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年终专稿

严监管: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发布时间:2020-12-18 08:36:2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李林鸾 仇兆燕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其中,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回顾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一系列纾困措施,提早谋划应对风险反弹回潮,严密监测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引发的重大金融风险。可以看出,今年一系列严监管政策举措的出台,不仅奠定了打赢防化金融风险攻坚战和银行业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也为金融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赢得了先机,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恢复到正常循环。

治乱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银行业保险业审慎稳健运行,从根本上说有赖于银行保险机构牢固树立合规意识、真正构筑起有效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因此,整治市场乱象,扎实构筑起“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合规文化和制度体系,成为银行业保险业稳健发展提供管经常管长远的坚实保障。

在防风险、严监管的背景下,原银监会于2017年3月末前瞻性开展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治理行动,新一阶段防风险、治乱象工作就此开启。

为巩固拓展3年来的乱象整治成果,今年6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2020年银行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回顾过去3年治乱象成效,主要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实体经济是否真正获益、整改措施是否严实有效、违法违规是否明显遏制、合规机制是否健全管用;同时,立足2020年,银保监会从宏观政策执行、公司治理、信贷、理财、创新业务等方面作出部署。

“这切实贯彻了‘六稳’‘六保’要求,也让各种监管措施形成长效机制,防止乱象反弹回潮,让各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总体来看,通过持续的集中整治,各类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

此次治乱象“回头看”中,针对保险行业的主要包括宏观政策执行、公司治理、保险资金运用、销售理赔、财务业务数据、万能险业务、创新业务等七大方面。一家寿险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加大了对于乱象的内部治理力度,以代理人营销为例,公司在加大内部宣导的同时,要求多节点反复审核,避免出现违规现象。他坦言,确实会经历“阵痛”期,但是从长远来看,市场回归理性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有益。

补短板

上述防风险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治乱象“回头看”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在发现问题后监管不断扎紧制度藩篱——补齐政策短板。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围绕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网络小额贷款管理、金控公司监管等出台了相关制度办法,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国际、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政策框架,促进小贷公司和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健康有序发展。

在银保监会2020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中,涉及保险的共有14项。截至目前,包括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将问题突出公司纳入专项检查,完善财险业顶层设计,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出台整治不规范金融创新业务,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监管,针对保险中介出台治乱象专项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开启车险综改,修改重大疾病定义和发生率表,金融监管部门对保险领域的风险点主动出手,密集释放了保险业穿透式监管加码信号。

在娄飞鹏看来,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行业风险,另一方面也切实有助于金融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在目前的严监管背景下,扎紧、完善制度藩篱不仅有助于明晰行政权力,弥补监管短板,更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促进监管权力的高效运行。”

接管

2020年,前期接管的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已接近尾声。

5月23日,央行、银保监会批准包商银行接管期限延长6个月;11月24日,银保监会原则同意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随着包商银行破产申请被批复,其风险处置收尾工作也按计划有序推进,包商银行将相关业务、资产及负债,分别转让至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

9月14日,安邦保险发布公告,该公司当日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筹)。下一步,安邦保险集团将按照法律法规向银保监会申请解散,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及时组织清算。

另外,恒丰银行改革重组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相关工作已基本完成,从“坏银行”蜕变成“好银行”。锦州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已顺利完成,基本恢复自我“造血”功能,初步具备正常经营能力,风险得到稳妥化解,未对金融市场形成大的冲击。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对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高风险金融机构分类施策,有序化解了重大风险,强化市场纪律。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这样评价:“包商银行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家经由司法破产程序完成清盘退出的商业银行,是我国推动商业银行退出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和推动货币金融高质量健康发展具有标杆性重要意义。”

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银保监会今年又对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触发接管条件的机构实施接管。

上述被接管的金融机构均是此前暴露出重大金融风险的民营金融控股公司——明天控股集团(又被称为“明天系”)旗下的核心金融机构。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实施接管措施正是监管层“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关键举措。

罚单

监管“长牙齿”,让相关机构和人员“长记性”。

进入2020年后,严监管态势有增无减,大额罚单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机构和个人开出罚单超1800张(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均有涉及,合计罚没金额超10亿元,银行的违规成本越来越高。

