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脱贫攻坚长镜头

十八洞村里看变化

发布时间:2020-12-17 09:51:0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2013年,“精准扶贫”的概念诞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随后,精准扶贫思想在全国开花结果。7年后,12月7日,人民银行“湖南金融支持精准脱贫”新闻发布会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现场讲述金融支持精准脱贫的故事。

“2015年以来,湖南省金融系统积极开拓创新,全力服务精准脱贫。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4241.6亿元,建成助农取款服务点8.8万个,在6920个贫困村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侯加林说。

侯加林还介绍了一组数据:5年来,湖南省金融机构聚焦产业发展,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588.6亿元,带动200余万贫困群众“拔穷根”;聚焦易地搬迁,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48.5亿元,支持69.4万贫困群众“挪穷窝”;聚焦基础建设,累计向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投放贷款1768.8亿元,服务400余万贫困群众“脱穷貌”;聚焦教育帮扶,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2.3亿元,保障35.8万名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学业;聚焦到户帮扶,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贷款660.9亿元,支持97.9万贫困群众“换穷业”。

首倡之地要有首创之为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人民银行总行金融扶贫的顶层设计,得益于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和金融系统的共同努力。

侯加林具体介绍,在创新政策体系方面,2016年,人民银行长沙中支结合湖南实际,牵头编制了全省金融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包括11个专项行动、9个子方案。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在全国率先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并引导辖内银行机构通过服务站累计发放贷款 279.3 亿元;推出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贷款 283.6亿元,支持67.7万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建立参与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清单,支持 1241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农村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产业扶贫信贷模式。

在创新激励约束方面,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创建扶贫再贷款示范点213个,撬动银行涉农信贷投放超2000亿元;联合省总工会开展金融扶贫专项劳动竞赛,评出先进单位106家、先进个人96名;建立金融扶贫监测和效果评估制度,实现“月有监测、季有分析、年有评估”。

作为“花垣县自己的银行”,2013年来,花垣农商行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以“首倡之地要有首创之为”的信念,积极投身精准脱贫工作。

花垣农商行董事长田琰介绍,在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中,该行一是用好再贷款,加大信贷投放。2013年以来,该行以再贷款为基础,创新贷款发放,联合其他县市的农商行推出州内第一笔“银团贷款”,大力支持了湘西黄牛产业发展;推出“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72亿元、支持83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

二是支持特色项目,助力产业扶贫。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思路,该行精准选取了猕猴桃、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产业项目,湘西黄牛、黑毛猪等养殖产业项目,农村水利水电建设产业项目等,进行重点支持。累计发放产业贷款8.79亿元,带动5759户农户增加收入近1亿元。

三是建设服务站,优化金融服务。该行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20个网点,在106个贫困村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所有贫困村。通过金融服务站对185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对其中的16698户进行了授信,农户通过金融扶贫服务站申请贷款近9000笔,办理取现、转账、缴费等近12万笔,大大提升了贫困群众金融可获得性。

致富能人带动成效显著

在“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思路引领下,十八洞村在政府和金融机构持续支持下涌现出不少发展产业的致富能人,不仅富了本村,还带动周边村一起脱贫致富。

花垣县苗汉子果业董事长石志刚介绍,2013年他还是一个果蔬合作社的老板,当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村支两委找到他商量合伙发展时,面对人均耕地面积0.83亩、人均收入1668元、贫困户占60%的十八洞村,他实在不知道在这个地方该种什么、养什么。

“201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发展‘飞地经济’的思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考虑到花垣县是种植猕猴桃的理想之地,我们决定在耕地面积较为丰富的道二乡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石志刚说,“我自掏腰包306万元,多方筹措才弄到600万元,离项目建设预算还差一大截。”

最让石志刚感到欣慰的是,最困难的时候他收到了金融机构的温暖。“在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协调下,华融湘江银行给我们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我们立马启动项目。2016年开始,花垣农商行陆续给了我们640万元贷款支持。”

这让石志刚公司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喜人,带动了十八洞村225户939名村民人均增收从2017年1000元到2019年1600元。“有金融机构的支持,今年,我们力争达到每人增收2000元。”石志刚说。

“我是金融精准扶贫最大的受益者。小时侯,我是名副其实的孤儿,家庭变故的打击让我成了有名的‘穷鬼、懒鬼、酒鬼’的‘三鬼’。”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坦言,“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的命运才开始改变。”

2015年冬天,龙先兰开始养蜂。2016年,他得到了花垣农商银行的帮助,获得了2万元的贷款,成功扩大养蜂规模,随后花垣农商银行又追加3万元贷款,当年他就有了5万余元收入。2017年,龙先兰继续扩大规模,成立了合作社,收入将近20万元。2018年,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龙先兰成立花垣金兰十八洞蜜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周边5个乡镇118户、562人,养蜂1000多箱,产值150多万元,也成为了花垣农商银行的优质客户。


十八洞村现场发放猕猴桃收益金。人民银行湘西州中支麻顺东/摄

“在大家的努力下,十八洞村人均收入从2013年1668元上升到2019年14668元,可以说差不多翻了十多倍,我们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9年达126万元。以前,出门在外,说到十八洞村的都抬不起头来,现在我们的老百姓都能抬起头自豪地说我们从十八洞村来。”十八洞村委会代表龙吉隆说这些话时脸上洋溢着笑容。


