经营债券投资、理财发行、线上线下资金融入融出、委托外部同业机构投资、国际业务、大宗商品业务等在内的产品;而小型农信机构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约为20%-30%,仅普遍开展金融市场部的自营和同业业务,未开展理财业务。同时,绝大多数小型农信机构以存放同业和购买同业理财等传统的、较简单的资金业务为主,也有部分行涉及债券投资,但多以持有到期或者调节信贷规模为主。

找准定位是资金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

“资金业务仅为核心业务的补充”以及“扎根本土”是与会嘉宾集体认可的两条农信机构经营“铁律”。

陕西省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全明指出,农信机构的主战场在农村,特别是随着“十四五”规划雏形的落地,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明确,未来农村金融市场必将更加活跃,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农信机构必须明确资金业务的战略补充地位,资金业务只是富余资金运用的一种渠道,它只能作为核心业务的补充手段。“农信机构未来必须巩固好县域阵地,避免过度发展资金业务,不能因为赚资金业务的快钱顾此失彼,丢失掉‘三农’主阵地的客户资源。在资金业务的定位上,一定要明确其仅是核心信贷业务补充的业务定位,只有我们固守住传统信贷的主业根基,才能谋求资金业务的稳健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军也认为,要始终坚持在充分满足当地有效信贷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开展资金业务。切实发挥资金融通作用,发挥资金融通服务平台和资金“蓄水池”功能,积极开展系统内资金调剂业务,及时解决县级农合机构支农资金短缺及流动性不足问题。

事实上,在浙江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看来,全国农信系统之所以面临风险问题,恰恰是因为经营方向出现了偏离。他解释称:从实践来看,包括农信社、农商行在内的很多中小银行都在追求做大规模,这虽然符合规模经济效应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但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却可能是不理性的。一个成熟的银行体系都是大、中、小合理分布,差异化分工,甚至是多以中小银行为主力军的。“许多农信机构非常期望能够通过改革化解风险,但无论农信社未来改革怎么改,服务‘三农’、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必须遵循的根本方向、根本原则。”

“内外兼修”切实防范资金业务风险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基准利率和相关资产不复此前的高收益水平,加之农信机构在市场投资时点判断和信用分析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农信机构更须格外关注对资金业务风险的防范。

张全明就强调,农信机构一定要重视资金业务风险,之前由于资金业务的专业性,大多数农信机构的资金业务专营部门既负责营运又负责风险管理。这样不仅与监管的要求相背离,也不利于风险的管控。他建议,农信机构在未来资金业务发展中,需逐步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部门对资金业务内嵌式的独立的中台管理体系。这样既能防范业务中潜在的操作和道德风险,也能促进资金业务更合规和高效的开展,实现资金业务的稳健发展。

罗军则建议,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来加强资金业务专营管理,以达到防控风险的目的。“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对资金业务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资金业务授权管理体系,指定资金业务专营部门归口管理资金业务,资金业务专营部门不得进行转授权,资金业务专营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得经营资金业务,不得办理未经授权或超授权的资金业务。同时,加大资金业务行业审计力度,定期组织专项审计或检查,强化对资金业务关键岗位及人员的审计监督与问责力度,预防因操作失误、管理失范导致的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督导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对标对表,压实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罗军还从行业和区域角度给出了资金业务的风险化解方案,即建立流动性互助机制,通过设立流动性互助资金,迅速响应辖内任一家农信机构的临时或紧急流动性需求,发挥全辖农信机构流动性风险互助效用,及时将单体流动性风险“小火苗”扑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其蔓延而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风险。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