从处罚的原因来看,前三季度半数以上的罚单均与贷款业务违规相关,审慎经营规则是监管重点,涉及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不尽职、违规发放个人贷款和信贷资金被挪用等行为。特别是在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股市,“瞒报风险”,藏匿不良成为监管严打的重点。从处罚的数量走势来看,前三季度罚单数与罚没金额呈逐季增加的趋势。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这是因为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对国内金融机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国内金融体系中违法违规案件逐步暴露。同时,监管层灵活调整监管节奏,根据国内宏观经济与市场发展趋势实施相应的监管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娄飞鹏也持相同观点。他说:“年初疫情暴发,经济一季度大幅度负增长,此时更需要积极应对疫情。二三季度经济逐步稳定、恢复,则根据经济形势及时灵活调整监管节奏。”

除罚单外,今年银保监会还两次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以及通报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助贷机构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典型问题等。银保监会表示,将建立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的常态化机制,公布更多违法违规股东,并进一步完善公开方式,加大公开力度。

梳理近十年的处罚决定书,5类保险业违规行为是监管处罚的重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张俊岩介绍,跟踪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保险行业比较典型的违规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公司虚列费用套取资金(如虚列会议费、餐饮费、公杂费、绿化费、宣传费等),手续费列支不真实,编制和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等行为;第二,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或者编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费用;第三,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第四,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第五,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张俊岩认为,有几点变化保险行业尤为要关注。第一,监管层多次发表文章表示完善公司治理是保险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二,伴随着最新一轮的商业车险改革,继续强化对车险业务的监管,多家机构因将营业车辆按照非营业车辆性质承保商业车险、虚列费用等违规行为被处罚;伴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和正式发布,加强了对通过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销售保险产品的监管,多家机构因业务人员在社交平台存在保险销售误导,对保险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被处罚;第三,保险监管更细致,多家机构因违规进行代理人培训、未在显著位置摆放许可书等问题被处罚。

“监管威慑力绝不限于罚单、通报、公开名单,更是警示所有违规意图。近期的罚单和政策均体现出保险监管‘从严’与‘对症’并重的特点。近年来监管部门密集披露针对具体业务、机构治理、乱象整治的新规(含征求意见稿)、通知等,也体现了监管将补短板重点放在空白盲点以及风险和问题较多的领域,从而加快建立防控长效机制。”朱俊生说。

回首2020年,严监管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从监管部门近期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接下来一段时间严监管态势仍将持续下去,在补齐制度短板的同时,依靠多种手段与方法守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果,争取更深层次“去芜存菁”。


年终专稿

严监管: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18

□记者 李林鸾 仇兆燕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其中,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回顾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一系列纾困措施,提早谋划应对风险反弹回潮,严密监测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引发的重大金融风险。可以看出,今年一系列严监管政策举措的出台,不仅奠定了打赢防化金融风险攻坚战和银行业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也为金融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赢得了先机,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恢复到正常循环。

治乱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银行业保险业审慎稳健运行,从根本上说有赖于银行保险机构牢固树立合规意识、真正构筑起有效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因此,整治市场乱象,扎实构筑起“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合规文化和制度体系,成为银行业保险业稳健发展提供管经常管长远的坚实保障。

在防风险、严监管的背景下,原银监会于2017年3月末前瞻性开展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治理行动,新一阶段防风险、治乱象工作就此开启。

为巩固拓展3年来的乱象整治成果,今年6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2020年银行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回顾过去3年治乱象成效,主要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实体经济是否真正获益、整改措施是否严实有效、违法违规是否明显遏制、合规机制是否健全管用;同时,立足2020年,银保监会从宏观政策执行、公司治理、信贷、理财、创新业务等方面作出部署。

“这切实贯彻了‘六稳’‘六保’要求,也让各种监管措施形成长效机制,防止乱象反弹回潮,让各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总体来看,通过持续的集中整治,各类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

此次治乱象“回头看”中,针对保险行业的主要包括宏观政策执行、公司治理、保险资金运用、销售理赔、财务业务数据、万能险业务、创新业务等七大方面。一家寿险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根据监管要求加大了对于乱象的内部治理力度,以代理人营销为例,公司在加大内部宣导的同时,要求多节点反复审核,避免出现违规现象。他坦言,确实会经历“阵痛”期,但是从长远来看,市场回归理性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有益。

补短板

上述防风险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治乱象“回头看”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在发现问题后监管不断扎紧制度藩篱——补齐政策短板。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围绕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网络小额贷款管理、金控公司监管等出台了相关制度办法,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国际、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政策框架,促进小贷公司和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健康有序发展。