脱贫攻坚长镜头

十八洞村里看变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17

□记者 李林鸾

2013年,“精准扶贫”的概念诞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随后,精准扶贫思想在全国开花结果。7年后,12月7日,人民银行“湖南金融支持精准脱贫”新闻发布会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现场讲述金融支持精准脱贫的故事。

“2015年以来,湖南省金融系统积极开拓创新,全力服务精准脱贫。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4241.6亿元,建成助农取款服务点8.8万个,在6920个贫困村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侯加林说。

侯加林还介绍了一组数据:5年来,湖南省金融机构聚焦产业发展,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588.6亿元,带动200余万贫困群众“拔穷根”;聚焦易地搬迁,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48.5亿元,支持69.4万贫困群众“挪穷窝”;聚焦基础建设,累计向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投放贷款1768.8亿元,服务400余万贫困群众“脱穷貌”;聚焦教育帮扶,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2.3亿元,保障35.8万名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学业;聚焦到户帮扶,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贷款660.9亿元,支持97.9万贫困群众“换穷业”。

首倡之地要有首创之为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人民银行总行金融扶贫的顶层设计,得益于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和金融系统的共同努力。

侯加林具体介绍,在创新政策体系方面,2016年,人民银行长沙中支结合湖南实际,牵头编制了全省金融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包括11个专项行动、9个子方案。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在全国率先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并引导辖内银行机构通过服务站累计发放贷款 279.3 亿元;推出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贷款 283.6亿元,支持67.7万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建立参与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清单,支持 1241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农村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产业扶贫信贷模式。

在创新激励约束方面,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创建扶贫再贷款示范点213个,撬动银行涉农信贷投放超2000亿元;联合省总工会开展金融扶贫专项劳动竞赛,评出先进单位106家、先进个人96名;建立金融扶贫监测和效果评估制度,实现“月有监测、季有分析、年有评估”。

作为“花垣县自己的银行”,2013年来,花垣农商行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以“首倡之地要有首创之为”的信念,积极投身精准脱贫工作。

花垣农商行董事长田琰介绍,在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中,该行一是用好再贷款,加大信贷投放。2013年以来,该行以再贷款为基础,创新贷款发放,联合其他县市的农商行推出州内第一笔“银团贷款”,大力支持了湘西黄牛产业发展;推出“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72亿元、支持83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

二是支持特色项目,助力产业扶贫。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思路,该行精准选取了猕猴桃、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产业项目,湘西黄牛、黑毛猪等养殖产业项目,农村水利水电建设产业项目等,进行重点支持。累计发放产业贷款8.79亿元,带动5759户农户增加收入近1亿元。

三是建设服务站,优化金融服务。该行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20个网点,在106个贫困村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所有贫困村。通过金融服务站对185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对其中的16698户进行了授信,农户通过金融扶贫服务站申请贷款近9000笔,办理取现、转账、缴费等近12万笔,大大提升了贫困群众金融可获得性。

致富能人带动成效显著

在“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思路引领下,十八洞村在政府和金融机构持续支持下涌现出不少发展产业的致富能人,不仅富了本村,还带动周边村一起脱贫致富。

花垣县苗汉子果业董事长石志刚介绍,2013年他还是一个果蔬合作社的老板,当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村支两委找到他商量合伙发展时,面对人均耕地面积0.83亩、人均收入1668元、贫困户占60%的十八洞村,他实在不知道在这个地方该种什么、养什么。

“201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发展‘飞地经济’的思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考虑到花垣县是种植猕猴桃的理想之地,我们决定在耕地面积较为丰富的道二乡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石志刚说,“我自掏腰包306万元,多方筹措才弄到600万元,离项目建设预算还差一大截。”

最让石志刚感到欣慰的是,最困难的时候他收到了金融机构的温暖。“在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协调下,华融湘江银行给我们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我们立马启动项目。2016年开始,花垣农商行陆续给了我们640万元贷款支持。”

这让石志刚公司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喜人,带动了十八洞村225户939名村民人均增收从2017年1000元到2019年1600元。“有金融机构的支持,今年,我们力争达到每人增收2000元。”石志刚说。

“我是金融精准扶贫最大的受益者。小时侯,我是名副其实的孤儿,家庭变故的打击让我成了有名的‘穷鬼、懒鬼、酒鬼’的‘三鬼’。”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坦言,“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的命运才开始改变。”

2015年冬天,龙先兰开始养蜂。2016年,他得到了花垣农商银行的帮助,获得了2万元的贷款,成功扩大养蜂规模,随后花垣农商银行又追加3万元贷款,当年他就有了5万余元收入。2017年,龙先兰继续扩大规模,成立了合作社,收入将近20万元。2018年,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龙先兰成立花垣金兰十八洞蜜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周边5个乡镇118户、562人,养蜂1000多箱,产值150多万元,也成为了花垣农商银行的优质客户。


十八洞村现场发放猕猴桃收益金。人民银行湘西州中支麻顺东/摄

“在大家的努力下,十八洞村人均收入从2013年1668元上升到2019年14668元,可以说差不多翻了十多倍,我们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9年达126万元。以前,出门在外,说到十八洞村的都抬不起头来,现在我们的老百姓都能抬起头自豪地说我们从十八洞村来。”十八洞村委会代表龙吉隆说这些话时脸上洋溢着笑容。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