在银保监会2020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中,涉及保险的共有14项。截至目前,包括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将问题突出公司纳入专项检查,完善财险业顶层设计,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出台整治不规范金融创新业务,加强保险机构资金运用监管,针对保险中介出台治乱象专项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开启车险综改,修改重大疾病定义和发生率表,金融监管部门对保险领域的风险点主动出手,密集释放了保险业穿透式监管加码信号。

在娄飞鹏看来,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行业风险,另一方面也切实有助于金融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在目前的严监管背景下,扎紧、完善制度藩篱不仅有助于明晰行政权力,弥补监管短板,更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促进监管权力的高效运行。”

接管

2020年,前期接管的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已接近尾声。

5月23日,央行、银保监会批准包商银行接管期限延长6个月;11月24日,银保监会原则同意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随着包商银行破产申请被批复,其风险处置收尾工作也按计划有序推进,包商银行将相关业务、资产及负债,分别转让至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

9月14日,安邦保险发布公告,该公司当日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筹)。下一步,安邦保险集团将按照法律法规向银保监会申请解散,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及时组织清算。

另外,恒丰银行改革重组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相关工作已基本完成,从“坏银行”蜕变成“好银行”。锦州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已顺利完成,基本恢复自我“造血”功能,初步具备正常经营能力,风险得到稳妥化解,未对金融市场形成大的冲击。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对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高风险金融机构分类施策,有序化解了重大风险,强化市场纪律。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这样评价:“包商银行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家经由司法破产程序完成清盘退出的商业银行,是我国推动商业银行退出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和推动货币金融高质量健康发展具有标杆性重要意义。”

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银保监会今年又对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触发接管条件的机构实施接管。

上述被接管的金融机构均是此前暴露出重大金融风险的民营金融控股公司——明天控股集团(又被称为“明天系”)旗下的核心金融机构。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实施接管措施正是监管层“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关键举措。

罚单

监管“长牙齿”,让相关机构和人员“长记性”。

进入2020年后,严监管态势有增无减,大额罚单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机构和个人开出罚单超1800张(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均有涉及,合计罚没金额超10亿元,银行的违规成本越来越高。

从处罚的原因来看,前三季度半数以上的罚单均与贷款业务违规相关,审慎经营规则是监管重点,涉及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不尽职、违规发放个人贷款和信贷资金被挪用等行为。特别是在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股市,“瞒报风险”,藏匿不良成为监管严打的重点。从处罚的数量走势来看,前三季度罚单数与罚没金额呈逐季增加的趋势。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这是因为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对国内金融机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国内金融体系中违法违规案件逐步暴露。同时,监管层灵活调整监管节奏,根据国内宏观经济与市场发展趋势实施相应的监管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娄飞鹏也持相同观点。他说:“年初疫情暴发,经济一季度大幅度负增长,此时更需要积极应对疫情。二三季度经济逐步稳定、恢复,则根据经济形势及时灵活调整监管节奏。”

除罚单外,今年银保监会还两次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以及通报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助贷机构违规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典型问题等。银保监会表示,将建立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的常态化机制,公布更多违法违规股东,并进一步完善公开方式,加大公开力度。

梳理近十年的处罚决定书,5类保险业违规行为是监管处罚的重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张俊岩介绍,跟踪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保险行业比较典型的违规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公司虚列费用套取资金(如虚列会议费、餐饮费、公杂费、绿化费、宣传费等),手续费列支不真实,编制和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等行为;第二,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或者编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费用;第三,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第四,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第五,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张俊岩认为,有几点变化保险行业尤为要关注。第一,监管层多次发表文章表示完善公司治理是保险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二,伴随着最新一轮的商业车险改革,继续强化对车险业务的监管,多家机构因将营业车辆按照非营业车辆性质承保商业车险、虚列费用等违规行为被处罚;伴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和正式发布,加强了对通过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销售保险产品的监管,多家机构因业务人员在社交平台存在保险销售误导,对保险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被处罚;第三,保险监管更细致,多家机构因违规进行代理人培训、未在显著位置摆放许可书等问题被处罚。

“监管威慑力绝不限于罚单、通报、公开名单,更是警示所有违规意图。近期的罚单和政策均体现出保险监管‘从严’与‘对症’并重的特点。近年来监管部门密集披露针对具体业务、机构治理、乱象整治的新规(含征求意见稿)、通知等,也体现了监管将补短板重点放在空白盲点以及风险和问题较多的领域,从而加快建立防控长效机制。”朱俊生说。

回首2020年,严监管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从监管部门近期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接下来一段时间严监管态势仍将持续下去,在补齐制度短板的同时,依靠多种手段与方法守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果,争取更深层次“去芜存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